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中,中国特色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思想;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2.
长短镜头     
《中国人大》2011,(2):F0002-F0002
1月24日上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吴邦国委员长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指出,要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徐华 《人民政坛》2012,(9):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式确立。这标志着立法工作的重点将由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本体现和规范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1,(11):6-10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党的十六大重申了这一目标,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今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多部门、多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把握好新形势下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2010,(22):14-17
今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之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第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上,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若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本刊记者就如何深化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高绍林 《天津人大》2010,(12):14-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作了重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28):15-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大》2010,(22):1-1
近日,第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王兆国副委员长在讲话中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0,(4):36-37
李林2010年3月8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标志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已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丰富了法制建设的内容。深刻理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同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紧密联  相似文献   

14.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第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问题,这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立法,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到2010年底,我国已颁布现行有效的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1年1月24日上午,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国法律制度、法律运行、法律实现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实践体系。从结构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国家法治体系、党内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从内容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国家法治体系、党内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三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位阶的层次性、成效的相关性、作用的能动性,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程、重大意义和  相似文献   

20.
黄武 《人大研究》2012,(10):34-38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地方性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细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