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益民 《湖湘论坛》2010,23(5):120-124
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有效地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提供模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必须坚持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研究和把握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拓宽有效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2,(5):20-20
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应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和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落后、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以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扶贫、文化产业、地方发展等相协调。同时,还应为供给文化发展提供思想、制度及实践支持,解决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了干部,不能忘了农民的艰难辛苦,忘了对农民的血肉真情,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伤农贱农的蠢事。我们要从内心上爱护农民,在行动上保护农民。 在思想上认识上动真情,切实增强减负爱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6.
《思想工作》2008,(5):37-37
近日,开鲁县黑龙坝镇电影放映队被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7.
何杰锋 《当代广西》2012,(24):40-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指卅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有8亿农民,农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体现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状况。不可讳言,当前我国农村的文化状况不容乐观,设施陈旧落后、残缺不全,活动萧条冷落、枯燥单调,队伍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等,是当前农村文化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杰 《人民论坛》2011,(11):70-71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具有系统性、适度性、多样性、持续性、动态性等内在属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外在表现,其内容会随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实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目的,包括传播功能、防御功能、服务功能、扶持功能、监督功能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维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  朱春雷 《理论月刊》2008,(9):150-152
财政经费投入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以财政投入为衡量指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总体水平较低,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本文从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结构、文化服务的动力机制、公共文化体制等三个维度分析影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具有系统性、适度性、多样性、持续性、动态性等内在属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外在表现,其内容会随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实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目的,包括传播功能、防御功能、服务功能、扶持功能、监督功能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9,(8):36-36
1、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乡镇公益性文化服务职能:二是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作模式。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其所开展的所有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都应该纳入合同管理,明确规定服务项目、具体内容、目标要求、服务费数额、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考核兑现办法和违约责任等。农村公益性文化服务应实行公开招标,竞争上岗,确定从事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合同责任人;  相似文献   

13.
刘俊英 《人民论坛》2010,(7):210-211
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转变,引导了整个社会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我国服务领域也掀起了一场变革,并由此呼唤服务文化的更新。通过对服务文化的理论内涵的深度剖析,对当前服务文化的现状进行解析,由此提出服务文化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通过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育农村文化生态环境,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基本文化需求。通过对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逐渐加大,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忽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呈现边缘化趋势、农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提高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16.
推动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实路径可以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层面来展开。在物质层面,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软硬结合",并努力引入高新技术支持;在制度层面,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可以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主导地位的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及需求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来推进;在价值观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进程必须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入手,切实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态度,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努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任靖宇 《前沿》2014,(17):188-190
高校文化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高校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建立起合理的运行机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校具有众多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也受到高校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从政策、机构、制度、措施、投入等层面完善其运行机制,在切实发挥好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同时,凸显高校文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民文化权益的基础,它由平等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文化成果、文化成果收益受到法律保护、传承本民族或本地区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接受基本文化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权利组成。发达国家在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上走在中国前面,"一切为了权利"、适合的制度模式、科学的标准化及开发式社会参与等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在法治中国当下,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需要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技术、组织、机制与体制创新,完善公民文化参与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及加快公共文化权益立法保障工作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当下,构建服务文化,提升服务意识,实现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延伸和跨越,从而打造服务文化品牌,是每一个押运企业在转型时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作为与客户接触最多的基层押运大队,责任意识的好坏、服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2009,(11):55-57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农村群众读书看报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惠民工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将其列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将于2015年实现全国64万个村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