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庆熙 《法制与社会》2012,(24):123-125
本文以两例刑事庭审语料为例,以法官的庭审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法官权力与话语的关系,认为法官的权力是通过话语表现出来的.其在法庭上的程序性话语、告知性话语是法官对被告人权力和地位的展示;特别是法官使用封闭性问话限定话语范围,对法官及被告的称呼,法官用祈使句、打断等话语方式支配诉讼活动其他参与者,以及通过话语控制话轮转换都处处显示了法官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刍议刑事庭审中的法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刍议刑事庭审中的法官综述何畔王冬香法官综述,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对控、辩各方在对被告人是否犯有指控的犯罪事实,及双方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审过程中提出的观点、问题进行的归纳。其特征为:(1)阶段性,即可发生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调查、辩论阶段以及宣...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法官庭审指挥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杰  冯亚景 《法学研究》2006,28(6):113-124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直强调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而主张学习英美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消极克制。但是,弱化法官职权并让法官消极克制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法官在庭审中的能动性。为实现审判之目的,保障庭审公正、高效和有序,必须赋予法官庭审指挥权。庭审指挥权包括诉讼许可和禁止权、程序异议裁决权、庭审引导权和告知权、证据调查指挥权、诉讼进程控制权和庭审秩序维持权。在我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庭审指挥权体系以及控辩双方权利救济机制,促进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化和检察官地位的当事人化,并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和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庭审指挥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若是法院制定内部工作制度,自身出台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评判法官,有助于提升庭审法官的执法水准,有助于法官增强人大意识,具有积极意义:若是人大常委会从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监督的角度出台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甚至规定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般的档次作出评价,主动介入法官个案庭审活动,则是于法无据,做法欠妥。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规范、法理与实际三者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分析了新庭审方式在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审决机制四个方面的七大特点,并对新制度做了定性和评估。尔后作者着重分析了我国庭审制度的运行条件和背景,指出:在我国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庭审制度改革,将受到本土资源的顽强抵抗、限制和改造,其中包括文化、政策、制度和实际资源的四大限制,造成不彻底的实质化、不充分的对抗性、不完全的平等制以及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而运行中的最大矛盾是控辩式程序与追求实质真实的冲突。第三部分提出了改革完善庭审制度的构想,即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模型,改善的主要路径是磨合、调合与局部和全局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确立了一种新型混合制的庭审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对过去的庭审方式作出了重大的改革。新的运行机制,给法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刑事审判法官为此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但庭审形式化的阴影难除,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庭前程序性审查实质化,致使庭审形式化《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这一规定确立了刑事案件庭前审查以程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0年载于中国法院网上的292件刑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问卷和数据分析,在论证了该调查取样合理化的基础上,从控辩审三方的角度分析了这292起案件的刑事庭审中暴露出来的辩护率低、刑事辩护效果差、陪审员陪而不审以及侦查人员和证人普遍不出庭作证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昌盛 《法律科学》2011,(1):130-140
我国刑事庭审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查明案件事实,而在于以"表态——展示——教育——忏悔"四部曲的方式来教化被告人和其他公民。这种教化型庭审并非毫无意义的"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而且有利于罪犯复归社会、被害人的精神康复及社会重新接纳罪犯。但是,目前我国这种国家权力主导下的教化型庭审由于缺乏认罪自愿性的保障,会使无辜者面临着极大的定罪甚至从重处罚的风险。未来中国刑事庭审的改革方向不在于彻底放弃庭审的教化功能,而是将真相、权利、效率和教化融为一体,实现多元价值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陈承洲 《特区法坛》2003,(77):21-23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买的活动(《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22页)。法庭调查是庭审活动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蒋松柏 《江淮法治》2009,(21):43-43
近日,河北省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土地行政案件时,在场的除法官、陪审员、当事人之外,旁听席上还坐着10名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庭审结束后,他们纷纷对法官、陪审员的庭审表现进行现场打分。  相似文献   

1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是法律事实或曰借证据证明了的事实,"以事实为根据"实际上就是以"查证属实的证据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审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庭审方式方面,吸收了对抗制的合理因素,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使庭审功能进一步加强。立法的问题解决了,关键就在于司法实践的运作。毋庸讳言,新的审判方式在具体运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控、辩、审三方作用发挥不够,庭审走过场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针对刑事庭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关于庭审方式改革问题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审判方式,职权主义色彩比较重。主要缺点表现在过于突出庭审中法官的主导作用,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不强;法官庭前对控方证据进行实体审查,在…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案件庭审中,辩护律师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是刑事辩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好发问的时机和技巧,不仅有助于协助法庭查清案件事实,而且可以为下一步发表辩护词做一些必要的铺垫,以强化辩护观点,起到画龙点睛、先点睛后画龙的作用。以下就庭审发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庭审发问一要紧贴主题,切忌无关宏旨。庭审发问是整个辩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发问内容上必须与主要辩护观点相互联系,彼此呼应。对于与辩护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尽量不发问;对枝节问题不宜纠缠。需要在庭审阶段提交给法…  相似文献   

15.
刑事庭审认证规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庭审认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新生事物。该问题涉及为什么要进行庭审认证 ,庭审中如何认定证据以及认证的标准和理由是什么等方面。有关解决上述问题的研究需以庭审方式、认证方式、认证规则三者关系为理论支点 ,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分析和历史、比较的方法。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所有证据都应在法庭上面对控辩双方公开认定 (即庭审认证 ) ,认证方式、认证内容决定认证规则。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庭审方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庭审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模式界定刑诉法对庭审方式的改革,集中表现在重新配置控、辩、审职能,改变过去由法官直接调查证据的方式,确立了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同时不排除法官调查权的庭审方式,并围绕这一变革,修改了法院在庭审前作实体性审查的庭前审查程序。新的刑...  相似文献   

17.
诉讼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为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簿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的完全流转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一席谈一年来,遵照任建新院长在第十六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报告中关于“进行审判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已成为法院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精神,全国各级法院的审判人员,都在思考并探索这一新时期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将要...  相似文献   

19.
公诉人简介:阜新市海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张煜、刘军出庭支持公诉的“程宏光故意杀人案”.近日被评选为该地区公诉部门优秀观摩庭。两名公诉人出席法庭的特点是:庭前准替细致充分、语言举止规范大气、临场反应敏捷机智。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问题不是制度 ,而是审判人员庭审理念的转变。要树立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并重的庭审理念、控辩平等的庭审理念、法庭居中审判的理念和以庭审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