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琳  范若虹 《时代风采》2010,(15):23-24
收入分配改革正进入关键期。人们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呼声和期待,正日益高涨。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拟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仍未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有迹象表明,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正令决策者有所踯躅。这其中,就包括“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改革正进入关键期。人们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呼声和期待,正日益高涨。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拟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仍未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有迹象表明,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正令决策者有所踯躅。这其中,就包括"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兴华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60期撰文,从制度建设角度,就政府收入分配、企业分配、城乡分配关系、对低收入者的扶持、个人所得税体系五大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一)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收入,理顺主体分配格局关系。要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保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投资、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协调,使国家有稳定的税源,企业有较好的盈利,个人的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在全国推行全面的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体的、规范统一、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1980年打破平均主义,到现在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始终与中国转轨进程相伴相生、互为因果,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兼顾发展与公平的某种动态平衡。"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而收入分配更是如此——城乡二元制、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至今仍在变化中的经济现实,不仅让收入分配改革的框架不断变化,也让这个框架日益庞杂。八年来,一项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顶层设计方案始终难产,映射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现实。如何打破僵局,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共同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2008,(5):57-57
刘军胜在《经济要参》2008年第18期撰文,对我国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调整和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收入分配格局的总量提增和结构变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也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  相似文献   

6.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0,(15):8-9
收入倍增何时不再成空 一直在聚光灯下若隐若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仍未露出真容。据称,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5年倍增,是最敏感的纠结点。(7月20日《财经国家周刊》)  相似文献   

7.
重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指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中使收入分配达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状态,这也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我国30年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没有意识到效率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建立,为追求效率我们长期将公平置于次要的位置,导致不同阶层在改革中获利的不一致,从而形成了改革的相对受益者和受损者,并造成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重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政府可以通过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来完成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冯继波 《中国工运》2010,(12):35-3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着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决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逐步规范分配秩序,健全新型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0,(11):56-57
杨宜勇在《经济要参》2010年第37期撰文认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新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毅  柳文 《中国工运》2011,(1):52-52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发展生产是提高公平分配能力的手段,而不断贯彻并强化公平分配的意识则是解决分配问题的重要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从资源配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等各层次入手,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双重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在我国就业结构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渠道转变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使利润严重侵占工资使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滑,特别是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超低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就是保持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稳定就业结构,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平衡劳资力量,建立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运》2013,(3):57-58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宋健在《经济研究参考》2012第17期撰文.提出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内外需的对策。一、减税让利,释放内外需。流转税税负转嫁机制是引起“税收侵蚀居民收入”的第一个渠道。其次是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工资收入者承担了较多税负.并且由于个税缺乏对个人综合收入的全面监控.当前个人所得税无法有效调控贫富收入差距,而且个人所得税降低了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二、减少行业管制.促进内外需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运》2007,(11):53-54
吴振坤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0期撰文认为,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是解决社会不公的根本性、制度性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4,(11):10-11
“收入分配改革”骨头再硬也要啃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根据批复,联席会议由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2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5月20日人民网)  相似文献   

15.
开宝 《时代风采》2010,(22):1-1
10月中旬,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甫一召开,“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同步”即成热词,再次验证了老百姓的渴盼之心。18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同步”目标,愿景美好,让人期盼。  相似文献   

16.
大视野     
<正>收入倍增何时不再成空一直在聚光灯下若隐若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仍未露出真容。据称,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5年倍增,是最敏感的纠结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主导全球经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了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使收入不平等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影响了国家凝聚力和社会信心,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安宁.解决收入不平等加剧,对策上要制定收入增长战略,改革收入分配,促进经济持续的包容性增长;政策上要改革税收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减少非正规就业等.各国工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切实保护工人权益.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今年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分别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出台具体的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存今年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分别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出台具体的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从新医改、新社保等惠民政策到明确提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广大职工群众收入等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职工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0多倍。这30多年是广大职工群众收入增长形势最好、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民生领域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尤其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