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机关在查清举报失实后 ,应主动为被举报的当事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实行正名制度。实行正名制度 ,可以将失实举报对当事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对当事人而言 ,无端受到失实举报 ,本已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而检察机关的初查 ,又无形中增加了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如果检察机关对不实举报不予以公开正名的话 ,当事人要想彻底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费时间费精力不说 ,口说无凭 ,群众还不一定相信。因此 ,由检察机关予以正名 ,将失实举报对当事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法律史研究中的求真与求意义之间的分歧 ,提出通过“命名”这一策略来进行缝合 ,论证了追求原意的正名取向的不可能 ,阐述了以“正名”向“命名”转变的意义 ,并对“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作出回应 ,指出了“命名”的途径———“腰斩” ,从而使历史研究能更好地与现实关照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7,(1):15-15
好到可以当首都——易中天“品武汉”为武汉人正名  相似文献   

4.
从“确认”到“正名”: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自从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先后颁布的众多中国宪法尽管千姿百态,但是,在这些宪法文本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从确认到正名的内在逻辑线索。对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而言,确认是起点,正名是终点。从这条内在的逻辑线索出发,有助于全面地解释中国百年宪法一系列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5.
孔子法哲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长建  杨龙 《政法论丛》2007,2(1):92-96
“正名”是孔子法哲学的本体论维度,“时中”是孔子法哲学的方法论维度,“人本”是孔子法哲学的价值论维度,而前两者是从属于后者的,“以人为本”的孔子法哲学是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哲学思想的必然逻辑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法律拟制正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法律拟制的概念尽管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仍是众说纷纭和五花八门的。法律拟制作为一个与法律相伴生的古老现象尽管今天仍具有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但至今人们对它的态度却是讳莫如深的。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尸子曰:"天下之可治,分成也。是非之可辨,名定也。"正名,可以是价值评价上的正名分,也可以是概念分析上的正名实。为法律拟制"正名",就是要廓清法律拟制的概念、揭示法律拟制的存在基础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与法治的实践需求相呼应,人们的法治认识展现为正名法治、定义法治和量化法治三个主题环节,既共时共存,又陈陈相因、推演张开。其中,正名法治围绕着法律、法制和法治三个概念构成的思维链条展开,定义法治基于普世主义和国情主义两种对应的立场和思路进行,量化法治则是当下意图更加具体直接地连接法治实践的另辟蹊径的努力。总体说来,共和国的法治认识进程,已经使得法治作为问题在理论逻辑上完整展示开来;从结果看,完成了对法治的正当性正名,凸显了法治定义上的立场和观点分歧,开始了对法治实践的量化探索。  相似文献   

8.
所谓“正名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查清举报失实后,主动为被举报的当事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对于需要正名的当事人,检察机关可以为他提供三个层次的法律帮助:其一,向本人进行通报,让其卸下思想包袱,重新轻装上阵;其二,向当事人的上级领导机关进行通报,让领导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放心地提拔、使用;其三,召开“举报调查通报会”,向当事人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在群众当中为当事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可以说,正名制度切实为无辜者撑起了保护伞。但由于该制度实行的时间不长,尚乏先例可循,加之有人对实行该制度尚存疑虑,担心对当事…  相似文献   

9.
试论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学说纷纭,笔者认为首先应为物权请求权正名,物权请求权和物上请求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不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而是救济权。  相似文献   

10.
自由心证是证据评价方面的原则,是现代法制文明的标志之一。从我国法学界排斥自由心证到为自由心证正名入手,本文从制度、理论基础、法官素质等几个方面阐明了立法引进自由心证的必要性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11.
李超 《政府法制》2012,(29):48-48
都说官员59岁是道坎,挺过了就能全身而退,挺不过就到“号子”报到。市建棼局局长万祥顺不信这个邪,他要现身说法为“59岁现象”正名。  相似文献   

12.
一、法系正名什么是法系,人们通常总是说,这是资产阶级法学家从民族历史传统和习惯出发,对各国法律按其形式的某些特点所作的一种划分.他们把一些国家的法律规范,因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而归为一类,称为一个法系,例如有以成文法典为主的大陆法系,有以习惯法为主的英美法系,以及有以民刑不分、行政与司法不分等为特点的封建"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13.
20卷、长达4400多页的诉讼材料中,凝聚着法官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轰动一时的《二十年“疯女”之谜》终于揭晓,受害者得到正名,诽谤者受到法律制裁。 这是建国以来上海市由被害  相似文献   

14.
历史概念是卢卡奇写《历史与阶级意识》时设定的重要概念和线索,然而一些学者在解读和评论历史概念时,把它当作副产品处理。笔者通过研读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借此通过探讨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为其正名。  相似文献   

15.
余兵  蒋犀勐 《法制与社会》2010,(23):243-244
国家所有权是《物权法》明确规定的所有权类型。本文讨论了国家所有权是否应在《物权法》中规定以及如何规定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家所有权进行正名,确立了科学的国家所有权概念,进而为国家所有权的科学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訾其伦 《法制与社会》2011,(10):279-280
韩非的名实现继承了儒家荀子和前期法家的思想传统,同时受到了名家学者尹文名实观思想的影响.韩非的名、实具有多重含义,但都是围绕君权君术展开的;韩非强调名实相应,提出了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参验正名原则,形成7"以实定名"的唯物主义名实观.但韩非的名实观是服务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之政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盛 《现代法学》2011,(6):148-160
德国是职权主义诉讼代表性国家,其刑事诉讼向来以追求实质真实为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实质真实为目标的传统刑事诉讼正在逐渐被司法实务部门所"发明"的刑事协商所取代。为了拯救传统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同时为非正式协商正名,德国立法机关在2009年通过了《刑事程序中的协商规定》,德国式"辩诉交易"正式成为德国法典的一部分。德国刑事协商的发展历程及其立法规范,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证》2008,(4):63-63
新华网成都3月16日电(记者 刘大江)公证作为国家行为,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上学、购房买车、结婚生子、贷款生意往来等等,往往都需要办理公证文书来为自己行为合法化进行正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奥巴马来中国前,首先为其中文名字"正名";纽约政界稍微有一点影响,或打算今后有所作为的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遂.看来美国人也信这个.  相似文献   

20.
国际红学界称《红楼梦》之翻译为“Redological rendition”。纵览诸译本,瑕瑜互见,而《红楼梦》迄无统一之译名。本文特从古籍诠释、仿红诸书、外文译本探骊索骥,以求正名,免滋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