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内容。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政策执行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对政策本身在执行中的变化情况研究的并不多。政策在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政策常常处于动态。为此,通过建构政策形态分析模型来描述政策自身在执行中的变化情况,并论证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改进对策和合理化建议。据刘雪明发表在《求实》1999年第9期上的文章介绍,主要观点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急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公开化;第二,整顿行政机关,提高行政人员素质;第三,加强理性和法律权威;第四,强化政策执行的协调配合;第五,重视政策执行的反馈控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利益、环境、政策执行体系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发挥政策利益调控器的功能,保持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现象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中,政府间权责关系变迁、公共政策执行监控不力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受限等构成环境政策执行梗阻的根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合理分配财权事权;推进公共治理模式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建立新型政绩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执行监控体系,健全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再见 《探索》2001,(4):63-65
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和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同时,还必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减少、避免和及时矫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进而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非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主要表现为敷衍性执行政策、曲解性执行政策、附加性执行政策、替换性执行政策、截留性执行政策,文章对这些阻滞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时常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而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的情况.治理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素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金 《世纪桥》2008,(10):38-39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时常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而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的情况。治理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素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政策执行研究中的理论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持续20多年的政策执行研究中,大量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方案和模型,最有代表性的是"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以及后来的整合式模型。围绕三种模型所展开的争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政策科学的理论内涵,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向着更加科学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邹东升  陈达 《探索》2007,(2):59-63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政策执行者将政策理想转化成政策现实的过程。然而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逻辑与执行的微观机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运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该模型中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这四类因素,并对该模型中其他要素进行整合和拓展,可以理性认识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失范以及执行环节遭遇的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探寻走出执行困境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10.
祁勇 《理论学刊》2007,(7):87-89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是达到公共政策预期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决策过程、信息沟通、执行主体以及管理资源投入四种影响政策执行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象征性地执行公共政策、截留公共政策、附加公共政策、曲解公共政策、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等问题。通过对公共政策本身、利益因素、制度因素、人为因素、政策环境等几个层面的分析,说明整合和兼顾各种利益、改善公共政策的供给质量、推动制度创新、实施政策创新、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行为的需求、动机、行为“三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动机、行为“三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行为.需求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原始动力,政策执行者执行政策时的利益需求激发政策执行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动作前提,是对政策执行行为指向的刺激.行为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具体操作,公共政策执行者为了迎合其需求和动机,就产生了政策执行行为.需求激发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满足需求,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象征性地执行公共政策、截留公共政策、附加公共政策、曲解公共政策、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等问题。通过对公共政策本身、利益因素、制度因素、人为因素、政策环境等几个层面的分析,说明整合和兼顾各种利益、改善公共政策的供给质量、推动制度创新、实施政策创新、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制定了一系列支农、助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图解决我国农民生活难、就业难、医疗难、子女教育难、法律救济难等问题.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5.
试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有赖于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然而,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不但严重阻碍了公共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有效实施,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孙晓珍 《世纪桥》2009,(18):62-63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的继续和深化,因此,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制定阶段利益博弈中失败的群体,会继续在公共政策执行阶段施加压力,影响政策的执行。同时。政策执行者作为特定的利益群体,会对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在执行中予以异化,严重影响政策目的的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管理,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异化加以分析,并寻找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孙晓珍 《世纪桥》2009,(17):62-63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的继续和深化,因此,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制定阶段利益博弈中失败的群体,会继续在公共政策执行阶段施加压力,影响政策的执行。同时,政策执行者作为特定的利益群体,会对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在执行中予以异化,严重影响政策目的的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管理,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异化加以分析,并寻找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以政策制定主体为视角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再思考,政策制定主体素质的低下,在政策认知中的缺位等问题成为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提高政策制定者素质,强化政策认知教育和责任,注重政策的配套和再决策,提升政策制定主体控制力以及加强对政策执行的支持和监督力度则是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反思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本土化公共政策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政策执行绩效的迫切要求。政策执行目的不够明确是制约政策执行研究的“瓶颈”,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而考察政策执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是提升政策执行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政治势能是学者新近提出的一个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学术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失灵或良性落地的原因和机制。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扶贫政策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权力和功能位阶产生了公共政策的政治势能,这是扶贫政策执行状况变化的主要动因。从客观现实需要出发,并且经最高层级权力位阶的确认和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近年来中国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无疑带有极强的政治性。相比常规性公共政策,政治性公共政策具有更强的政治势能,需要执行者付出较大的精力和较多的资源,只有辅之以严格的负向激励,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政策变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仅用短短数年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便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