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建华 《前沿》2009,(1):22-24
社会公共政策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公共利益无疑应当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政策以解决问题为依归,但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政策效果可能就会不同。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其实是一个多元的价值构成,有公平与效率价值、稳定与革新、法治权威和民主参与等价值之间的平衡和矛盾。这些价值取向组成了一个价值包,从而形成了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2.
季金华在《河北法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司法权威与权利文化是互动关系。司法权威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基础中,权利文化的内核决定了司法权威的价值取向,并给司法权威成长提供了观念性动力,因之,扩张和保障权利构成了司法审查权威的文化基石,而司法权威的树立也促进了主流法律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崇尚个人自由与注重公共权威;崇尚形式正义与注重实质正义;崇尚权力多元化与注重权力一元化;崇尚法治与注重德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认真分析,从其机会平等、过程公正、法治观念中借鉴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进行合理选择,从其社会公平、结果正义、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4.
陈霖 《青年探索》2013,(6):13-18
本文分析了新媒介时代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形成的冲击,指出新媒介技术最重要的伦理价值是自由的诉求,尤其是表达自由的诉求。这一诉求在青年亚文化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实现,并因此而形成分享与垄断、多元与权威、游戏精神与功利原则的对立。而在此过程中,青年亚文化也为与自治、协商和社区文化的伦理取向提供了公共服务、协作精神等建设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拉华才让 《前沿》2014,(15):98-99
藏族传统赔偿制度的形成与其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价值取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研究藏族传统赔偿制度的种类及特点,不但对了解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新时期在藏区普法、调解纠纷等都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梦婷 《求索》2013,(12):224-226
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在天道观与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建制,也促使中国社会在差序性的社会结构与情理的社会特征基础上建构了政治系统的属性。而儒家思想不仅强化了这种社会组成方式。更为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政治行为提供了细致的规范。它通过孝、忠的连续统,规范了中国人对于政治系统的态度。而这种具有伸缩弹性的身份等级结构,以及对于权力权威看法的权威文化,影响着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产生与表现。  相似文献   

7.
余凯 《人大研究》2008,(5):41-43
一、引言 马克斯·韦伯把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划分为魅力型(又称“克理斯玛”型)、传统型和法理型等3类,由此形成3种不同的统治类型:魅力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其中,魅力型统治和传统型统治的权威来源于“上天的命令”、“君权神授”的观念、传统的“神圣性”以及统治者的个人魅力等。很明显,这两种权威的来源都具有神秘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社会里的政府就是“神秘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新权威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有权威,特别是有强势领导人;二是有现代化取向的改革开放。没有权威,就没有新权威主义。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新权威和新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有权威,特别是有强势领导人;二是有现代化取向的改革开放。没有权威,就没有新权威主义。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新权威和新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实质上是必要的历史过渡。历史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出现的后现代价值观已经影响到广大青年各方面的价值取向,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对主流价值观的解构和颠覆。流行音乐作为透视青年价值观的一面镜子,承载于其中的价值观也逐渐向后现代价值观靠拢。通过对香港、台湾歌手的数十首蕴涵后现代理念的流行音乐进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流行音乐中所承载的青年后现代价值取向有:快乐至上、解构传统、反叛权威、多元与宽容。  相似文献   

10.
游学民 《求索》2011,(9):257-257
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常受其民族文化积淀、社会体制、社会政策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关乎国之将来,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是一个国家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关乎国家的历史命运。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现行教育立足于“价值观引导个体的价值尺度,而个体的成功必然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之统一”的观念之上,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其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政治权威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强大权威的具有现代化取向的先进性政党来领导与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实质上就是提升党的政治权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从而提升执政党政治权威的纲领性文件,蕴涵着我党政治权威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保持强大政治权威的经验总结,也是21世纪我党保持强大政治权威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宜怀 《公安研究》2012,(12):66-73
警察权威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命令和服从关系,必须给权威对象提供一个强大的、足够推翻任何反对服从的慎思性理由;同时,警察规章、规则、命令的发布离不开资格,警察身份、警察行为也同样关涉警察资格的确认。不具备警察资格则无所谓警察权威;而合法性问题则决定了警察权威的形成与发展,公众认同是警察权威能否产生一种自觉服从和持久稳定的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耀宏 《理论月刊》2010,(10):56-5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复杂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建构必须着眼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形成持久的理论认同。  相似文献   

14.
汪荣 《求索》2007,(11):144-146
儒家所倡导的中庸思想,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伦理道德标准,不仅指导人们为人处世不偏激,不保守、持中而立、中道而行。坚持“中”的价值取向,而且它还成为我国传统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一种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它为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无讼思想、礼法结合、刑罚用中、抑强扶弱、追求和谐的精神贯注了新的活力和方法论视阈,使传统法文化充满了浓厚的伦理色彩与和谐精神,在古代的立法、司法中形成了仁道与中道的和合,促进了儒家法思想与我国传统法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黎池 《湖湘论坛》2002,15(5):32-33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经过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实践和完善,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一、寓权威于神秘之中,“天人合一”是其外包装封建统治阶级推出德治思想,目的是为了用这种思想来统治人心,以巩固政权和地位。要达到这个目的,单纯靠“教化”、“身正”是不够的,还得树立一种绝对权威。这种绝对权威从何而来,在封建统治阶级自身影响力无法达到的情况下,他们便想到用一种神秘的东西,一种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难以说清楚的东西,来蒙蔽人民,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层枷…  相似文献   

16.
阳信生 《求索》2010,(6):240-242
通过对清末民初湖南政治权威变动状况的考察,可知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与政治权威的转换密切相关,传统政治权威的衰落、新式社会权威的崛起是辛亥革命爆发和成功的起点和原因,新式政治权威的地位确立与否又与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封建政治权威逐渐衰落,但其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传统政治权威仍然具有极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新兴政治权威崛起后,但却无足够的实力除旧布新、稳固政局,只好与旧式权威妥协,政治民主化、政治权威合理化、法制化无法实现。这导致了民国政治现代化之路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7.
权威辨析     
权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当今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社会中,法律权威构成了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搞清权威与法律权威、法律权威与个人权威、法律权威与党的权威之间的关系,对清除人治思想的影响,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权威与法律权威社会是个体的集合。个体之间围绕利益这一核心问题必然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要使社会中个体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达到和谐统一,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必须有一种能调整和控制、取得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8.
要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变革,必须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和秩序政治规则,确立真正的法律权威和政府规制的正当性,达成普遍的政治共识,确保对基本政治价值的一致性认知、对社会政治变革基本取向的一致性认知和对基本的公共政策选择的一致性认知。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终极目标,成熟的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与民主的权威政治国家构成了一种良性的平衡力量,使社会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释放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市民社会也有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功能,通过这种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地协调由于政治国家权威的退出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强化党的政治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连续性,政治权威是人们信从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威望。政治权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力量。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权威,社会稳定就失去了依托。在现代民主政体下,执政党权威对政治权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