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木匠,苦命娃偏偏爱画画 我叫萧泉山,1975年出生在铜梁县巴川镇牛王村,父母都是勤劳纯朴的农民。父亲萧云高爱好书画、雕塑,他只要有空,不是写写画画就是用泥土塑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他还能用钢筋、混凝土把龙做得生动传神。哥哥也爱好书法、绘画、音乐。我们父子三人在一起时,讨论最多的就是书法、绘画。当时,我家穷,没有钱买纸笔,我们就拿木炭、石灰在地上、墙上画。我和哥哥上学后,常在作业本、书本的空隙处画满从小人书上临摹的人物,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我们写的字和画的画在班上是无人能比的,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就获得过全校书法比赛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1972年,长沙马王堆发掘的一号汉墓,内棺上复盖着一幅大型彩绘帛画。帛画呈T形,上系丝带,四角下端各缀一条黑色穗状飘带。帛画全长205厘米。帛画的形状,很像汉代的短袖对襟单衣,墓中随葬品清单称它为“非衣”。“非”是古飞字,是象形字,像鸟的两翅飞翔。“飞”衣就是古代丧葬用的“引魂幡”。帛画大体可分为地下、人间、天上三个部分。地下部分画的是大海。画面正中,有一赤身裸体的巨人,两足分别踏在两只交叉直立的巨鲸之上,双手和头顶着大地,这应是大地之神或海神。大地之上是人间部分。这里是以墓主人出行升天和人间祭祀为中心内容。最下…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经典名著或因原作部分章节失传,或因后人希图圆满结局,多有续书问世。辽宁铁岭人高鹗续补《红楼梦》即是成功一例。至于绘画再作补续之功,中外罕见。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享誉海内外。被视为无价之宝。但现代专家研究认定:此画结束部分甚为突然,疑有半壁为人截裁失传。千年之后,在辽宁沈阳竟出现了一位有志者,照此思路,倾5年心力,以原画的风格、原画的技法、原画的污损程度成就了补续此画的前无古人的壮举,作品一经面世,震惊了国内餐专家。  相似文献   

4.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1956年6月,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三次而不得见。当最终被其诚心感动,见上一面时,毕加索二话不说,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发现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己的创作,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看完后,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6,(12):55-55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扩大的工作会议,因与会者有7000人之多,史称“七千人大会”。在讨论错误的责任这个问题时,起草委员会上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是由彭真掀起的。他说: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食  相似文献   

6.
《云龙图》     
《当代贵州》2014,(25):61-61
(绢本设色)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宋后期,喜绘龙,亦能画竹。他每画成,辄自题跋,诗画映发,揭示画意。《云龙图》是一幅足以代表陈容艺术品风格的佳作。画中绘有一气势非凡,腾空飞跃的巨龙,凌厉的龙爪,飞扬的龙须,突兀的眼睛,锋利的牙齿,粗壮强劲的躯体,无不揭示了这是一条充满力量和超凡脱俗功力的神化了的龙,画上有画家自题:“扶河汉触华嵩。  相似文献   

7.
正一代文豪苏轼,有两桩趣闻时常被人提及。苏轼曾评论花鸟画家黄筌"观物不审",说他所画飞鸟"颈足皆展",事实上,有人却指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苏轼因此呼吁,君子必须"务学而好问",谨防"观物不审"。在《书戴嵩画牛》中,苏轼又讲述了一个蜀中杜处士的尴尬事。杜处士收藏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却被牧童看出破绽:牛争斗时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画上的斗牛却翘着尾巴,显然画错了。  相似文献   

8.
黄胄画狗     
隔山 《党课》2012,(3):119-120
黄胄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擅长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水墨写意画,尤以表现新疆人物生活而著称。黄胄还擅长画动物,除了人们熟悉的驴和骆驼外,他画的狗也是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10,(4):F0003-F0003
<正>2009年12月25日,《石狮画史》出版座谈会在石狮市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启华发来贺信。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修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征集办主任、《百年潮》杂志  相似文献   

10.
正"十户一体"是基层民主与和谐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山水相连、资源富足的长滩村互助帮扶、抱团发展奔小康的产业需求与组织依靠。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醒目的脱贫任务表,在"底数清、对象准"一栏,54个人的名字清晰列出。在龙通明、石家权等14人的名字后面,各自画了一个勾。画上这个勾,就意味着此户已经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30年代,一个稚气未脱的农村少年随性画了幅雄鸡,红冠绿尾,威风凛凛,像活的一般。他得意地将画挂在墙上,自我欣赏起来,不料一只真鸡误以为画上的鸡是其同类,气势汹汹地奔过来与之打架,村民们知道后为这个少年取了个绰号叫"王大公鸡",他就是后来因画鸡驰名和罹祸的安顺著名画家王松年。王松年号愚山,1916年生于安顺市郊一个耕读世家。王松年自幼酷爱丹青,学画主要靠临摹画稿和师法自然。由于他天资聪慧,学习勤奋,少年时代便在绘画上崭露头角。抗战时期徐悲鸿、齐白石、高剑父等名家的作品来安顺展出,使王松年眼界大开,画艺日益精进。20世纪40年代他在安顺举办了首次个展;又与刘式型等创办了安顺最早的民间书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2,(2):61+74-61
国画《母亲看我画小平》是袁武于2004年创作的作品。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现任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袁武始终坚持现实题材的人物创作,那些能够打动他的人物都是他表现的重点。品读袁武的作品,总为画中人物的真实而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13.
陈亦权 《党的建设》2010,(11):52-52
17世纪中叶,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画家叫麦德卢。他虽然喜爱绘画,但年轻时努力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步,在威尼斯的一家画廊做起了仿造甚至是假冒世界名画的勾当。有一天,麦德卢正在画廊里临摹一幅叫《提水人》的名画,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画的。这时进来一位游客,站在麦德卢的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作画,麦德卢一点也没在意。  相似文献   

14.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懦皆知,传为笑谈。“叶公好龙而非龙”,却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倒是很恰当的。 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叶公之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受其迷惑,被其  相似文献   

15.
谭平山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对革命有过很大贡献,同时也犯过一些错误。在他坎坷不平的人生之旅中,有过夺目的光辉,也曾处于穷困潦倒,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他始终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战士。 五四运动中的勇士 谭平山是广东高明县人,1886年生。1917年,谭  相似文献   

16.
张军绒国画     
作品点评作为"草根文艺家",张军绒以自学为主,从临习宋画开始,对历代名家名作潜心研究学习,熟读于心。他喜欢工笔画,更是将大量精力用在工笔画的临摹创作上。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作为女性画家,张军绒以特有的细腻和女性视角关注生活,她热爱脚下的土地,潜心创作了沙枣树系列国画。以家乡的沙枣树作为表现对象,以线造型,工整、细腻、严谨,设色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趣,尤其她画中的花鸟,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70年的奋斗历程,科学阐明了党在现阶段的庄严使命,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摹本要求。这个讲话是我党历史上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是继往开来、指引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纲领性文件,也可看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宣言。认真学习和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边就个人学习的初步认识,谈三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1975年的整顿张化1975年中国科学院的整顿是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学院的整顿过程中,胡耀邦等同志从科技路线、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着手纠正“左”倾错误,从而使中国科学院的整顿在全国的整顿中处于重要地位。一1975年7月,党...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7,(7)
2001年,当得知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后,淮北市老年大学虞扶群萌生了创作大型系列国画宣传北京奥运会的念头。然而,用国画表现极富动感的体育项目确有相当难度,画人物难,画动态中的人物更难,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和神态更是难上加难。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虞扶群老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虽已年逾七旬,但他克服种种困难,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耐力,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大型系列  相似文献   

20.
面孔     
《廉政瞭望》2011,(5):8-8
孙家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而孙家栋的工作及其成就,恰恰契合了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