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诠释学所强调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为翻译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诠释学角度出发,基于已有翻译能力模型和相关研究,构建法律翻译能力的诠释学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两个英译本的个例进行研究,可以对我国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法律翻译教学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法律解释学已发展到比较深入的阶段,但是对于最基础的“解释”概念尚没有明确。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存在的共通之处使得笔者从哲学诠释的视角入手,深入阐释法律解释学中的“解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经学研究和经典诠释的历史中,一直贯穿着诠释学的视野,而无需对西方诠释学的机械引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重新确立中国的经典,并经由诠释学的路向, 实现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5.
谢晖教授撰写的《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一书以诠释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与其相关的哲学研究成果,对诠释法律现象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哲学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反思,这一研究视角是目前国内法哲学界所仅见的。该书在法哲学体系架构上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其研究内容极其深入,在主要研究"关于法律之诠释"人类诠释法律的现象的同时也涉及到法律诠释现象。该书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继承国内外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研究和反思性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富有创新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法律适用中,虽然法律解释大体能满足法律扩张和法律补漏的技术要求,但由于经常未成功地建立清楚的解释标准,而只是建立不确定的解释标准,因而导致裁判上的疑难。法律诠释学为在法律适用中合理地创造法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是对法律解释学的一个超越,而不仅仅是重构,它使判决理由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为在实践中处理案件提供了更加适宜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传统法律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反思,一种围绕着类推解释为中心的法律发现模式逐渐地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考夫曼的类型思维思想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倡导一种力图打破"事实与规范二分"的法律发现模式,并将类推的等置法律思维模式置于法律发现的核心地位。当然,考夫曼以"事物的本质"来建构其类型思维的逻辑基础,不可避免地受其先验客观价值论所支配,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诠释学真理观占有重要地位。伽达默尔以诠释学方法对艺术、历史、语言领域进行重塑,揭示出诠释学经验中所蕴含的理解的真理。即真理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在理解活动中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就蕴涵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法律诠释学、法理学等学科以及司法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法律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法律的确定性仍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具有巨大法律实践意义的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降解法律不确定性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表明,传统的"概念疗法"与逻辑构建思路业已失败。这就要求创新思路和方法,在寻求法律不确定性补偿机制的方向上进行研究,理清构建思路,最终达成构建法律不确定性补偿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是一种本体论诠释学,注重读者领悟到的意义。文章在对其"理解"的内涵分析基础上,试图探索"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如倾听、积极关注、共情及人的意义和价值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内涵,以更好地理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