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引论》中一开始就使用了“现代社会主义”(der moderne Sozialismus,)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我国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它专指科学社会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指19世纪的社会主义学说,既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也包括科学社会主义。苏联学者施特克里在《关于恩格斯新文献的发表》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现代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制订具体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和探索。了解和研究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很有启示和借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要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划分阶段。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问题。他说: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设起来的。”他指出: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也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列宁还使用过“完全的社会主义”、“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彻底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社会主义”等提法。到了本世纪30年代,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胜利,斯大林忽略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把实现共产主义看得简单化,提出了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论断,并  相似文献   

3.
美国制定歹毒的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后,美国政府用于对付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更加“完善”了,加紧对中国展开旨在促使中国也像苏联解体那样的一场意识形态战争。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为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内容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读读这个“诫令”,我们会看到美国对中国“西化”、“分化”、“弱化”的计谋该是多么歹毒!联系目前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该是多么触目惊心!这个《十条诫令》的险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到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你越一无所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种种的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去处理,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建立集中计划体制,有我们的内部原因,那就是旧中国长期实行国家集权管理,加之革命战争时期实行供给制的影响。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实践上来看,我国“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制定的;作为我国组织实施计划主要依据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一书,是苏联当时计划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给中国赴苏谈判团同志讲课稿子整理出版的;“一五”期间有156个项目是苏联直接帮助建设的。从理论上看,1953年我国翻译出版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其中的…  相似文献   

6.
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也被用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头上……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已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模式了。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诗人,既爱国,诗又写得好,人们爱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  相似文献   

7.
在《同舟共进》2006年第12期上,读到魏邦良先生文章《两个不该混淆而又常被混淆的概念》,笔者有些不同看法。笔者承认祖国与国家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但不赞同由此得出的结论:“祖国不是爱不爱的问题,是没有办法不爱,也是没有办法怎么样的一个概念。这个国家是可以爱可以不爱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权的概念。‘四人帮’的时代那个国家,怎么去爱呢?”“背叛国家(如果这个国家不能为人民谋一点利益的话)的人并不一定就背叛了祖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这是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尤其是在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出乎意料发展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肯定的。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中国的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关键就在于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放大爱心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论语》共有11000字,109次出现“仁”字,有58章谈到“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个重要解释是“仁者爱人”,换成今天的话,“仁”就是“爱”,我们可以认为“爱”是孔子学说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就从这个概念出发,讨论职场君子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10.
李君如 《同舟共进》2014,(11):22-22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通过“民主”和“法治”两个轮子来治理国家。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初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翻开苏联近年出版的理论书刊,我们经常接触到“共产主义。文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等概念,其中尤以“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为多。据苏联学者统计,有关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的理论著作,苏联近十年来出版了约一千五百部。又据苏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资料,仅1976—1978年,有关这一题目的著作就出版了八百多部,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小册子和文章也不下于两百篇。苏联有位学者把这些学术著作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多卷本著作《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工作问题:根据1977年5月18日——20日基辅全苏科研与实际工作会议材料编著》(莫斯科,1977年);第二类是阐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方法论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著作;第三类是论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经济、物质、  相似文献   

12.
<正> “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早在188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在《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一文中,就使用过这个概念。他说:“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主社会主义“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原则上组织社会。”他的名言是:“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可见,威廉·李卜克内西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它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爱”字演绎出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恨”字更处处隐藏着杀机。《爱与恨咏叹调》叙述了四则爱恋不成,反目为仇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道德与法律都不能容忍由爱而恨听酿成的悲剧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三德”教育为主要内容。这就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框架。最近,我们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作了专门采访,请他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谈  相似文献   

15.
——苏联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误读苏联,是因为把共产党的名称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人们误读《宣言》,是因为没有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啊,……老百姓有爱也有恨,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老百姓投了你的信任票,你就代表了老百姓;你为老百姓谋幸福,老百姓就和你心贴心。……”北京3月,一曲《和你心贴心》如春风一样在上海代表团驻地传唱开来。  相似文献   

17.
我在1991年春天,“打的”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探望冰心,司机是个文学迷,了解冰心不少的事情,他忽然问我,知道张恨水为什么恨水吗?因为他非常爱冰心,可又追求不上,便起了这个名字,恨水不成冰。他问我,这个“恨水不成冰”的故事是真的?我说,绝对不是。他们两人从未谋面,如何谈得上爱?后来我在南京、福州甚至银川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想像中,女作家总也少不了男女之间的“花边”与“私情”,你看与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级信息参考类期刊的本刊,今年第15期刊发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其中,也有一些同志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毕竟是我刊首次刊发,他们没有在其它公开报刊上看到,这种怀疑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日前,北京的一家政治类核心期刊,也刊发了这个《十条诫令》。大概,一些读者的这种疑虑该冰释了。 《十条诫令》触目惊心!然而,联系到半个世纪前,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后。美国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搞“和平演变”所实施的战略,我们会清楚地看到:50多年前,对付苏联和对付中国“和平演变”的战略真是一仍旧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全民国家”问题,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理论界长期以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著作详加论述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二十多年来,这仑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它已被纳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理论体系——“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对于“全民国家”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苏联理论界始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至今还在进行讨论和争辩。了解和研究这个理论的由来、演变和当前的争论情况,有助于我们掌握苏联的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议》对整个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认真地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将会使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就自己学习《决议》的初步认识,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实际,谈一谈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思考。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五爱”早在194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