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构与行政》2023,(1):35-37
<正>近年来,栖霞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有温度城市为目标定位,不断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突破、提质聚力,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抓治理(一)理顺体制机制。市、街道两级成立党委书记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委员会,对现有各类议事协调机制进行调整、优化和理顺,逐级建立统一的领导体制机制。下设网格治理、物业服务等若干专委会,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石山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三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四是要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五是要做好人口转移工作,减轻大石山区人口负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治理主体权责配置、治理政策执行、治理整合机制和治理信息共享机制的"碎片化"现象,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低下。"碎片化"的原因,有海洋规则与区域规则的冲突、部门利益化和治理信息不对称等。由此,需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的职权结构体系、海洋行政执法体制、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进行整体性优化,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高绩效。  相似文献   

4.
包宣 《江淮》2012,(5):25-26
万亩生态林的义城大张圩、100米宽的巢湖沿岸防浪林、都市田园的大圩……在包河,处处可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城市园林景致。近几年,包河区始终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突出"巢湖"元素,构建起水绿交融的城市新空间,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建设与发展、生态与人文协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发展的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依法大力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消除贫困,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 ,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视农村污染的治理。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 ,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建立环境、气候和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和监督。开展环保教育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因此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 :到 2 0 0 5年 ,进一步完善环境和生态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 ,并逐步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都是在我国总体政治框架下运行的社会治理机制,两者具有统一的社会目标--社会治理。只是前者对社会的治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法定行为,而后者是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绿化建设和系统治理,我省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涌现出了涉县、  相似文献   

9.
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内容的毕节试验区,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创举.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愈益尖锐的贫困、生态、人口问题深入研究后形成了广泛共识:通过高投入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发展要求,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又不造成后代人生存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银行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落实监管政策的要求,更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根本。贵州银行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因此在2018年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九届金鼎奖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卓越公司治理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相互矛盾,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废弃土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新的复合生物链的形成,而且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淮北市对煤矿塌陷区废弃土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大面积复垦,既恢复了土地的自然状态,促进了生态平衡,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再生率,极大地缓解了工业文明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立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环境安全影响主权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突出表现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触目惊心,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际污染和危废转移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基因问题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难以预料、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加剧.为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必须调整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必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必须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挥公众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作用;必须调整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手段,实现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相结合;必须调整国家绩效考核机制,推行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明 《学习论坛》2009,(1):39-44
环境问题正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来几十年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任务将十分繁重.未来中长期完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应建立有效的环保投入预算保障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与财力相匹配的环境保护事权划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的环保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多方参与机制,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是流域水污染治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客观要求,是保障流域下游地区政府环境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区分包治理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应当以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是否超过Ⅲ类为依据,以下游地区治理超标水质成本为标准。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主要包括区际协调机制、污染损失评估机制、补偿资金的筹集机制和水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在省际关系协调治理中,马克思交往方法不乏独到见解。马克思交往方法作为省际关系协调的治理逻辑具有充分合理性,它符合省际关系协调的价值取向、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者之间表现出多重耦合。马克思交往方法视阈下,省际关系协调不仅符合逻辑合理性,更具备现实可行性。强化中央政府协调作用、构建省际网络化治理结构、建立省际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健全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等府际交往实践,彰显了省际关系协调的现实交往观照,为探求省际关系协调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制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相关立法协同性不强、监督制度不尽完善等不足。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严守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底线;重构《旅游法》框架,保障其在旅游开发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统领地位;明晰旅游资源权属,建立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治理机制;加强跨区域协同立法,推进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治理;健全监督制度,规范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现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日益加剧,创新建构福建省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为探索福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建构提供新的视角。福建省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包括:动力与平衡内在统一的利益调节机制、以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的利益整合机制、以培育社会组织并激发活力为支持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及时有效的利益矛盾预防和化解体制。  相似文献   

19.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这两种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信访体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制度设计之一。但是由于公民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伸张、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解决问题的成效很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当前的信访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现行信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信访工作要适应公民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要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意识转变;要依法治“访”,建立责任机制;要整合信访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信访工作队伍;畅通公民信访的渠道,提高信访机构的协调能力;要切实推进信访决定执行体制的改革,增强信访决定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