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在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企业、中介担保机构的信用不良、需求不足及银行内控、管理机制不力等因素的制约和阻碍。要想进一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拉动经济发展 ,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改善银行货币信贷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改进信贷行为抑制通货膨胀江英,刘致善在我国目前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已触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这就为银行信贷行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条件。第一、有效地采取收紧贷款,严格控制信贷规模是实现控制货币发行、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3.
社会博览     
《前线》1994,(5)
严格控制投资规模过大是当务之急目前,尚未从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建设规模和信贷规模过大、货币投放过多等问题。现在的基本建设规模仍然过大,全国已铺开的在建项目大大超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度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1%。经济发展总的势头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过热现象,集中表现为金融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一是货币投放过多,货币的超经济增长日趋严重;二是信贷规模失控,驱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张,出现了总需求过旺的苗头。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象一个阴影一样笼罩着当今的经济。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冷静地观察金融形势,及时采取妥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信贷、利率等货币政策的变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平衡,维护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我国中央银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八五”期间,由于我国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货币供应量形成的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的国情,我国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9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投资、消费领域的膨胀引发出一系列的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货币投放剧增,通货膨胀压力积聚,一些大中城市通货膨胀率高达20%以上;信贷规模和结构失去控制,以致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到位率低,重要物资收购的资金需要得不到满足,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社会集资超常规发展,严重冲击了国家计划和银行的资金周转,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巨额资金集结,投机盛行、风险增大。显然,这是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的结果,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从实体经济主导向虚拟经济主导过渡,确立了房地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此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30多年来虽然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繁荣,但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风险也在急剧增加,尤其是房地产泡沫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超发和债务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大“堰塞湖”,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趋势的走向乃至民族的命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如果不尽快改变依赖房地产和信贷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遏制房地产投资热,其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注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以及农业基础薄弱等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因势利导地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这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中央银行“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信借结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努力扩大金融总量,加快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为甘肃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贷支持。同时,强化各项金融服务职能,通过适度调节基础货币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从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管理,转变为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1.
货币信贷:保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政府工作报告: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解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  相似文献   

12.
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降低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减少信贷规模的同时.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以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理论导报》2010,(3):8-10
<正>货币信贷:政策目标仍属适度宽松【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略有放缓,信贷投放环比骤减。分析人士称,节后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回笼力度,加之从紧货币政策施行信贷按季调控,使得货币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费市场低迷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应从整顿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规范证券市场等方面,培育和拉动消费市场,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护货币币值稳定,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采取各种调控手段。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手段,取决于各时期的经济金融情况。朱殿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运用信贷杠杆,促进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积极支持经济增长。”这指明了我国当前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货币问题,就其形成机理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或更少的商品和服务后引发的物价持续、大幅上涨现象,是货币扩张管理失当引发的结果,即“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形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滥用而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而导致了货币扩张。通货膨胀与国内货币发行量、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和居民收入增长等经济指标相关。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国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使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成因发生变化,通货膨胀治理对策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0,(23)
<正>近几年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大力支持绿色信贷,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和体制机制创新,连续几年保持了业务的高速增长,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大好形势,出现的前进中的一些问题,决定采取紧缩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控制信贷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不合理增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是加强宏观控制,巩固发展大好形势,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决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当前货币信贷及金融市场运行形势 200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同时稳步推动金融企业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符合预期的调控方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