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贿赂犯罪跟贪污犯罪一样,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对社会的稳定构成现实威胁。因为贿赂严重妨碍政府的管理职能,破坏法制的统一,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办事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增加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贿赂犯罪严重腐蚀公职人员队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影响社会的稳定。研究贿赂犯罪,剖析其根源、特点、心理等,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遏制和准确、有效地惩治犯罪。 一、贿赂犯罪的根源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和…  相似文献   

2.
贿赂犯罪是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中发案率很高的一种犯罪,严重侵害着社会管理秩序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而在贿赂犯罪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中介行为实现的。所以对贿赂犯罪中介行为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定罪,并在执法实践中加大打击力度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可以肯定,通过对贿赂中介行为的刑事打击,可以减少很多行受贿犯罪。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有关介绍贿赂犯罪的规定,是对贿赂中介行为给予刑事打击在立法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贿赂犯罪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并非市场经济社会所独有,更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贿赂犯罪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贿赂犯罪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国家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对贿赂犯罪的惩治和防范。本文拟剖析市场经济与贿赂犯罪的关系,分析我国目前贿赂犯罪的特点,并探讨惩治和防范贿赂犯罪的对策。一、市场经济与贿赂犯罪的关系(一)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消极因素是滋生贿赂犯罪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经济,追求最大物质利益是其…  相似文献   

4.
左杰 《天津检察》2009,(2):38-38
笔者认为,对于贿赂犯罪不应当从发生的领域来进行分类,而应从贿赂行为侵害的客体来进行分类。按照这样的思路,贿赂犯罪应当分为公职贿赂和商业贿赂,公职贿赂中包括国家公务人员内部的贿赂犯罪以及国家公务人员与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贿赂犯罪:而商业贿赂则包括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5.
张翔 《法制与社会》2010,(25):262-26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作为法律侦查对象的贿赂犯罪,通过分析贿赂犯罪的社会成本和个体成本,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为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打击和预防贿赂犯罪提供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1,18(6):32-34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贿赂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原因。根据当前贿赂犯罪的特点和原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8.
商业贿赂犯罪与刑法中两类贿赂犯罪呈现交叉关系,包括一部分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以及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及单位贿赂犯罪.这两类犯罪既有共性亦有个性.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严重危害社会经济,是其共性,但是,在分割的客体和危害性存在个性差异.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根本上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对公务商业贿赂犯罪和非公务商业贿赂犯罪,应当采取"分而治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贿赂犯罪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犯罪是直接危害政治权力运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的犯罪,因而是任何一个廉洁的政府都不能容忍的犯罪。但是如何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各国的态度和做法并不完全相同,其间存在着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可能性。本文仅就日本防止贿赂的有关规定和情况介绍如下。一、日本刑法关于...  相似文献   

10.
贿赂犯罪治理由"打击型"策略向"预防型"治理策略的转型,是国际腐败犯罪治理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预防型"贿赂犯罪治理策略要求:在确立对贿赂犯罪实行"均衡性"治理理念的前提下,调整贿赂犯罪罪刑规范内容,慎重处理贿赂犯罪罪量因素的功能,删除行贿罪犯罪阻却事由;修正贿赂犯罪特别自首制度;增设企业预防行贿失职罪,科学设计其罪刑规范的基本内容,由此整体提升中国贿赂犯罪惩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我国贿赂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多方面的新情况,贿赂犯罪的对象也有待法律更合适的界定。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打击贿赂犯罪。本文从贿赂犯罪对象方面对贿赂犯罪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建议将"财物"修订为"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2.
商业贿赂犯罪是刑法对向犯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向犯的行为特点、存在基础以及预防措施都对深入了解和预防商业贿赂犯罪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贿赂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历来是各国刑法惩治和预防的对象。我国目前刑法中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存在着构成要件过多、贿赂的范围狭窄、罪名不够完善、资格刑和罚金刑缺失、贿赂犯罪存在死刑等问题,我国应取消贿赂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构成要件的规定,扩大贿赂的范围至一切不正当利益,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增加资格刑和罚金刑的设置,并逐步废除贿赂犯罪中的死刑,以促进我国反腐败立法与国际公约的对接,以更有效地对贿赂犯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梁艳 《法制与社会》2010,(34):344-344,34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贿赂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将非财产性利益贿赂规定为犯罪,助长了以非财产性利益为犯罪对象的贿赂方式,制约了反腐败的进程。因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符合贿赂犯罪的本质,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扩展贿赂犯罪的对象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刑事立法正日趋完善。法律、法规赋予了公民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权利与义务在相辅相成中得到很大程度的限定和保护。然而犯罪是“社会”这个肌体上滋生的毒瘤,如何打击遏制和减少犯罪,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打击不是万能的,从长远来看,预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的预防正逐渐被纳入正轨。  相似文献   

16.
贿赂犯罪作为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渗入被视为象牙塔的教育领域,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贿赂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基础上,拟就如何采取侦查和预防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领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7.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8.
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腐败现象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我国为治理商业贿赂而全面启动的专项斗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然而,构建于传统的、以“二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作为受贿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的商业贿赂犯罪控制模式。并未切中商业贿赂犯罪“上游犯罪”之根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一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以作为行贿主体的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提出商业贿赂治理新思路,并以此构建中国反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可以弥补传统治理商业贿赂思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