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都 《党史文汇》2003,(3):24-26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肖华只有39岁,是57名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17岁时就率领中央苏区“少共国际师”7000人参加反“围剿”战斗,成为著名的师职“娃娃司令”。他的战功赫赫,备受军内外称颂;他与少女王新兰浪漫爱恋的纯真感情,也沁人心脾,被誉为“红色恋歌”。陈赓引线1916年肖华生于江西兴国县,12岁时加入共青团,13岁时担负情报传递工作,14岁时任兴国县团委书记,16岁时任红军团政委,17岁时由周恩来提名为“少共国际师”政委。1935年肖华率领该师长征到延安。1937年国共合作后,肖…  相似文献   

2.
高峰 《党史纵横》2010,(9):13-16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这首铿锵豪放的诗词,为开国上将肖华所作,题为《忆少共国际师》。这位曾经的少共国际师政委,只用廖廖数句,就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少共国际师骁勇的征战图,并把我们带入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3.
拜将之时,多少将军风华正茂1988年,贺老总的儿子贺鹏飞作为总参军务装备部部长,44周岁被授予少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然而与曾横戈马上,东拼西杀的老将军授衔时比,已经不年轻了。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只47岁,大将粟裕、谭政也只48岁。最年轻的上将肖华当时才39岁,这位被誉为“娃娃司令”的儒将,12岁在老家江西兴国参加革命。17岁,还未脱离稚气,便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便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除肖华外,上将年轻者依次为刘震、陈锡联,40岁,叶飞、李天佑、杨成…  相似文献   

4.
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 不到14岁,他就成为共青团县委书记;刚刚16岁,就当了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不到18岁,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  相似文献   

5.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这是曾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忆少共国际师》中的诗句.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于1933年9月3日,由青年团和少先队的骨干分子组成,是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不久改称第十五师,9月隶属红五军团,1934年5月调入红一军团建制.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少共国际师奉命赴广昌地区防御;首战拿口,再战莲花山,继而鏖战团村,连战皆捷;接着,又在大脑寨、驿前、石城保卫战中屡挫敌军.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颁发嘉奖电,称赞少共国际师“铁拳初试”.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等报刊多次登载少共国际师的战绩,把个“浴血闽赣锐无敌”的英雄群体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少共国际师亦跟随主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夜渡于都河 洒泪踏征途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肖华将军的大名可说是如雷贯耳。这位14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长征中彝海结盟是他一手安排,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转战冀鲁边和鲁西。解放战争时期又受命率部进军东北,驰骋辽东南满。解放后又出任空军政委,总干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他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一曲《长征组歌》令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7.
1930年,毛主席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于是,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  相似文献   

8.
《党史博采》1996年第4期刊登了方培虎同志的《少共国际师——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以下简称方文)一文,我们读后获益匪浅。但文中有几处提法是否确切,值得商榷。我们愿与方培虎同志共同探讨。 一、“少共国际师”是何时成立的? 方文中所阐述的“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原因及过程,我们的看法与之相同。但方文认为“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9.
洪涛 《党史纵横》2005,(2):34-35
1930年,毛泽东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从那时起,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身上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肖华在这七年中到底遭遇了什么?结怨江青、叶群“文革”中遭报复肖华尽管对…  相似文献   

10.
萧华是著名组诗《长征组歌》的作者。他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11岁就因投身革命、才华出众成为江西老革命根据地有名的“赤崽”,13岁任兴国第一任团县委书记,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8岁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岁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20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司令员。1955年,他39岁即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最年轻的上将。少年英雄的萧华,忠诚、激昂、浪漫,多才多艺,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喜爱和器重。他的恋爱、婚姻、家庭也颇具传奇色彩。云阳镇一见倾心定终身1937年夏,中央军委部署的改编会议(红军改编为八路…  相似文献   

11.
萧华(1916-198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时已是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被誉为“娃娃司令”. 智斗沈鸿烈 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12.
肖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上将。他12岁参加革命,14岁任团县委书记,16岁任团政委,17岁任师政委,22岁任八路军旅政委,28岁任省军区政委,30岁任省委书记,32岁任兵团政委,33岁即成为新中国首任空军政委。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时,他年仅39岁。后来,他还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笔者在此要叙述的,不是他的赫赫功绩,而是他的她与他那段鲜为人知的婚恋浪漫曲。  相似文献   

13.
成立少共国际师,周恩来力荐萧华出任师政委 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积极部署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军参战的热情,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出作用,经周恩来提议,总政治部向少共中央局提出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少共中央局于  相似文献   

14.
江怀 《世纪风采》2006,(1):40-40
1933年5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简称“少共中央局”)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建议,发布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得到了苏区广大青年的拥护和响应。  相似文献   

15.
我与廖承志同志相识,是在川陕苏区肃反运动中的牢房里。 那是1933年5月底,我在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对川陕苏区的“三路围攻”中受伤,伤愈出院后,我们原组建的少共国际先锋团已被红军主力收编,我向组织要求,想继续回部队工作。当时任红四方面军政委的陈昌浩却不同意,叫我去方面军政治部团委任副书记并兼任省团委青工部部长。实际上是对我有怀  相似文献   

16.
1935年5月上旬,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在会理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5月15日,红军离开会理,向西昌、大渡河方向急行。中革军委指定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军团政委聂荣臻带领红-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排及肖华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先谴队,由刘伯承任司令,聂荣臻任政委,为红军北上开路。  相似文献   

17.
1930年,毛泽东将14岁的萧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于是,萧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一次,开完军区常委例行的办公会,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肖华走出办公楼时,发现一楼的警卫员值班室里坐着一位衣服破旧的老人。老人看见肖华后,赶忙从坐着的地方站起来,要迎上来,被警卫战士拦住了。已经走到大门口的肖华又踅了回来,推开警卫员值班室的门,问那位老人:“老人家,你坐在这里有事吗?” “我想找肖华政委。” “我就是肖华。”  相似文献   

19.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萧华。萧华,江西兴国人。这位十四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红军长征中他直接和彝民领袖谈判,一手安排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抗日战争时,他是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冀鲁边区和鲁西地区,当时,他还以其文韬…  相似文献   

20.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