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淼 《法制与经济》2009,(8):25-25,27
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要求法官在个案中的裁判必须建立在追求公正、幸福的价值观上,以一种保障人民幸福的胸襟重新诠释裁判的目的,这是法官创造性司法的根基所在,为此,法官应有具备哲人的智慧,能工巧匠般的技艺以及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2.
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要求法官在个案中的裁判必须建立在追求公正、幸福的价值观上,以一种保障人民幸福的胸襟重新诠释裁判的目的,这是法官创造性司法的根基所在,为此,法官应有具备哲人的智慧,能工巧匠般的技艺以及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职业道德的内涵出发,引出了法官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形式,然后对当前法官职业道德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司法伦理是一门探讨法官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法官只有具备了美德才具有道德价值。司法伦理掌握司法本身的道德性及其理性价值、伦理关系和伦理评价,是对司法、文化与法官间的协作以及一系列共同、基本的伦理价值、规范及态度之基础的寻求和建构。司法公正既意味着维护公义也意味着“善”。对于法官的道德要求,就其形式而言,都试图将法官塑造成为比现状更加完美。司法的本体世界就是一个道德世界,是法官所从属的真正在职业精神上自觉的世界。法官生活的道德标准惟有借助于司法伦理才能形成,司法伦理的目的是为法官自身建构一个与其职业相关联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个案公正是在尊崇理性形式法的前提下,按照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对个案整体进行综合性价值考量,从而作出恰当性处理的司法过程。个案公正的实现依赖法官对个案正义问题的敏感度,也依赖于法官在制度框架内的勤勉程度。个案正义的实现需要司法精细化,而司法精细化需要法官能动地运用自由裁量。法官是戴枷的舞者,法官不能戴枷不舞。  相似文献   

6.
民初法官素养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志祥 《法学研究》2004,26(3):152-160
民国初年所颁布的法规、司法法令报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以及事实报道等基本材料表明,法官的独立品性、专业能力、经验和学识等在当时已经受到重视,并作为对法官考核的基本要求,但是这样做却未能造就符合近代司法理念的法官队伍。这显现出民初法官选任和考绩制度内在标准的某些缺失。  相似文献   

7.
法官的位置     
姜宇 《江淮法治》2011,(12):25-25
公正裁决是每一名法官所宣称要忠实捍卫的誓言.所以社会就将公民权利的最后救济途径交由法官来执掌。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官就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正如司法女神朱蒂提亚手持天平所诠释的那般。天平两侧的砝码就是诉辩双方的证据和理由;天平中心的标尺就是法官内心的法律与良知。其实,从司法的意义上讲。公正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的根本职责和终极目标,然而,司法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公权力的判断权,司法公正的实现并非法律自动推演的结果,而是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结果。诉讼过程的每个环节,无不蕴含着法官个人的主观评价和判断。从一定意义上讲,裁判是否公正不仅有赖于法律规范的实施,而且有赖于法官良知的评断,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法官良知才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法官良知的培育和维系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讼案如同浩瀚无垠的大海,法庭如同海上的航船,法官如同指挥驾船航海的船长。而能够在惊涛骇浪之中驾轻就熟、绕过暗礁、排除险阻、顺利到达讼海彼岸的“船长”,则应该属于那些职德上乘、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思路清晰、举止恰当的高素质法官。  相似文献   

10.
形象公正是树立法官公正权威形象、促进"公正司法"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要素。法官的形象公正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官、国家以及全社会协同努力。当前,给法官形象合理而严肃地定位,逐步建立起法官形象公正的全国统一标准并提供强有力的国家保障是群众和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法官能动司法,使判决在符合形式公正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运用自由栽量权,使判决合情合理,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但这也给了法官作恶的可能,因此要通过以恶制恶和以善制恶相结合的方式给法官以制约,防止法官恣意,以更进一步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法官助理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司法制度。我国虽在1999年已将其摆上改革议程,但截至目前尚未真正建立。因此,我国应加快构建法官助理制度,并由此推动司法权运行机制和法官职业化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司法界已意识到司法裁决并非全由法律所决定,如果司法裁决并非全部客观,法官的职业行为就变得相关,法官审理具体案件时不仅仅依据的是事实与法律,还要结合自己的良心,要求法官在裁判中要尽量保持良心的客观性。因此,关注法官良心与法的关联性、法官良心的自由与中立及法官良心的社会尊重和养成,直接影响着法官裁判的公正及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职权调查原则,最早源于罗马法,成型于中世纪,指为查明真相,庭审法官(或审判长)可不受控辩双方所提供之证据材料的约束,而依职权主动调查及收集所有可能对揭示真相有意义的事实和证据。这是职权主义国家的通常设置,也是职权主义区别于当事人主义的核心要素。法官职权调查原则的正当依据在于实质真实,并不违背公正程序的要求,也不会压缩刑事辩护的空间。中国的法官职权调查原则备受诟病,核心原因在于特殊的诉讼权力构造,而非职权调查原则本身。在庭审证明实质化的大背景下,强调法官的职权调查原则是保障实质真实的需要,符合中国的职权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6,(3):28-36
法官责任制是指因法官不当行权产生严重后果而承担责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达到权责统一(权力与责任统一),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实行法官责任制是世界司法通例,也是中国古代司法惯例。在当今中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中有关司法责任的规定,为法官责任的建立和贯彻落实指明了一条制度性进路。法官责任制与法官履职保障制度实为一体两面,二者缺一不可。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是法官责任制的核心,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关系到法官责任制改革的成败。对错案的类型化标准设置应当科学、合理,对错案标准的设定也应当科学、合理。对于法官责任的类型设定、法官待遇等配套措施的建立也应当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17.
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悍惟 《法学论坛》2002,17(6):105-110
司法制度设计本身及司法运行实践表明中国法官地位不高 ,这与法官本应具备的极高社会威望相悖。而出现司法不公时 ,公众往往对法官进行道德先究 ,法官整体的司法伦理匮乏又使公众道德先究的结果更加不利于司法公信力。因此要想使中国法官也具有西方法官神坛的地位 ,司法伦理可谓之基础。司法伦理具有底位、中位和高位三个层面 ,它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司法伦理道德素养并使之制度化 ,从而构建一个规范、养育及运用它的理性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则十分流行的西方笑话说,一名律师在法庭上睡着了,法官叫醒了他,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反对!  相似文献   

19.
《检察风云》2014,(18):76-77
如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司法领域,为了让法庭审判更加公开透明,也为了让法律程序更为简便易懂,法院不得不在信息公开上变得积极主动。对法院而言,一方面要解决其自身如何运用社交媒体的问题,同时又要关注其他人使用社交媒体对法院工作进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法官审理案件,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良知为圭臬。法官良知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八心”,即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之心,求真求实、勿冤良善之心,坚守正义、善解法意之心,惩恶扬善、保国安民之心,案结事了、息讼促和之心,真诚恻怛、哀矜裁判之心,勤奋敬业、救人水火之心,清廉如水、一尘不染之心。法官良知的养成,须遵循推己及人的判断善恶之法,养守戒慎的良知形成之法,反躬自省的矫正固化之法,形成文化的扩展推广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