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松 《八桂侨刊》2004,(5):32-32
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只海峡一水间,峡中多少相思泪,夜夜听见涛声咽。相思树下望台湾,长夜梦魂凭往还,问君几何返故土,骨肉何日得团圆。  相似文献   

2.
3.
秋晴     
黄曌 《新重庆》2007,(10):47-47
初秋的天气.是男人的脾性,一阵子坏,一阵子好。坏的时候,下一场雨,缠缠绵绵、没完没了.连花台里的秋虫也不耐烦了,悉悉娑娑地抱怨起来。天空阴沉晦暗.空气中弥漫的一丝丝凉薄,隔了衣裳传过来,让人微微战栗。好的时候.阳光忽绽,天空湛蓝高远,澄澈如水。深呼吸,甜蜜得像带有伯爵茶的香,一点点沉醉下来,似他温柔的笑容熨平心的忧伤,连寻常惯走的路也似旅途.充满轻快却不真实的愉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珍惜生命     
不幸,总是突如其来。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直不能相信它是真的。  相似文献   

5.
恋家     
  相似文献   

6.
白露     
这一年中最清爽的月光就足以叫人迷恋。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鸟     
故乡的鸟与童年连在一起。它们是随着我童年的流逝而声容渐疏的。  相似文献   

8.
学会……     
学会战胜自己 有次夜读,读到一句警句“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感到很费解,琢磨了很久.才稍微明白其中之要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阅读随想     
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读书人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丽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季节的感召     
还没来得及静静地思考,春天又将成为昨日的记忆。总是在逝去后又勾起了那份情愫,那种乍暖还寒的感觉,那种悄无声息的氤氲,那  相似文献   

11.
执着     
无意中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叫谢里曼的人,抱了他父亲的一本《世界史图解》和一部《伊里亚特》,发誓要找到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堡。为此他用尽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个叫希萨尔里克的山坡上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挖掘,把一座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去。若干年后谢里曼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脚印     
魏怀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当这首校园歌曲《脚印》广为传唱的时候,我的家还在闽西一个小县城,而我刚成为一名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境界     
局里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春游,许多老同志都报了名。大家乘车出发后,我发现编史办的门还开着,探头一看,原来张老还在专心致志地工作着。 张老在隐蔽战线战斗了50多个春秋,对我们局的许多干警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前辈,大家都称他张老。他身材矮小结实,肤色白暂,  相似文献   

14.
怀念     
出差执行任务回来,厅机关办公大楼门口的布告牌上,赫然一张讣告映入眼帘。我一下子懵了!老前辈走啦?前几天还看见他来上班来着,怎么这么快就去了呢?问同事得知,老前辈突发脑溢血去世,昨天已经火化了。  相似文献   

15.
家燕     
任静 《现代人事》2001,(5):47-48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在草地上一边追逐嬉闹,一边唱着我们小时候曾经唱过的歌谣。又是一年春风绿,成群结队的燕子踏着歌声飞来了。燕子飞过空阔的天字,不经意问就把相互之间格格不入的冬季和春季剪裁缝合得那么不着痕迹,浑然一体;燕语呢喃中,岁月的艰辛和起伏被轻轻抹平。然后花红柳绿的春天就扑面而来了。  相似文献   

16.
绝不放弃     
很多人跑百公尺竞赛的时候,在九十九公尺的时候放弃,因为他们不了解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碎玻璃     
肖兴文 《人民公安》2006,(16):56-56
“把这些废报纸帮我处理了!”清理办公室的时候,我把保存了十多年的几大摞报纸分三次抱到综合科,请科长在卖旧报纸时一举捎带。  相似文献   

18.
海之缘     
从小生长在烟雨蒙蒙、小桥流水的江南,小家碧玉般的心里便莫名地被一种宽广和博大所诱惑着——我想着海。  相似文献   

19.
飞来横祸     
循声望去,但见屠南正被一团火球包裹着,身体则在痛苦中快节奏地剧烈扭动。  相似文献   

20.
在大别山南麓,流淌着一条小河,河流经一个小镇。小镇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那时,有一云游僧人,因迷恋于这里的美丽的风光,在河边建起了一座廨院寺,河因而得名寺前河,镇也因而得名寺前镇。那里就是我的家乡。还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敬爱的赵朴初老先生,也就生长在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