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他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多年来与党外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邹韬奋:"请转达我对恩来的谢意!"邹韬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友情甚笃。他崇敬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他以笔为武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民主政治运动,创办的多种刊物,屡创当时中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毛泽东称赞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德说他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指出:“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9,(9)
邹韬奋于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中,庄严地接受他临终的书面请求,追认他入党。其实,邹韬奋并不是在生命最后一息才向党表达赤诚向往之心的。追随共产党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早已选择的道路。此前他还曾三次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第一次是1938年在武汉,邹韬奋一面主持生活书店和《抗战》三日刊,一面积极参与救国会的工作。蒋介石曾亲自找他谈话,国民党许以高官,遭到邹韬奋的拒绝。他要求救国会党组书记钱俊瑞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当面向周恩来提出…  相似文献   

4.
党给韬奋以力量——周恩来和邹韬奋的革命友谊□穆欣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944年7月24日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病逝。他在临终前口授遗嘱说,他的“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9月...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在重庆期间,曾邀请周恩来出席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每月举行的茶话会。周到会后常即席发言,议论风生,妙语连篇。  相似文献   

6.
祖远 《党史纵横》2011,(11):26-28
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靠近了我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十多万份。当时,邹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影响极大。1932年7月,他又创办了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100周年诞辰,在中国人民走向世纪之交新辉煌的历史时刻来到了作为本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周恩来的一生,与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比克与抗争、曲折与月全利相伴随一周恩来的名字和他的实践活动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现代中国的历史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矢之于"中华之崛起".以"中华腾飞于世界"为己任。1919年,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接受了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在革命风暴中初露头角、为了寻找救国数民的道路,他远涉重洋,终于在工业无产阶级力量最强大的欧洲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从此,在…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从国民党苏州监狱获释的爱国七君子之一,救国会的著名领袖邹韬奋来到武汉。当他得知中共中央负责人周恩来也在武汉时异常兴奋,他早就想见见这位崇敬已久的人了。  相似文献   

9.
正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十分注重广泛团结爱国民主人士。他与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领袖、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成为我党大力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光辉范例。团结抗战结为挚友1938年5月18日晚,黄炎培、周恩来应邹韬奋邀请参加了汉口生活书店举行的职工茶话会,并先后讲话。周恩来从当天徐州被日寇攻陷这件事讲起,分析了抗战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于11998年2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共选入论文近100篇,内容广泛涉及了周恩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及思想。其中包括: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中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历史地位,周恩来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科技、文艺、…  相似文献   

11.
余江是人民英雄邹韬奋的故乡。在我请调返乡研究邹韬奋的31年中,感受到国家高层领导非常关心余江,激励我奉献邹韬奋研究事业。现将他们题词敬录如下,并说明原委。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1月香港沦陷前夕,因主张抗日反蒋而被迫避居香港的邹韬奋,在中共南方工委所派的乔冠华的接应下,安全撤离香港辗转到达上海。邹韬奋希望去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敌后抗日斗争情况,中共上海市委也觉得邹韬奋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留在上海风险太大。便遵照邹韬奋的意愿,安排他就近去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11月底,邹韬奋抵达新四军第l师师部驻地东台县,受到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成立到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对印度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有3次。其间,中印关系曾经友好发展、高潮迭起,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交往的典范,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举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受西藏因素、边界因素、国际形势等影响,中印关系也曾从友好走向疑惧、从论争走向战争、长期冷战对峙。为中印友好关系的开创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付出巨大努力的周恩来让人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4.
李恩和 《世纪风采》2011,(10):9-11,17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多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他的留法经历已广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五四运动前夕,他还曾白天津东渡日本学习约1年半时间。日本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肖用 《红岩春秋》2008,(1):20-25
从“红岩村”走向大世界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的时代产物,是党以全国性的政党公开走向国统区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山村”走向世界政治大舞台的开端。而周恩来就是共产党人从“山村”走向大世界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南开同学吴国桢曾义结金兰,可在政治道路的选择上却是“同窗不同路”。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关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实践陈答才(一)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关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认识,直接表现为努力发展和壮大国际统一战线,推进和加快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20年代,尤其是党的"六大"前后,周恩来争取建立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的实践,主...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与中国道路的探索"学术研讨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拟于2014年10月底在浙江绍兴召开"周恩来与中国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具体会议要求和参考选题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  相似文献   

19.
论周恩来在长征中的思想发展和特殊贡献黄少群周恩来从1934年10月参加领导中央红军出发长征,1935年底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这一年多的特殊岁月里,他在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坚强。他以对党和革命的绝对忠诚,坚决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对他的束缚,完...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件30多年前的往事了。但是,老工会工作者们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周恩来倡导实事求是的讲话仍清晰地回响在他们的耳边……1964年4月20日,上海市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在文化广场举行。下午3时许。突然,主持会议的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张祺疾步走上讲台,在与发言者耳语后,向大会宣布::“同志们,宣布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到大会作指示。”语音刚落,全场里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当周恩来面带笑容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会场里掌起四起。有节奏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伴随着总理走向讲台。“同志们”,周恩来面对一张张笑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