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新时期反腐败文学的发展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国义 《理论学刊》2002,(5):121-123
经近 2 0年的酝酿发展 ,新时期文学在 2 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张平、陆天明等为代表的“反腐败文学”的高潮。但是 ,它的巨大影响的背后是与生俱来的缺陷 ,这种缺陷使这派文学日益走向式微。王跃文官场文学的崛起开辟了反腐败文学的新路途 ,它以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认识意义让我们看到 ,反腐败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李杏 《廉政瞭望》2013,(3):27-27
有媒体分析了一种特殊文体——官场“语文”。这篇报道把官场“语文”归结为“重复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通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称为“最长寿的裹脚布”。  相似文献   

3.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睿 《党建文汇》2011,(3):30-30
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工作时是政府官员.闲暇时摇身一变成为作家;他们的作品,从《国画》、《侯卫东官场笔记》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他们的出现,构成了特定时期的一个文学现象,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他们,就是写官场小说的官员们。  相似文献   

5.
魏克 《廉政瞭望》2012,(12):38-39
他是近年来首个获刑的省级统战部长,主要贪腐行为在任职统战部之前,凸显中国官场“带病提拔”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海龙 《廉政瞭望》2006,(11):60-60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男人爱当官乃是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丛林法则就是这样,当了老大就能获得一切:食物、异性……以及某种让人受用的孤独感。当官是门学问。写了官场小说《国画》的作家王跃文,有次去开笔会,别的作家的房间都冷冷清清,就他门庭若市,大小官员们围着他,向他讨教为官之道。王跃文俨然一个官场师爷。不过,说到底,他终究是一介书生,即使在小说里把官场写的明明白白,那些招数放在现实中是否管用,也很难说。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若有人专门来做为官之道的培训,应该也是一桩不错的生意。男人之难,从官场上也可窥见一斑:当不了官,难…  相似文献   

7.
苏北 《先锋队》2011,(11):60-60
近日,我们组织观看了由广东省纪委制作的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巨贪杨光亮的多面人生》,片中披露了他存款过千万、家财过亿死的“致富”轨迹。他把官场当商场,把当官当成做生意,使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蜕变成赤裸裸的官场生意人、  相似文献   

8.
古代官场虽然有规矩和准则,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而被“染黑”。虽然类型各异,但巴望着走捷径、不守规矩的官员,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更别说好口碑了。  相似文献   

9.
“在常见的官场形式主义中,您最反感的是哪一种?”根据得票率排序得出,公众最反感的官场形式主义前五位依次是:  相似文献   

10.
法纪即规则     
用不懂得“官场规则”来为自己开脱,已被判无期徒刑的唐文峰其实并没“醒悟”。  相似文献   

11.
司马文 《先锋队》2014,(3):36-38
把儿子当“草船”,引来一枝枝行贿之箭,上演了一出“贪腐父子兵”的闹剧,结果是赔了儿子又折兵。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用在官场仕途上,同样适用。在官场上,有些官员攀登半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登上了人生的顶峰。然而,他们会登山却不会下山,在仕途接近谢幕的时候,被贪腐绊倒,栽倒在“下山”的途中。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下山”途中,  相似文献   

12.
梅桑榆 《唯实》2001,(11):69-69
美国人苏伦斯·丁·彼得根据对官场的观察 ,综合归纳出“官场定律”若干条。既然称之为“定律” ,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像那些科学方面的定律一样 ,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涵盖力。桑榆读之 ,觉其中多条可与中国官场对照 ,故从中选出数条 ,逐一评释之。其一 :如果事实与理论不一致 ,这事实必须被除去。评释 :官场中之理论 ,多为官场中人从自己的立场或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推出的 ,或者说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 ,不论是否合乎实际、合乎民情 ,这理论一经当权者制定 ,就成了“真理”。凡是与“真理”不一致的事实 ,当然必须被除去。否则怎能…  相似文献   

13.
高艳柱 《党课》2007,(9):70-72
“官际关系”是指官场上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官场上的“官际关系”健康与否,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影响很大。一旦“官际关系”出了问题就会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适合的土壤。因此,在大力推进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官际关系”,对不健康的官场关系必须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看完乔云华君与李真刑前《对话》,心内五味滚沸。李真虽毙,然其集官场诸毒之大成,曝官场积弊之沉苛,实乃触目惊心。李真腐在哪里?败在何处?笔者探究其因,得其毙前“八大垢病”,供领导及反腐者鉴之:一曰“善于从‘侧面’不断杀到权力的更高层”。李真是“坐着火箭上升”的官场新贵。1962年生的李真1981年大专毕业在某油漆厂工作。为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李从高层寻出缝隙,避开正道,杜撰自己硕士学历,养父是老将军。然后靠政治投机,上窜下跳,当上“河北第一秘”。自1990年至1996年,连升6级,升至河北省国税局局长。  相似文献   

15.
牧川 《共产党人》2005,(8):51-52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海青天”、“海龙五”、“笔架博士”、“海强项”都是他的绰号,前两个来自民间,后两个来自封建官场。正史对其评价是:清廉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全心为民。他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清官,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回族名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问:“双十节”快到了,林森要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和官场应酬,哪有空来。难道“国事”还不如“私事”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4,(20):9-9
所谓“官场逆淘汰”,即官场中存在的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等,致使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的现象。官场中人对此如何看?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有媒体做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齐世明 《前线》2014,(7):115-115
目睹官场诸多腐败现象,具家国情怀如侪辈者,肝火焉能不旺?连日溽热,胸中更热。忽一日,笔者翻阅清末名著《官场现形记》。正在沉思之际,只闻一阵风声,竟然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先生翩然而至!遂有下列相隔107年的“超时空对话”——齐:官场的腐败,是不是跟权力没有“笼子”制约,抑或有“笼子”但钥匙在自己手上有关?李:可作如是观,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是官德最大的负面。不施之真正民主、法治的“阳光”,这腐败的官德终不可除也。  相似文献   

20.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9):1-1
8月底,在山西官场倒下第8个副省级官员后,60多岁的老干部黄云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们的官场生态会那么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