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两种不同类型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邓翼盛政党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如何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格局及活动方式、方法和程序等。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发...  相似文献   

2.
政党寡头统治铁律认为,政党组织最终要沦为少数人的寡头统治,这是大型政党组织发展的规律,即便是社会主义政党也无法幸免。政党寡头统治铁律忽视了政党的性质和民主制度的变革以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因而并不能称之为科学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3.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政党在争取对于国家政权的支配时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式,以及行使国家权力和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规划和程序。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核心部分。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新创造。它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考验,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而走向21世纪的我国政党制度必将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因此,探讨我国政党制度在新时期的特征和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斯在奥斯特罗戈尔斯基和韦伯对政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的论断,认为组织和政党官僚化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看,米歇尔斯政党理论过于极端了。米歇尔斯因为对组织模式、组织权力、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其理论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寡头统治"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铁律",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的性质,"寡头统治"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社会的产物。当社会的性质由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时,权力、精英和大众心理、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都发生了质变,这种质变就会使得领袖和大众分野变得不可能,"寡头统治"丧失了赖以延续的社会基础,从而使得"寡头统治"不再是一种"铁律"。  相似文献   

5.
党政关系,在改革开放以来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众说纷坛,各持己见,“剪不断,理还乱”.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第一,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产物.众所周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没有政党,只有政府,即国家不是通过政党去统治、治理,而是通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去统治、治理,这当然不存在党政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政党,但除了共产党以外,其它政党都是很松散的政治集团,没有固定党员,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在竞选时起作用,竞选过后,这些国家的活动,不是以政党出面,而是以总统、首相及其它政府官员的面目出现,政党就不起主宰、操纵作用了.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党政关系不明显、不突出.  相似文献   

6.
李金河 《团结》2007,(4):1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在引进政党和政党制度后,在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模式的实践失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澄清社会上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政党制度的错误认识、挫败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势均力敌,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在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中,参政党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就必须加强参政党建设。无论从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的理论逻辑抑或是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来考察,参政党建设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者认为,只有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才是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本文从政党制度的形成根源、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两个方面说明了合作性政党制度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指出,合作性政党制度和竞争性政党制度各有其优劣,并非是民主政治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的区别,因此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是,在合作性政党制度下,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就成为民主政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外政党治理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三重治理关系:一是政党内部治理层面,治理主体是政党,治理方式用制度(党规党纪),治理内容涉及党员管理、党纪监督、党内权力运行等"制度治党"问题。二是政党外部治理层面,包括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两重治理关系。政党与国家的治理关系,治理主体是国家,治理方式用法治,治理内容涉及党纪与国法如何衔接的"依法治党"问题;政党与社会的治理关系,治理主体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治理方式用舆论监督,治理内容涉及公众和媒体舆论对政党治理的"法外监督"问题。国外政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性举措。从国外一些长期执政政党制度反腐的经验来看,首先是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建设,其次是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最后注重加强内外约束机制的构建,使政党时刻处于监督之中。而有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反腐措施,腐败泛滥,积重难返,最终丧失政权。例如,苏共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特权和腐败的制度化,最终被人民抛弃;印度国大党实行家族式统治,导致垄断和官僚主义及权力寻租的蔓延,最终失去选票;日本自民党"金权政治"泛滥,失去民众信任,等等。执政党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形式归纳起来有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以两党制多党制最为典型。所谓两党制,是指由两个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政党,通过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轮流上台执政。如美国,最大的是民主党、共和党,它们通过每四年一次的总统竞  相似文献   

12.
合作主义是一种利益代表系统,它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合作主义制度的经济绩效与劳资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密切相关,强大的政党政府与平衡的劳资关系是合作主义制度高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各国政党制度为什么会存在差异这一问题上,本文立足制度主义,从一国自身的政治制度出发进行解释。重点探讨了选举制度、国家的制度架构以及一些非正式的程序对政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由于各国政党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纯用制度主义方法并不能穷尽地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但这确实是一种可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10)
正将治理理论运用于政党,就是政党治理。本文拟围绕国外政党治理涉及的两个层面、三重治理关系,简要梳理欧美、东亚等部分国家的主要政党是如何严格自身治理的。一政党治理涉及的第一个层面、第一重治理关系,就是政党内部的治理,治理主体是政党,治理方式用制度(党规党纪),治理内容涉及党员管理、党内执纪监督、党内权力运行等"制度治党"问题。这是政党治理的主要内容。1.党员管理:敞开吸纳,分类管理。就党员吸纳  相似文献   

15.
政党关系和谐的基本内涵与当代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7,(4):112-115
政党关系不仅是一个规范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包括政党关系和谐的本质,还包括政党关系的内容范围与和谐程度。从本质上看,政党关系是各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或平衡状态,其内容涉及到政党政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这种关系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和谐与不和谐之别。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或理想状态,其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要结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与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进一步坚持与完善我国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吴桂花 《学理论》2011,(15):54-56
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路径有三:一是法制化,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的方式、方法和步骤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加以规定,并使之长期保持不变;二是制度化,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运行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水平;三是程序化,明确规定多党合作关系中各主体作出各种政治行为的条件、方式、方法、步骤、实现及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治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新型政党制度是以多党合作为显著特征的政党制度,旧式政党制度是以多党竞争为显著特点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相对于旧式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实现了在社会发展形态和国家治理效能上的双重超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突出表现在具有强大组织动员力、利益整合力、民主科学的决策力和秩序保障力,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管用、高效的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政党从政模式,即政党政治的实现方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相似文献   

19.
一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们通常将世界各国政党制度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这仅仅体现了其形式和数量而已。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将政党制度划分为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两大类型。前者基本上是采取两党或多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的体制,政党中有执政党和在野党之分;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联盟。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根本区别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世界政党制度中一种独特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不同政党制度类型的标准和依据,既包括可以实际执政的政党的数量,还包括取得、掌握执政权的方式和政党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是一党制或一党制的亚类型,也不是多党制,而是一种独特的政党制度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