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事实与数据,分析和说明了尽管俄罗斯经济态势(1995年底)较前已有所好转,但若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及国际制约因素来考察,近期经济态势依然严峻。当然,严峻并不等于不能发展,展望未来,从历史、文化背景及现实状况的政治、经济优势来看,俄罗斯经济定能走上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2.
王殿华教授的专著《互利共赢的中俄经贸合作关系》①一书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专门研究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的著作。王殿华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俄罗斯问题的研究,曾在俄罗斯进行过长期的交流、工作和生活,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有着深入的观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欲借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由美国主宰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自由化进程,而按照美国处方实行自由化改革的俄罗斯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然,俄罗斯今天的衰落与其错误的经济转轨方向、激进的转轨战略和国内政治、民族问题的复杂直接相关,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俄罗斯的角色、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4.
苏联早已走进历史,然而从昔日世界第二超级大国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及其发展走向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的俄罗斯究竟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全面危机到逐步实现稳定增长的过程,其中普京任期的业绩斐然.对于俄经济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前景,国际社会,包括俄、中两国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和预测.从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发生的变化看,苏联解体给俄罗斯带来的各种冲击正在被逐步消化,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尽管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质"的变化不容忽视.俄罗斯经济已经具备了稳定发展的条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场改革都要牵涉到政治和经济等重大领域。在经济转型初期,中国和俄罗斯在处理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的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俄罗斯以政治目标为主要目标,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政治目标服务。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同时进行改革,偏重经济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政治改革进程。不同政治权力的这种安排取决于目标内容的差异。正确认识这种差异不仅有利于我们处理好"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还有利于认识不同国家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次序安排,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2000年的经济与未来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转轨以来最好的发展局面,有的专家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进入恢复发展时期,并且预测未来10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以上。认真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因,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中依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因素。俄罗斯2000年以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国际组织外交颇具特色。自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俄罗斯的国际组织外交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选取了俄罗斯与联合国、世贸组织、欧盟和独联体这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特点,以及对非政府组织政策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和区域性等几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充分利用与合作、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积极争取区域主导权是俄罗斯国际组织外交的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2022年的俄乌冲突中,军事战场上的厮杀与经济战场上的搏斗同时进行。西方国家从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全方位和高烈度的经济制裁。对此,俄罗斯采取了一些反制措施。这场由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大国经济战影响极为深远,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基础,也将冲击全球市场的稳定,威胁全球经济疫后复苏。不仅如此,这场经济战将进一步打击本就脆弱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自由国际经济体系,凸显捍卫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成为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普京执政三年来,政治上,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和政治改革的措施,改变了俄罗斯独立以来地方势力坐大、寡头为所欲为的局面,理顺了同国家杜马的关系,确保了政局稳定;经济上,谨慎地推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打击影子经济,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外交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外交政策,大力拓展外交空间,全力以赴地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所以,从过去这三年的施政绩效来看,俄罗斯已经迎来了一个“普京中兴”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及外交走向.政治形势趋向稳定,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外交走向日益明朗.俄罗斯开始进入一个由乱转治的历史转折新时期.在政治方面俄罗斯实现了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调整了政权结构,打击了车臣分裂主义势力,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国家统一;在经济方面修正了经济改革路线,调整了经济政策,治理并改善了经营和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外交方面维护了叶利钦后期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寻找了自己在世界多极化新格局中的位置,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调整了外交政策,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联系,改善了同西方大国的关系,推进了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但是,由于普京的内外政策尚未完全定型,改革的道路崎岖不平,经济缺乏增长的坚实基础,此外,国力锐减又限制了与西方大国外交活动的空间,所以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仍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与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曾经忽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日渐萎缩。90年代中期,俄意识到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逐渐恢复与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新世纪初,普京当选为总统后,俄更加重视亚洲的地位,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3.
浅析俄罗斯的东北亚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东北亚区域的合作也随之发展。东北亚地区曾是冷战的前沿地区,目前又因其聚集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地区。在这一国际经济、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上,俄罗斯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俄罗斯非常重视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联系,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地区性战略,正是以这一战略为基础,俄罗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攻势。  相似文献   

14.
雍正年间,中俄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并开始设官进行管理。随着中俄经济、政治联系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边境管理体制也逐渐形成。两国管理体制在恰克图贸易早期的服务宗旨是不同的:俄方用来打击边境非法贸易,保障对华正常贸易,以充实国库;中方则更关注边境地区的稳定,利用自己的管理体制监督蒙古人越界逃入俄境。  相似文献   

15.
摘要:社会发展类型取决于社会面临的发展任务与解决这些任务的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发展类型的两个终端是内源型和动员型。在内源型发展模式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在动员型发展模式下,国家和私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政治目的和任务成为发展的主导因素。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其在各个发展时期主要是动员型发展模式,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主体的因素,特别是政权载体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苏联的解体 ,独立后的俄罗斯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在将近十年的私有化改革过程中 ,俄罗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就改革者最初设想的结果而言 ,俄罗斯的私有化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俄罗斯的金融工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私有化的推行,俄罗斯出现了金融工业集团,它是激进经济改革的产物,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叶利钦执政时期,金融工业集团在其特有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急剧膨胀,成为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支主导力量。然而,普京出任总统后,对其进行了规范与整顿,在与金融寡头的关系上表现出了鲜明的政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遏制,俄美关系陷入长期对抗。俄美对抗的根源在于美国不断削弱俄罗斯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企图改造俄罗斯政治制度。同时,基于军事安全互动的俄美关系基本结构也使两国难以摆脱安全困境。拜登执政后,美国对俄推行"强力遏制+有限合作"政策,普京政府可能以反制与合作两手策略应对,既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卑躬屈膝地与之和解。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美关系仍将延续对抗状态,难以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考察政治意识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需要广泛参与意识和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率息息相关,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俄罗斯社会中有庞大的不参与群体存在是俄罗斯维护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俄罗斯公民政治意识的发展受制于其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以及时代使命的具体条件,也是当前俄罗斯国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基本上能够满足俄罗斯目前维护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