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钻井英语是石油科技英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科技英语体裁的一种,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本文通过分析钻井英语词汇中存在隐喻形式,结合隐喻的种类,分析这些隐喻词汇背后的认知基础和实际技术意义的联系。探讨其翻译可行性,有助于推动钻井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这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中西隐喻研究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方向的变化,指出针对隐喻难以理解与把握的特点而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最后以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隐喻的运用来阐释隐喻对意象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同点,将喻体映射到本体中,通过喻体的特点,来更好地认识本体本质特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广泛应用。本文从多个角度认识了隐喻的理论概念及其特点,详细地剖析了广泛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隐喻实例,深刻探究了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角度谈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交际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关于它的翻译问题历来是中外各国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由于源语言与目的语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背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两种语言读者对同一喻体认知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认知的因素。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隐喻概念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其翻译问题,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其理论依据为利用人类自身感知基本经验,以生活经验为原型,基本范畴类词汇获得隐喻用法。以人体词汇例,经由从源域到靶域的隐喻化映射过程,大量人体词汇非人体域的抽象用法。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中处处充满隐喻性的表达。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词义的变化(如英语的一词多义)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词句乃至篇章的隐喻效果常常与隐喻性的词语有关。隐喻的投射在不同的域之间进行,投射是建立在认知,相似性等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投射机制,以及由它所引起的词义变化,如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的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隐喻、节日隐喻及服饰隐喻三类,其中源域常示以语言模态,目标域由图像、声音及语言模态结合呈现,该片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是多民族文化共性和黑衣壮文化个性相结合的认知产物。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探究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不仅揭示黑衣壮以黑为美、勤劳朴实的民族形象,且有利于促进黑衣壮原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辉 《工会论坛》2008,14(5):105-106
语言中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英语的词汇反映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英美人的价值取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隐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是语法域之间的跨范畴化映射,通过这种映射扩大了语言系统的语义潜势。语法隐喻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语义现象,因为语言形式上的选择是有意义的选择。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语义系统来识解经验是一种主观的过程。在言语实践中,发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必然通过语篇中的各种词汇语法手段体现出来。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评价性手段,并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Martin等人提出了以词汇为中心的“评价系统”。作为识解经验和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的语法隐喻,也是体现评价的一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依据原型范畴理论,V—ed(英语过去时)分别表过去、表虚拟和表口气委婉的三种不同用法是得益于隐喻概念的形成和使用的,其认知理据为空间上的距离通过人的隐喻认知机制分别被隐喻到时间域、事物或事件的真假性概念和心理认知域。在语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应用原型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研究发现,时间的表达借用了空间概念,"上"与"下"既可以表示空间方位,又可以表示时间先后。时间概念的"上"与"下"是从空间域向时间域投射产生的一种隐喻。文中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上——下"这一认知图式揭示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的认知隐喻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词汇分析的角度,反省和检讨我们自身的法律词汇系统,可以归为法律文化研究的范畴,这一领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按照词汇分析的方法,以“动产”、“不动产”为研究个案,细致梳理这两个来自西方的重要法学术语在中日两国,尤其是在中国,如何被翻译出来、翻译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翻译最终确立的过程,可知,法律术语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它的背后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法学家们传统上对隐喻有一种本能的敌意,但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把隐喻视为人类认知的主要工具。本文从讨论隐喻的基本特点人手,通过对美国法院判决书中言论是火的隐喻的分析,认为隐喻在法律话语中具有特殊的认知和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过程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不同的语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所应用的词汇、结构也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贴合目的语的应用习惯,这就需要对两种语言在的文化背景有很深的了解,否则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的功能决定着隐喻的个性。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影响整个广告的效果。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对于广告的作用还反映在它的类型分布特点与翻译体现的交际制约方面。应用文体的认知研究不仅要关注文体语言间的共性,更需关注文体的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16.
石油专业英语培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作为科技英语体裁的一种,石油词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贯穿着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总结这些现象,可以更生动地教授这些词汇,让学员更快、更准确地记住。  相似文献   

17.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体育概念可以由战争概念构建——体育是战争。体育报道数据、体育歌曲、中国运动会稿件材料三种体育写作形式中,中文表达相对于英文表达要更加丰富一些;中英文关于概念隐喻的表达基于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而有所不同,都倾向于使用与其各自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典故;中文运动会稿件材料里将体育比作战争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英文歌曲中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很低,因此中文隐喻表达丰富于英语可以作为中文比英文更有表现力的证据。一种语言中隐喻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这种语言的表现张力。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习语的翻泽是一种信息转换的过程,这种转换的过程处处体现了对等原则一内容相等,形式相等,格调相等。但是在翻译习语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要达到绝对相等是很难的。正如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里提到的,翻译不应该只寻求两种语言在词、句子或语法方面的埘等,而应从交际和文化的角度寻求对等。本文试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英语习语汉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习语的翻译是一种信息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要求达到译文和源文对等。本文通过分析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对等理论的体现,进一步阐明了习语翻译过程中达到对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