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伯达是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得力“干将”,曾被称为“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过“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他的发迹有什么“决窍”,据《陈伯达其人》一书记载,陈伯达对他的同乡曾说过这样的私房话:“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陈伯达跟人,他先是跟准毛泽东,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说“贵”姓     
两人打交道,不知姓名,于是握手寒喧,要问一声“贵姓”。这“贵”字是敬辞,并不是说姓有贵贱之分,但也有“并非如此”的时候。读鲁迅《阿Q正传》,在介绍阿Q的姓氏时,就写道:“有一回,他(阿Q)似乎是姓赵。赵太爷儿子进秀才,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听赵而起敬,这“赵”姓自然是真正的“贵”姓了。读到后来,这印象越发被证实了:第二天,赵太爷一见阿Q便满脸怒气,甚至给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相似文献   

3.
当官者应警惕更应杜绝“阿Q”式的心智模式,因为“阿Q”式的心智模式是多数为官者走向贪官之路的根源。心智模式是心理学术语,简单讲就是指人的心理定势或习惯,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那么“阿Q”有怎样的心智模式呢?看过鲁迅先生《阿QA传》的人都知道,阿Q思考问题时,极力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自认为是维护中华文化的卫道士,对于剪辫子的“假洋鬼子”之流违背祖宗之行为是深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跟当今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当今时代的实际是“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基础;当今时代需要一个“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党的生命,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诚龙 《唯实》2007,(8):191-191
阿Q一生最大的“文化活动”是画圆圈。阿Q稀里糊涂当上了造反派,将被押上刑场明正典刑,还有一个手续有待完成,就是签字画押,“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所以阿Q“高度重视”,“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结果呢,“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往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相似文献   

6.
随风 《求贤》2008,(12):24-24
那个学生答:“不重要,讨厌死了!”老师说:“但是10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敌对的关系有时要比爱的关系来得更深沉,恨一个人要比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处于跟某个人的抗争中,慢慢就会失去自己:当你把整个焦点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时,他就涵盖了你的整个世界,成为你生命的重心。这样的结局,是你愿意的吗?  相似文献   

7.
说自律     
《唯实》1993,(12)
许多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教诲;跟这个道德规范相对的,自然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了。在这不同的道德观和道德实践的较量中,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败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人之手的时候居多。往往是“宽以待人”的人宽容了甚至姑息了“宽以待己”的人所干的坏事,“严以律己”的人挨了“严以律人”的人的无情打击。不幸的是,“严以律己”的人多半“宽以待人”,而“严以律人”的人很少不是“宽以待已”的。  相似文献   

8.
正当海峡两岸关系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死硬分子吕秀莲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鼓吹“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狂妄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丧心痛狂地企图分割中国的主权。 吕秀莲胡说什么“台湾的主权是独立的,没有人可以否认”。她数典忘祖,一口一个“你们中国,我们台湾”,一口一个“你们中国人,我们台湾人”。她还说什么“台湾跟中国有特殊的关系,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我们是远亲”,“在地理上我们是近邻”,要“尽一切可能来确立台湾跟中国远亲近邻的关系”。她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次,阿Q用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回答说:“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这句话,活脱脱地道出了阿Q的处世原则。本来,阿Q“动”得并非有理,但既然和尚先“动”了,那么他也就可以动一动,无理便成为有理,而且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10.
贺绿汀是“文革”中上海第一个被点名批判的“反革命”:他的罪名有这样一条:贺绿汀曾用“山谷”的笔名写过文章。姚文元等人认定:山谷,系北宋黄庭坚的号,黄庭坚曾遭贬谪。贬谪,就是罢官,跟《海瑞罢官》遥相呼应。于是,贺绿汀跟彭德怀、吴晗就站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1.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见“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时说,“今天我到了,很多人要跟我照相,我也理解这个心情,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毛病,有时候跟领导人照相好像就是领导支持。”他强调,“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创造财富,而不是靠照片创造财富”。(《新京报》4月19日)  相似文献   

12.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正传》中的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把阿Q“比烂比下”的丑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谁能料想,时至今日,“阿Q谬论”不仅没成为历史尘埃,还有了新的表现。“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问题严重的多的是”……在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不少问题官员就存在这种寡廉鲜耻的“比烂”心态。面对组织的调查,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以别人的“大恶”来为自己的“小恶”开脱。如,有的贪官在职级上与高的“攀比”,一般干部与科级干部比,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比,处级干部与厅级干部比,厅级干部与省部级干部比,这些人比上比下,比出来的结论是“你贪我贪他贪,大家全都在贪”;有的贪官在数量上与金额大的“攀比”,贪了几十万元和几百万元的与贪了几千万元和上亿元的比,这些人比大比小,比出来的认识是“我贪的是人家的零头,根本用不着小题大作”:有的贪官在事实上与问题多的“攀比”,“我查来查去就是一点经济问题,不像人家什么问题都有”,这些人比多比少,比出来的感觉是“他人属于作恶多端,自己只是白玉微瑕”。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7):110-111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现象:因为性情不同而导致“不合群”。“快人快语”者与:‘慢条斯理”者难相处,“文质彬彬”的人与“豪爽直率”的人也难聚首。如此,?怎样才能让自己能够跟不同情情的人和睦相处,变得更“合群”呢?  相似文献   

14.
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两人相见恨晚 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会见了冲破重重阻力,从绥远前线赶来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 “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跟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周恩来握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多大     
这也算是个问题吗?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会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大.那岂不跟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有几间房、几亩地、场院有多大差不多………且慢,“国”虽然跟“家”连在一起,但“国”并不等同于“家”.也许不知道“国”有多大的还大有人在呐.  相似文献   

16.
“铁”尺     
2005年10月的一天,崔洪图让大家迷糊了一把。“你糊涂不糊涂跟我有啥关系? 先别说什么价格优惠,实话跟你讲, 你到我这里买木材,我一点不欢迎!”说罢,崔洪图“啪”地摔了电话。见状,在场的铁岭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林业总场当铺屯林场职工无不一愣:场长平日脾气怪好的,今天这是  相似文献   

17.
欢宴     
《廉政瞭望》2012,(12):50-50
现在中国人讲究合餐,而西方人则实行分餐。有些学人还据此提出一些很高深的理论,说西方人的民主自由就是“分餐”出来的,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则跟合餐有关。大家一个盘子里夹菜、一个盆里舀汤,饮食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自然就摆得正。  相似文献   

18.
在《射雕英雄传》的前几回,通过郭啸天、杨铁心等人之口.断断续续地提到南宋宰相韩惋胄。不但郭啸天等人斥责韩倔胄为“贼宰相”、“大大的奸臣”,“说到祸国殃民的本事,跟秦桧是拜把子的兄弟”,就连完颜洪烈也颇为看他不起,“这次我对韩佗胄全不客气,跟他说,如不在一个月之内缴足(岁币).我亲自领兵来取,不必再费他心了……我人未离临安府.银子绢匹早已送过江去啦.哈哈!”  相似文献   

19.
《党建文汇》2011,(3):3-3
“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恋家的人” “很多百姓都好奇,作为总理,生活跟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除了国事,网友们也很想了解我们的总理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阿Q所喊出的这两句口号,既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对革命的追求。吴晗先生曾说,朱元璋革命就是为了要“过当皇帝的瘾”。这是一个最好的注脚:“阿Q革命”者,“过革命的瘾”而已矣!虽然这一切不过是阿Q在土谷祠里的“南柯一梦”,而且很快他也就“大团圆”了,但是现实中此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