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需求支配动机,并影响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领导者越来越多地把物质利益原则引入管理,重视部属各种显性的物质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支持。但是,物质需求并不是人的全部需求,在适当满足部属的物质需求之后,还需要重视他们对单位和领导者在信心、尊重、沟通上的非物质需求,以便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工作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和部门建设的快速发展。信心需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宁可损失金钱,也不能让员工丧失信心。”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基础,是凝聚力的核心内容。部属的信心需求有三种:一是对领导者的信心。俗话说得好,“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形象差”。在一个单位或部门,领  相似文献   

2.
南宋朱熹继承北宋五子的儒学思想,将儒学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儒学成为极具思辨性的学说思想体系。朱熹认为理乃是宇宙的本体,"理"与"气"合而化育万物,宇宙万物莫不有"理"。"性"亦是"理",未发为"性",天命之谓;已发为"情",性之用;"性""情"统于"心"。为学要穷理,穷理而致知,致知而力行。力行须依"理",乃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3.
朱熹通过对<大学>思想的改造,建构起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通过对万物之理的认识而体认最高存在的天理.对万物的认识有其必要性和方法性:认识是有其"至善"的方向,方法是由博返约,下学而上达.认识的终极目标: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4.
葛羽哲 《今日浙江》2011,(21):62-62
正直,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公正坦率"的意思。从内涵上理解,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公正的道德行为;它是一种社会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个人的刚直性格。  相似文献   

5.
如何升华企业文化,一直以来是企业领导者关切的问题之一。从领导者内在修养研究企业文化升华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现状的研究,也是一种导向性、预见性研究。针对当前领导者忽视内在修养而对企业带来的问题,从领导者内在道德建设出发,寻求解决领导者个人魅力升华企业文化的合理途径,构建企业文化升华的新模式,凝聚力量,发挥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鬼神是气中之理 王夫之有不少承认鬼神存在的言论,如果我们的研究到此为止,那么,对王夫之作出有神论的结论是再容易不过了。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出问题:王夫之所谈的鬼神是一种什么东西? 对于这个问题,王夫之在其早期著作《周易外传》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 “在天为理,而理之未丽于实则为神,理之已返于虚则为鬼。”  相似文献   

7.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难以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共同培育和塑造的,作为员工的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一个企业要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而一个企业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和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和谐。要实现最后一种和谐就需要领导艺术的和谐。欧洲有个博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笔者认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领导者迫切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博学经典,努力增强领导艺术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9.
为官应如水     
水是世间最寻常、最简单也最重要之物。说寻常,是因为它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说简单,是因为水既无色又无味,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说最重要,是因为水乃万物之源。哲学大师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具有特殊优秀的品质。我由此感悟:为官应如水。一曰境界高尚,造福人民群众。根据老子的说法,水有着最高境界的善行,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孔子则认为,水"遍予而无私",恰如  相似文献   

10.
何谓公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正的道理。”《辞源》解释为“至公至正之道”。《荀子·君道》中说:“公道达而私门塞矣。”何谓正派?《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品行、作风)规矩、严肃、光明”。把公道和正派合起来理解,即至公至正,光明磊落是也。追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长河,公道正派的社会精神无不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林则徐在他的一首诗中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人生态度溢于字里行间,他一生的言行和政绩,也为此作了很好的注释。在当今共产党人的队伍中,公道正派的领导干部更是高风亮节,灿若星河。焦裕禄、孔繁…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激励的艺术     
如今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企业管理者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出色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推动企业发展、带领员工前进的各种能力。而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能力和他在工作中发挥出的能力是不对等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领导者,难得的是正直,可贵的也是正直。惟其难,方显其可贵。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湖湘有一位顺应潮流,正直无私的企业家,使一家1998年2月累计亏损2.8亿元的企业实现扭亏为盈。企业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1999年度扭亏增盈先进单位”,去年初又被省农行授予“AA级信用单位”称号,受到湖南省党、政领导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统战工作能否认识朋友,团结朋友,与朋友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个重要问题。人之交友,有互悦者,是情友也;有互利者,是势友也。情友,情在友存;势友,利没势断。情友真,势友伪;情友永,势友暂。孔子说过: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交正直的朋友,讲信义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有益;交虚伪的朋友,谄媚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有害。统战干部要学会交友的基本功,具体讲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广交朋友。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其本质要求我们交友面必须宽广,胸怀必须博大,视…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必须依照人民的意志正确使用其权力。正如音乐指挥家要有深厚的音乐素养一样,领导者要正确行使上下有限、左右有度的权力,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条件。领导者的思想品质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条件之一:要有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领导者是否把群众看做主人,这实际上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周恩来曾经指出,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做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要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说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礼制中公正理念的建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礼制建构中的公正观念,出自孔子及其后学,对孔子及其以前包括三代特别是宗周公正之政及其品格的反思,它首先导源于天道,再由天道下贯到人间。“王道之始”是公正观念的历史起点。而“正直”的“王道”理想落实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则表现为政治理念中对于“德”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之理是自然科学之基础,一切物类皆是从无而到有。然无何以能生有,在无之中已具有形之气,由气之化而产生形之质,故视之无形,而物理具焉;天地精气之所生,形形色色各禀一气,其形象之泉,虽良工不能预绘,其庶类之机,圣智亦难尽知。是以圣人赞天地之道,而称造化之妙,欲求其奥理,非循天地之道难以入其门径,故圣人撰(易)也。(易)以交象之变而穷万物之理,是藉交象之变而探造化之机,机不可测,而交象可现,此自然科学之奥理,而事物应焉。人体组织机构,微妙复杂,虽有形可见,而机理难明。人之聪明智慧,情欲杂念,机能生化,…  相似文献   

18.
刘伯良 《新东方》2007,(7):43-45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格物穷理"是把心理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为二也"。[1]"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2]这就是说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抛  相似文献   

19.
吴琼 《新东方》2005,(1):35-39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理”的概念既具有对象属性的含义,又具有主体活动的含义。一方面,如《庄子&#183;天下篇》所谓:“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①王夫之所谓“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指的都是对象的特定属性,即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有秩序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就“理”的本源而论,“理”指的是玉,未理之玉被称之为“璞”,“理”是对“璞”的剖析、琢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理”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相一致的。因为正是由于万物皆有其“理”,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理”,并以自己的活动加以剖析,使之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0.
企管三议     
企业生产经营有很多的事要做,企业管理就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让企业的人做好企业的事。由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个人素质不同,所推行的管理制度也不同,企业员工的反应和产生的效果则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有三种形式:一是不敢不做:管理者采用高压手段,强制推行少数人拟定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很少与员工进行交流,以严厉的处罚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员工处于压抑和恐惧的心态下工作,工作消极被动,想尽办法应付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的监管。员工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完全被封杀,成为会说话的机器人,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是一种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