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障民生     
关注民生,是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一个焦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成了本次全国人代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从代表的审议发言、接受采访和所提议案意见中,我们真切地听到了关注民生的和谐之音。“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先”,“倾听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障民生”等等,体现了民本思想的光大和民生理念的弘扬。落实全国人代会精神,实实在在做好保障民生的工作,便是接下来更为艰巨但又必须兑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9,(2):12-15
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前夕,海南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协海南省五届二次会议迎春召开。省“两会”期间,“应对金融危机”、“改善百姓民生”、“建设国际旅游岛”成为今年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三大话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说,这为真正改善民生提出了具体目标。为此,本刊请有关专家对各界读者高度关注的民生重点话题,作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和谐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君飚 《创造》2007,(11):75-77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百姓惊喜地发现:十七大是一场“民生的盛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表示,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关平民生的大话题,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     
今年的“两会”,民生成了最流行、最关键的一个词。而在此前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两会”前各种“民调”结果亦表明公众关注的焦点是各种民生问题,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所提议案、提案、建议的重点同样集中在民生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高票通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的发展走向、以诸多民生话题和新的荣辱观的提出,引起中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台湾问题也是两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序幕。这次“两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单从互联网向温家宝总理提问的就超过26000人次。民生是本次两会代表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本期特别关注将全面解读两会热议的民生、法制、文明、文化四大焦点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政报》2010,(3):F0002-F0002,F0003,F0004
2009年。通辽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项民生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完成总投入18亿元。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做到了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杨欣  吕建全  王晓亭 《前进》2009,(5):48-49
党的十七大被誉为“关注民生的盛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起点回应百姓的民生期待无疑成为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成为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群众共享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关注民生并着力解放民生,为党领导人民进一步提升、发展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确立“一个宗旨”,提出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工作要求;完成“两次革命”,创设解放民生的政治保证和制度前提;协调“三者利益”,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以万 《公安教育》2008,(1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从关注民生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相似文献   

14.
朱龙河 《乡音》2014,(3):10-13
[策划人语]每年一次的省两会,“民生问题”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周本顺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讲话中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善人民生活。我们把群众生活当作革命,群众就会把革命当作生命。人民不断从发展中得实惠,才能进发创造历史的持久动力。”省长张庆伟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平安河北建设”等5个方面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协主席付志方所作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在部署2014年工作时,提出“要高度关注民生,充分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围绕改善民生,促进事业发展”。民生之重摆在了省领导的议事日程。全会期间,委员们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从多方面热议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宝仙 《今日民族》2008,(11):57-59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4,(8):14-15
近年来,鹿邑县政协在提案工作中,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突出提案建议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质量,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开创了提案工作新局面,使政协提案在促进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铜陵市民政局牢牢抓住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机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三项创新,四个重点、五年行动”为手段,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核心职能,民政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至关重要。”去年,蓬莱市人大常委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民生,依法实施监督,力促民生改善,确保了人大工作紧贴民生、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0日上午8时许,20多名扶沟县群众代表敲锣打鼓来到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院内,把两面分别写有“人大代表尽职责,群众衷心感谢”和“政府倾力改善民生,百姓信任拥护”的锦旗,送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长手中,感谢人大代表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杨柔坚  杨成功 《群众》2011,(12):82-8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要保障社会健康。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可以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