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民主德国作为二战后在德国东部废墟上建立的德意志国家,其犹太—以色列政策与联邦德国极为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不承认民主德国负有赔偿世界犹太人的责任;长期限制其境内犹太人的权利;长期坚持不承认以色列的原则,并与利比亚、叙利亚和巴解组织等反以国家和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总体特点是“限犹反以”,其深层原因在于德国统一社会党僵化的意识形态.德国统一社会党从1988年左右开始进行调整,但“限犹反以”政策随着1990年3月首次自由选举中该党的下台而彻底终结.新的民主德国民选政府采取了类似于联邦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3.
在如何政治解决以/巴两个民族冲突的问题上,世界范围的主导观点是所谓两国方案,即在原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边界内建立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实上,这个立场没有任何新颖之处。人们可以说,它在整个20世纪都是世界范围的主导观点。英国政府1917年《贝尔福宣言》[TheBalfour  相似文献   

4.
七国集团与世界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七国集团,是指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上七个最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政治论坛,它也因此有“富人俱乐部”之称。就形式而言,它实际上是所谓西方主要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国际会议制度。参加该论坛的国家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以及若干次部长级会议(包括外长会议和财长会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固定的会议制度,从1976年起轮流在西方七国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西方七  相似文献   

5.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2,(22)
不能因为我会讲阿拉伯语就认为我偏向阿拉伯国家。现在以色列驻中国的大使,阿拉伯语就说得非常好。我最近跟这位大使谈过,中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既要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也要满足以色列对安全的关切。 ——曾先后担任中国驻巴林、约旦和伊朗大使的王世杰,认为他那份“中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六个和中东第一个研发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色列究竟拥有多少核武器很难确切地推测,但从质量上讲以色列的核力量应当与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7.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4):96-96
<正>民主为伺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取得成功,却在南美、非洲的很多国家失败了?民主是平息种族冲突的对策还是煽动种族屠杀的推手?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恨之入骨,而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痛恨美国,两者根源有何相通之处吗?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翘,《起火的世界》给出了统一的答案——一个社会如果存在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这个社会民主化的后果可能是种族仇恨、经济剥夺,甚至是种族屠杀。所以蔡美儿猜测,以色列人肯定不希望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民主化了,而美国也不会愿意国际社会用民主规则来讨论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交中利益判断与价值判断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是国家外交理念的基础,也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外交中较多关注价值判断,对具体的国家利益判断则表现得不甚清晰。从总体来看,中国外交并不缺乏气势宏大的战略规划,如“一边倒”理论、“双反(反美反苏)”理论、“三个世界”理论等等,怎样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有效维护现实国家利益,则一直显得不足。从历史上看,中国重义轻利的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导致我们对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有所忽略。我们有宏大的蓝图,但缺乏具体的利益精算。我们习惯于“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从抽象到具体,从大到小;…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亚太的发展日益受到世界瞩目,“亚太的堀起”、“21世纪将是太平洋的世纪”等均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的发展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对中国的发展的评论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本文将试就这个论调的内容、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 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下和世界的概念,这其中也包含着外交思想的因素。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就有所谓“天下”的称谓,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平)……是谓大同”的思想。到周朝时,由中国古代国家组成的体系共有周分封的90多个国家和约400多小方国。周朝时的中国,就是2000多年前在  相似文献   

11.
隐私和面包     
几年前,曾有一位作家撰文,希望大家不要在大街上晾晒内裤,因为内裤属隐私之一。这位作家一定想不到,短短几年间,中国大街上已晾满了“私物”。隐私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羞愧的作家真不知要躲向何处。过去,要是某个人干了不道德或是不光彩的  相似文献   

12.
提起以色列军队,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拥有梅卡瓦主战坦克、在戈兰高地与西奈半岛屡建奇功的陆军,也可能是执掌箭-2防空导弹系统、远程突袭伊拉克核设施的空军,很少人会想起以色列还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海军。的确,相对于被誉为“铁甲雄师”和“空中长臂”的陆军及空军而言,以色列海军显得过于默默无闻,因此很少得到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北极作为地球极寒之地,草木不生.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了各国科考人员驻守,很少有普通人到达那里。然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奇迹发生,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中国普通电工.竟然把电工做到了北极,并且成为众多科考站争相高薪聘请的对象。这位被网友称为“世界最牛电工”的北极淘金之旅.给正在求职路上苦苦奔波的人们上了堂生动的财富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色列国家的建立,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使命实际上已经终结。在新的环境下,犹太复国主义以一种新的形式——“后犹太复国主义”(Post-Zionism)出现在以色列社会。 以色列建国后通过四次中东战争,由西亚一隅小国成为中东军事强国,改变了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对比。与此同时,以色列经济也有长足发展,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居同期世界领先水平,以色列社会已经成为富足型杜会。在这一背景下,后犹太复国主义开始朝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种是以利库德集团为代表的民族扩张主义,他们一直梦想建立一个“大以色列”,这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这块拥有大量石油却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至今仍有一个深深的伤口难以愈合,这就是巴以问题。经过5次战争和无数次的冲突,以色列成为了该地区的军事强国,在四周阿拉伯国家环伺的境域里,以色列时刻保持着警惕。犹太人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多次的实战打出了以色列军队的名气,更使其空军享誉世界。而在近几年的巴以冲突中,吸引人们视线的却不是“大卫之拳”——战斗机部队,而是知名度不甚高,但却同样凶狠的直升机部队。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9,(11)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财富论坛闭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国家与世界进行政治对话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首都;但进行经济对话的城市可能有几个,中国有哪些城市具有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的资本?上海,香港,也可能将来还有天津、广州。” 赵启正任上海市副市长期间,兼任浦东管委会主任,是浦东开发的先锋与功臣,人称“赵浦东”。就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他又成了中国向世界发言的重要人物,并以思  相似文献   

17.
在以色列国防军序列中,海军一直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无论是规模、装备质量还是预算倾斜上都无法与空军和陆军相比。因此,外界对以色列海军的认识也相当有限。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以色列人引以为豪的萨尔导弹艇外,在东地中海的水下,有一支精干的潜艇舰队一直在保卫着对以色列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以色列海军潜艇舰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其组建时间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购买英国的二手老式潜艇起家,到拥有德国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柴电潜艇,以色列海军潜艇舰队逐步成长为国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世纪之交海豚级潜艇具备了发射核战斗部巡航导弹的能力,以色列海军潜艇舰队进而被纳入了以色列国家核打击力量。在未来中东战略格局中,这支袖珍潜艇舰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消防员”的角色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战争,小的流血冲突更是难以计数。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一直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热点,也是杜鲁门以来的美国历届总统难解的结:  相似文献   

19.
大街拐弯处     
大学生端碗洗碟,象个什么样子? 每天七点半,那些来去匆匆的人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朝我身上多瞟上几眼,有时几个人也会交头接耳一阵,由于我的到来,这间小食店里似乎增添了不少话题。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我真想大声地对他们说:“大学生也是人,大学生同样吃饭穿衣。”但我没有这个勇气。每月四、五十元的伙食费,再加笔墨书纸、衣裤鞋袜、零敲碎打,“无收入,高消费”,也真令人头痛。我们自己有双手,却坐着向父母、向国家伸手要钱。我的天!站  相似文献   

20.
几个月来,广东省广州市老百姓议论纷纷,指名道姓评议“当官的”,结果评出包括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委书记、市长、报刊评论家和街道党委书记在内的“十大杰出公仆”。这种评议,当然很难说是完美的,要挑毛病肯定可以挑出一大把。比如,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同志身负重任,贡献甚多,只因工作的性质不同,在报纸上见报很少,“知名度”不高,因而不能入选,等等。但是,作为一种民主精神,倡导干部要接受群众的评议,群众有评议干部的权利,我以为还是值得肯定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对国家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