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课》2009,(3):120-122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国威、军威和一个民族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建国10周年、建国35周年和建国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2.
陈晶 《福建党史月刊》2009,(8):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O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3.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4.
陈辉 《党建》2009,(10):56-57
从1949年到1999年,新中国先后进行了13次国庆阅兵。从1949年到1959年,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对国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后来,因“文革”影响等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恢复了国庆阅兵。至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又相隔了15年。  相似文献   

5.
阅兵,既是武装力量的展现,也是国威军威的显示,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一个国家的强弱,在阅兵场上可以一览无余。从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我国共举办过13次国庆大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国庆大阅兵。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日,届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这将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14次国庆阅兵。在此之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共进行了13次国庆阅兵。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届时,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随着消息的公布,中国国庆阅兵再次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阅兵,是对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检阅,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都举行过阅兵。在我国,阅兵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各部落首领纷纷前来会盟,声势浩大。大禹阅兵,其意决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平息水患,更是为了威慑诸侯,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建国60周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贴近现实。革命胜利的60年在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未来的50年更将见证中国的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9.
孙国 《湘潮》2011,(10):52-56
阅兵历来是国家领导检阅部队的一种最隆重的仪式。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在共和国阅兵历史上,每一次的阅兵都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人民的自豪感。1957年8月4日,海军在青岛举行的首次海上大阅兵,周恩来代表毛泽东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海上大阅兵对加速海军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员文摘》2009,(8):F0003-F0003
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动乱之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  相似文献   

11.
《党员文摘》2009,(7):F0003-F0003
1959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11次国庆阅兵。本次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为历次最多,达70万人。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1/3。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NN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  相似文献   

12.
鹿海鹰 《世纪桥》2009,(20):14-18
60年前(即1949年),是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中惊心动魄、光辉灿烂的一页!目前,电影《建国大业》力求生动地再现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肝胆相照、共商建国大计的历史一幕。在这个舞台上,邓小平公开出场露面亮相的时候并不多。然而,正是他和刘伯承等一起,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历史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剧目,直接为新中国大厦奠基,浓墨重彩地烘托出“建国大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是建国5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追求。在迎来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并总结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设计,对于在新世纪进一步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设计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综括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14.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大校说,阅兵展现的是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同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者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围绕着新中国创建的历史意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失误的根源、建国后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的评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性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理论解释。系统总结国外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研究并进行客观的评析,对于新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9):116-11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将进行第14次阅兵。尽管我军兵员素质大幅提高、武器装备不断升级、军容军威越发雄壮,但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因其无法取代的“第一次”,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9,(3):56-5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0月27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开国元勋诗词研讨会。会议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创作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之高在我国现代诗坛是无人与之比肩的,但他的创作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他的周围,出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群体,其中比较受人注意的有7位:毛泽东、周恩来、朱…  相似文献   

19.
解除战备第二天,敌机来了 1958年10月,刚从朝鲜回国的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这一任职到1967年1月戛然中断。 杨勇交接完志愿军总部的工作,已经是1959年的春天了。刚到北京军区上任,就赶上筹备建国十周年大庆,陆海空三军要进行空前规模的大阅兵。杨勇担任阅兵总指挥,他向元帅作了阅兵报告。 这不仅仅是阅兵,而是向世界展示十年来人民军队的雄姿,展示我们的国威。 受阅部队装备了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式飞机。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     
新中国60华诞,大阅兵举世瞩目,天安门国庆盛典,受阅训练紧锣密鼓。练兵场上的受阅官兵们精神饱满、气势昂扬。60周年国庆阅兵参阅要素之全、装备之多、兵种之广,都将创下新中国阅兵史纪录:武器装备全部“中国造”,高科技新武器集中亮相,特种兵撩开神秘面纱,反恐精英“雪豹突击队”从幕后到台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