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年,青州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法院解决“执行难”作为促进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解决执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监督支持法院大力破解“执行难”,“执行难”的问题在青州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执行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民事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对民事执行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是造成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根源之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标本兼治的方法,是健全和完善民事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是民事执行体制发挥功能、防止民事执行难的基础,民事执行机制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功能、提高全社会的信用道德水准的重要推动力。根据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期,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8年,该院共执结各类案件1959件,标的额5000万元,“执行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作为本市法院民事执行工作专项监督调研组成员参加了相关监督调研活动。笔者非常同意法院有关人员作出的“解决执行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之中”的判断,也非常赞同法院有关部门提出的解决“执行难”要努力改善执行环境、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干警在高院党组领导下,积极贯彻中央政法委去年年底下发的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52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集中清理执行存案工作,执结了一批历年积累的执行难案件,化解了一批当事人反映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在实现案件了结、公正司法目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小额债务等执行案件的标的到位率已经达到了91.69%,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债务人规避执行、隐藏财产,被执行人悄然躲避……近年来,法院执行遭遇着“人难找、财难寻”等难题。安吉法院拓宽工作思路,争取社会合力综合破解执行难,其中借助公安警务信息资源,与公安联动执行,提高清理积案执行率的创新做法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法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升,“裁判不公”已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而民事案件的“执行难”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执行案件日积月累,不断增多,给“公正司法”和“规范执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虽然全国各级法院都采取了各种应变措施。但终究只是些权宜之计,并未从源头上遏制住执行案件急剧增长的势头。现在“执行难”问题已成为损害“公正与效率”的一大社会顽症。党的十六大把“执行难”问题提到全国人民面前,不少代表一致呼吁大力解决“执行难”,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认为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一部统一的民事执行法,  相似文献   

8.
辖7县1市1区560多万人口的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近两年来共执行结案16000多件,执结标的额6亿多元,但全市法院仍在“执行难”,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执行工作机制不完善。2005年以来,曲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辖区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被执行人案件增加且多造成执行难而引起上访的实际,决定将配合法院搞好该类案件的执行作为人大工作的一个重点,具体采取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一直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难点问题,也是上海各级法院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更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为了破解执行难题,上海各级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协助和配合下,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把解决"执行难"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化解"执行难"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中国的“民告官”从此有法可依。然而当时,公民不愿告、不敢告、不会告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机关也怕当被告、怕出庭应诉、怕败诉:法院则面临着社会的种种压力,出现受理难、审理难、执行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吴晓灵 《中国人大》2009,(23):28-29
造成法院“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很好的财产登记制度和个人破产制度,使执行时找不着财产,不知道有没有财产转移等问题。我国应该建立完备的财产登记制度。从法院执行来说,有财产登记制度,今后要找这个人的财产时,就比较容易了。有了财产登记,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信用状况,“执行难”的问题才能解决,腐败的问题也好解决。  相似文献   

12.
童兆洪 《今日浙江》2007,(15):50-51
执行难是多年来社会广泛关注、当事人反映强烈的问题,人民法院成为舆论关注和评议的中心,面临着强大的社会压力.近些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人民法院广大执行人员的不懈努力,执行难问题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从调研的情况看,执行难在我国的形成并存在,成因十分复杂,宏观上有现实国情、法治环境、体制机制等原因;微观上有地方利益、执行能力等因素,是一个多因一果、各种原因相互缠绕、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确保民事执行功能有效发挥的角度,探析破解执行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法院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当事人执行意识不够强,执法环境不够好,执结率不够高,"执行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法院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波 《观察与思考》2001,(11):36-37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的判决、裁定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执法环境的变化,“执行难”己成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经过上海各级法院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本市民事执行工作和执法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民事执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尤其是一些当事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部门和单位不配合、不协助,甚至干扰、阻碍法院执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社会各方面对此反映强烈。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不同层面去考量、去研究对策,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申诉难”,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中的高频词,在“两高”报告中也分别提到。更多的人寄希望于4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但是在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看来,破解执行难,必须明确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的监督权,以及对执行裁定的抗诉权。然而,这些并未写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老赖”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法院执行的“难中之难”。最近,浙江省一些法院探索出一条破解执行难的新途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法院执行难问题上“三箭齐发”,通过作出决议、强化监督和发挥代表作用,为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助力清障。截止目前,该市已清理未结执行案件7289件,占未执结执行案件的68.7%。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执行难仍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执行难成因复杂,单纯依靠法院运用强制执行手段已经难以彻底解决。今年8月13日,金山区23家执法单位及各镇、街道分管政法的领导在金山区法院召开区协助执行工作座谈会,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影响,更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理念的隐形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