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洛江山水人     
田恭灿 《政协天地》2009,(11):57-57
初上仙公山,怀着无限的向往,顺着巍峨壮观的“九仙天门”,入仙山,登仙道,过仙洞,山势雄伟,岩崖陡立,如临仙境,心旷神怡。佛祖白水岩,道观丰山仙洞,儒教朝天阁,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和平共处;仁义道德的儒家伦理,平等慈悲的佛教精神,顺其自然的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钰与道教     
“七真”之一的马钰以诗词形式广泛传播其修道思想,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马钰在继承王喆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颇有特色的佛道“二教合一”思想。在马钰的思想里,“清净”既是修道的方法和目的,也是最高哲学范畴,等同于无为、自性。修道者达到清净境界即是体悟到无为、自性,这就达到了马钰道教实践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民盟江苏省金坛市教育系统三支部盟员连续4年深入茅山老区的罗村中学、唐王中学、薛埠中学和老区镇村农户,开展“送教育、送科技、献爱心”活动。盟员们利用寒暑假、  相似文献   

4.
何权参加近日,省政协副主席何权带领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的知名医药专家和他们所在单位的部分专家,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团,共计20多位专家赴茅山革命老区开展系列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向郭庄镇卫生院捐赠了急需的农村常用药品;举办中医健康养生讲座,宣传中医  相似文献   

5.
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事迹,虽然诸多历史学家已写下了许多专著,但对于他在1916年秋至1927年春这段时间里,曾一度超脱世外,遁身茅山的往事,却至今鲜为人知。康有为一生中,曾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为什么到了晚年,却偏偏会与茅山结下不解之缘呢?应该承认,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晚年政治上趋于保守。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心情抑郁,但仍未能忘情政治。他一面组织"孔教会",发起"定孔教会为国教"的活动,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与盘踞在江苏的张勋等人保持密切联系。1916年夏,有位茅山道士到上海找到康有为,邀请他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茅山一游。康有为对于那位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  相似文献   

6.
唐志 《求索》2013,(10):119-121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具有“以道为本,兼容百家”的特征,其内容也是庞杂、包罗万象的,涉及政治、医学、宗教等等。然而,在其书中,蕴含的丰富的养生思想值得我们注意,养生思想是《太平经》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贵生重生、为善长寿、守一等方面对《太平经》的养生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正>何权参加近日,省政协副主席何权带领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的知名医药专家和他们所在单位的部分专家,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团,共计20多位专家赴茅山革命老区开展系列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向郭庄镇卫生院捐赠了急需的农村常用药品;举办中医健康养生讲座,宣传中医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中的“尊道而贵德”; “健身、养生”;“形神兼修”等思想滋养着中华武术的发展。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华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中华武术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日前,金坛市政协召开《茅山诗选》首发座谈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有关茅山的脍炙人口的篇章。但这些诗篇大都散见在不同时期的诗集中、记录于县(市)志、甚至散失于民间。为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较为系统、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示金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文化,金坛市政协文史委从历代诗人吟咏茅山的诗篇中系统地编选出自南朝齐梁至清代共219人的478首佳作,特别注重陶渊明、沈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有一座宏伟而古老的道教宫观白云观,这里不仅是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上古时代,正式形成于公元一至二世纪的东汉末,由沛国人张陵(即张道陵,34──156)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的最早形式。后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张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道教尊春秋时代道家思想家老子为道之祖,奉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立教,以道垂化,以道正心,以道养生,以道济世,以道为尊,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21):8-8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将德兴市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上饶县灵山风景名胜区、高安市华林寨——上游湖风景名胜区、宜丰县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3.
论过山瑶道教的科仪来源和教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过山瑶道教经书和田野资料 ,认为其道教科仪主要来源于梅山派和闾山派 ,天心派、龙虎山天师派、茅山派等道派对之也有一定的影响。符派道教的教义与过山瑶固有的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分别融合后 ,形成了以瑶族化的成仙信仰和济世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过山瑶道教教义。  相似文献   

14.
茅山新曲     
贫穷,不再是老区的标志,一个壮汉一天挣不到一包“男子汉”的历史,已成过去。在山美水美人更美,千变万变艰苦创业传统不变的茅山革命老区,有个过去穷出了名的小村,近年又出了位傻出了名的村长——句容县天王镇赵巷村村长王家训。他抛弃了本可腰缠万贯的道路,带着全村人硬是抹去了写在老区黄土地上的那个大写的“穷”字,在村上陆续办起了十多  相似文献   

15.
吴重生 《世纪行》2013,(5):40-41
蕲春县政协委员张燕是一名代课教师,现任茅山中心小学校长。2000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被安排到茅山中心小学任教,一干就是12年。12年来,她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坚守中磨砺、在坚持中成长、在坚毅中执着,站在三尺讲台上,像一支"红烛",  相似文献   

16.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9,(8):135-140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有自己特定的土壤和文化根基。从思想渊源上说,主要是吸取和利用了道家“道生万物”的本体论、“长生久视”的养生论、“反朴归真”的道德论以及关于“神人”、“真人”的理想人格论,同时也吸取和利用了原始宗教、神仙方术以及佛教的某些教理、教义、法术等。此外,还吸取和利用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儒墨诸家的伦理观、天命观以及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相似文献   

17.
“心”“道”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道教从产生之时就注重对它们的阐述。隋唐时期 ,道教出现向老庄复归的思潮 ,外丹服食屡试不验 ,佛教兴盛 ;宋明时期 ,理学繁荣。这些都为道教理论探讨的转变准备了思想基础 ,也促进了这种转变。作为道教的主要派别 ,自隋唐起 ,天师道徒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顺应三教融合趋势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意道教哲学理论的提高。本文就此分析了宋以降天师道的几个代表性人物的“心”“道”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孙钢 《求索》2010,(12):131-133
"飞升成仙"是我国道教的终极目标和追求。在这个努力追求的过程中,道教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思想和理论。强调身、心、灵三者整体的健康和和谐,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核心。本文试从人的身、心、灵三个部分来简要地论述道教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9.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据传,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1900多年,道教在这里也就延续了1900余年。天师府,亦名“太真人府”也叫“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和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对海外道徒授的宫观。天师府位于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清千年古镇,是我国现存的封建王朝大府第之一,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被誉予“道教祖庭”名扬海内外,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立意深刻,内涵丰富,切合实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我们由贫困走向富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近十年来,我市茅山老区人民在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指导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1994年,老区所辖的19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3亿元,比1985年增长10.2倍,每年以30.9%的速度递增;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