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迄今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不同国家或民族发展的特殊性?这是本文将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早在1857年,马克思在研究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历史这一问题时就指出:“在现实的历史上,雇佣劳动是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4页)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提出了原始“公有制”、“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几种社会形态。两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货币哲学的探讨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为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对近期的货币哲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很有必要。从观念史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货币哲学、货币与其他经济范畴的关系、货币与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货币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与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但无论是在人类世界还是在马克思哲学及其诠释历史的维度中,实践与社会存在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实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二者关系的根本方面是实践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论忽视了实践在人类世界和马克思哲学中的根本地位。社会存在论虽然也谈论实践,但却无法证明社会存在具有的存在论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面对悄然兴起的"马克思热",反思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现状,不能不看到马克思哲学长期被遮蔽的诗性特质.这一特质源自青年马克思的诗人气质,并内蕴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与著作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为出发点,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为人类未来设计蓝图,这一人文关怀改变了传统哲学对抽象真理的崇拜,也使得德国浪漫派的诗意关怀具有现实维度.马克思哲学的诗性特质在于"诗的浪漫"与"史的深沉".  相似文献   

8.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一生思考和关注的中心。这一中心构成了马克思理论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说。马克思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立足于主体实践立场。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把个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归之为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期推介     
<正>在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人类发展总趋势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成果《论马克思解构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法论原则》一文中,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洪光东认为,在社会历史解构中,马克思综合运用主客体视角相统一、历史与价值相统  相似文献   

10.
李璀 《长江论坛》2014,(4):18-22
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表征了哲学的一种基本关注。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早已自觉到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所出现的物役性问题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的自然主义是人本主义,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探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系统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关的对人类主体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和实践了马克思人类多维解放思想。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对其哲学人类学视角的运用,该视角从总体上关注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揭露出资本统摄下的资本主义文明仍属于异化的文明样态,只能完成政治解放;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弃资本的基础上,贯穿人类逻辑,将人类整体及其发展作为主体、本位和旨归,切实推进人类自由解放,是对启蒙时代的解放概念的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了五大文明,分别对应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的五维解放,以实现人的多重自由。五大文明和五维解放之间互动共生并和谐发展,合构为社会文明系统和人类解放体系,最终历史性完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自由王国中实现人类幸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李杰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原理与结论是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运动的理论基础,而其中内含的方法论则具有指南的作用。理论的发展以方法论为出发点。运用方法论去研究新发现的历史材料,产生新的理论结论,推进理论的发展,这是真正...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10)
在马克思的思想史上,黑格尔的影响地位不可动摇。黑格尔建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绝对精神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对早期马克思影响深远,但随着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逐渐对"个人"应有的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思想,他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基础上,展开了对黑格尔个人观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为整体系统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推进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现代性反思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从现代性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历史同构”出发,阐明了现实世界生成变化的劳动本体论,通过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批判“旧世界”,发现了基于自由劳动的“新世界”。马克思认为,劳动社会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新世界”出场的物质基础,民族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为“新世界”的出场提供了历史前提,“自由人联合体”取代“虚假的共同体”是“新世界”出场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从实践主体出发,把颠覆“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历史主体身份赋予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劳动主体,将通过社会解放而逐步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马克思“新世界”思想对于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解放 《前沿》2014,(11):90-91
马克思社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不仅研究了社会经济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揭示了社会经济管理的作用和职能,而且也阐明了社会经济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曹典顺 《前沿》2009,(2):33-36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部分学者还提出了建立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想。为了让人们记住市民社会研究中的历史教训,本文就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态度进行探讨。文章首先从思想史的视界来分析,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起点是市民社会研究。我们认为。马克思之所以研究市民社会,的确是因为他认识到了使命社会的重要性。从逻辑上看,重要并不意味着认可,所以,文章接下来分析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彻底批判——经济学研究。最后,本文论证了马克思新世界观诞生的出发点是源于对市民社会及其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不仅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内涵,他指出了社会是人类互动(交往)的产物,强调社会是人类共在的方式,更是从哲学高度阐述了社会是人类的生命共同体。如果说马克思对社会观的描述侧重于价值预想和追求层面的话,那么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的特点的分析则是侧重于社会实证层面。科学把握马克思社会观的双重维度,这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卫军 《前沿》2009,(4):3-6
马克思的生态观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类支配自然又要服从自然,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观,他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江泽民的生态观对马克思生态观的新发展主要有: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的基本方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条件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江泽民对马克思生态观的新发展,有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张小明 《传承》2011,(25):30-31,69
19世纪30至40年代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复杂的社会状况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莱茵报》时期,德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促使马克思反思黑格尔哲学。在克罗茨纳赫,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马克思找到了实现德国解放的哲学依据——市民决定国家;以及实现途径——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类解放。到巴黎之后,受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马克思发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