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在酝酿制定一部实体程序兼备、惩治预防并重的《反腐败法》。早在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王汉斌副委员长在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反贪污贿赂法正在抓紧起草之中"。时至今日这部法律还没出台,与"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策略还没有深入人心有关,也与各方面对反腐败立法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本文从预防腐败立法的必要性出发,着重对《预防腐败法》的法律属性、法律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地方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以预防腐败犯罪程序为主的立法构想,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反腐败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社会,腐败可谓人人痛恨,每一起腐败事件曝光后,都会伴随着公众如潮的讥讽与抨击。然而,人们对腐败的态度仅仅是"人人喊打"那么简单吗?我看并非如此,很多人痛骂腐败的背后其实都或多或少的都隐藏着一种"酸葡萄"心理:对腐败既爱又恨,一方面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又羡慕有加;一方面鄙视贿赂,另一方面又希望分一杯羹。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人对腐败的痛恨并非源自腐败  相似文献   

4.
吴波 《湖湘论坛》2010,23(2):13-19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生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完善。在确认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未来10年间,我国腐败将依然处于高发的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是综合分析各种影响腐败因素基础上的一个基本判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和发扬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黑丁  文波 《人民公安》2007,(20):24-26
在国家药监局腐败窝案中,职位最小的人物马腾,仅仅是从地方一家药厂临时借用"打杂"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靠编排几个文号就拿到了不法药商30万元的贿赂……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反腐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反腐败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综合效果,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的基础。要立足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党内选举、党务公开、党内权力制约、党内监督,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以党内民主发展推动反腐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发挥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就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而言,《反贿赂管理体系》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推进制度反腐。因为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如果从制度上控制住了各种商业组织的行贿行为,就能有效遏制住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势头商业贿赂是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的大敌。贿赂者通过向政府公职人员输送各种利益和好处,将一些公权力执掌者"俘获",使这些公权力执掌者不再为人民服务而为他们  相似文献   

8.
新论     
《民主与法制》2014,(4):20-21
1.无法治则越民主越是灾难 民主的政府可能会以腐败告终。例如菲律宾的总统是一人一票选的,但是很少有菲律宾的总统下台之后不坐牢的,很多领导人都像中国台湾的陈水扁一样,从总统府直奔大牢。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提升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政府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天旺 《青年论坛》2001,2(4):56-57
尼日利亚政府为了优化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与责任感,增强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而全盘照搬了西方"三权分立"的行政模式,但其效果却是腐败行为层出不穷,这就提出一个"如何将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入本国行政改革及反腐败工作的实际中来"的问题.每个国家公共服务中的腐败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腐败就其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来说是一样的,它是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与权威性所造成的,它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在中国,反腐败工作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解决这一滞后性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在严明法制的同时,一定要树立"防腐败重于反腐败、以防为主、治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特别关注主要领导个人权力扩张而可能产生的个人专权问题,他担心这会影响到中央领导层的稳定,甚至导致党分裂。为此,他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建设新型民主政治的一系列构想,包括:重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直接监督;强调对主要领导思想素质的考察;建立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培育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等等。深刻把握列宁上述思想,对于当前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破解"一把手"腐败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0):35-35
在官场中,最容易导致腐败的是吃喝,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吃喝。找人办事,要吃喝;公务应酬,也离不开吃喝。通过吃喝散发出来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令人汗颜。读了2013年第14期《民主与法制》《约束机制式失灵,“嘴上腐败”依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时下“一阵风”式的软约束,很难管住“嘴上腐败”。  相似文献   

13.
王冲 《岭南学刊》2014,(1):63-69
民主是反扁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反腐败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综合效果,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的基础。要立足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党内选举、党务公开、党内权力制约、党内监督,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以党内民主发展推动反扁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发挥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要更加重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就必须更加重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第一,真正提高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思想认识;第二,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第三,着力深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举措;第四,努力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大面积扩散的趋势发展,衍生出一种具有封建社会政治色彩的地方政治庇荫制关系。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式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16.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垄断,在于人治;权力垄断和人治是密不可分的;根治腐败必须消除形形色色的权力垄断和人治现象,健全党内民主和监督,推进人民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大力落实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庞文  梁汉隆 《当代广西》2013,(13):47-4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化的腐败方式、腐败行为、腐败手段,兴业县推进阳光惩防体系建设,打造"阳光兴业",使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赢得主动权。自主研发:构建"阳光惩防""以前花几天才能干完的事情,现在不到半天就完成了。"兴业县纪委党风廉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9.
我国虽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如何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与该公约相衔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从私营部门内贿赂犯罪到侵财犯罪,将其与我国刑法现行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