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祝环  李永洪 《前沿》2011,(24):64-65
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的至高地位,我们的感性不能直观它,这使得"道"和康德的"知性物"概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老子的"道"是可以为我们所认知的,这一点又不同于康德的"知性物"。老子认为我们既不是用"心"来思维"道"的具体特征,也不是用感性来直观"道",而是用"心"来观照"道",也就是直观"道"。这样就和康德"智性直观"的概念有了契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康德认为人类不可能拥有"智性直观"。  相似文献   

2.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3.
张梅 《求索》2013,(4):117-119
"生道"思想是道教关于长生成仙之说的一系列理论建构的总称。早期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在阐释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主张"生"、"道"合一,赋予"道"以"精"、"气"、"神"等更加丰富的内容,并提出"太上老君"的概念,奉行"信道守诫"的宗教戒律思想,力证道教长生成仙之可能性与可行性,最终使老子自然之"道"转变为宗教神学化的长生久视之"道",为道教生命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是一种高度忧患意识。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相似文献   

5.
王强 《求索》2010,(5):228-231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内在本质、发展趋势和消亡途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资两利"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创新理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这一政策超越了劳资矛盾与冲突的"扩大论",提出了"调节论";超越了劳资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对抗论",提出了"合作论";超越了劳资问题根本解决的"暴力革命论",提出了"和平改造论"。  相似文献   

6.
李心记 《前沿》2012,(10):16-17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是探究生命理论的哲学家,其道之根本充分体现了生命本体之道。与孔子的道德理论不同,老子注重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他强调人这一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在其道论之中,他的思想以及人生价值取向是具有独到个性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而提出的生命"有""无"之论,使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了几点浅论。  相似文献   

7.
代璐遥 《前沿》2010,(13):47-49
金融危机把人们带入现实的困境,老子"归根曰静"的思想提醒我们,人生的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身陷困境的时候,应该懂得让我们的心超越于困境之上,尝试透过"得失之道"的辩证关系,跨越"有无之境"的困惑,用一颗"平常心",看到在困境背后所隐藏的希望和机会,从精神境界上实现对物质困境的超越和向生命本真意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顾秀丽说,人大代表"以百姓之想为想,以百姓之需为需"。顾秀丽是浦东新区第三届、四届人大代表,康桥镇汤巷中心村党支部书记。这事、那事最要紧的是百姓事自古以来,"百姓独大",作为代表该怎么做,才能对得起那些因为信任她而投给她庄重一票的黎民百姓呢?自当上代表的4年的时间里,她立足中心村、心想康桥镇,积极回应百姓的关切。  相似文献   

9.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11,(20):52-53
我们的话题可以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说起,孟子的这句话用的是文言文,我们要用白话文去理解它,必须懂得,这句话里包含了"意动用法",具体体现在第一个"老"字上,这个"老"字意为"以……为老",是个动词。  相似文献   

10.
克里普克系统提出的"信念之谜"不仅是当代语言哲学关于名称的意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对"相信"等认知范畴的哲学考察。文章从逻辑悖论视角出发研究"信念之谜",旨在借鉴逻辑悖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重新审视这一谜题所赖以产生的"背景知识",以期对专名的意义形成机制及信念语境获得一种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陈伟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党派工作联合办公室工作的新思路,即坚持"三个到位",促进规范化建设;建立"三个机制",强化程序化管理;落实"三项制度",保障制度化运行;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常态化推进的"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朱薇  孙奕 《中国人大》2011,(5):27-27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是"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提出,为培育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刻不容缓。"我国出口贸易去年已超过1.5万亿美元,但背后存在的各种‘蒙混过关’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容忽视,这导致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背负起‘低价’、‘劣质’的恶名。"涂建华代表说。  相似文献   

13.
杨洁涵  卢志民 《求索》2011,(2):121-123
纵观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研究的现存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虽已有较大拓展,但大都停留在对老子管理思想内容的简单归类和重新编排上,体系性研究缺乏。现有文献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本质一般都概括为"柔性管理"、"水性管理"、"朴治管理"和"道治管理"等,而基于"母亲管理"概念统摄下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基于此,本文将对老子管理思想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以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我们的研究认为,老子管理思想体系基本上由管理之"道"、管理之"德"与管理之"治"三部分组成,其目标就是达成"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文章最后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意义做出了适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15.
杨实生 《求索》2010,(11):250-252
光绪初年的"四谏"是清流中的佼佼者,赵尔巽抓住"四谏"都出身翰林这一特点,在《清史稿》中称他们为"翰林四谏",显然附会了清末民初时期对清流热捧的现象,难避杜撰之嫌。其实"四谏"并非因为出身翰林而出名,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作为清流中负气敢谏的人物而名噪一时,所以"四谏"实际上是指"清流四谏",只是慑于历史上把"清流"与党祸联系在一起,才不敢轻易使用这一字眼。"四谏"是指哪四个人?说法不一,陈宝琛和《涧于集》后序中的说法最为可信,他们提出张佩纶、宝廷、黄体芳和何金寿为"四谏"成员。  相似文献   

16.
本刊综述 《创造》2011,(6):33-33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全国千千万万城镇居民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喜讯,是实现全国人民老有所养的重大举措。"未富先老",这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挑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也随之成为老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田探 《求索》2013,(1):76-79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杰 《前沿》2012,(1):199-20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可以形象的概括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是"红旗车",文化企业是"驾驶员",先进文化是"方向盘",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动机",经济、科技、人才和文化体制是"四个车轮",文化政策是"路标",品牌文化是"快车道",文化产业法律法规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能越走越稳。  相似文献   

19.
徐唐先 《今日海南》2011,(10):40-41
财政是"庶政之母"。在当前防通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更加重视财政工作的"六性",努力提高财政工作的"四力",具体财政工作要"四做",这对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民生需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淑丽  王斌 《前沿》2011,(7):9-12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的四代领导人都把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投向大学生,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对大学生成才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到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再到江泽民提出"五点希望",以至胡锦涛提出"四个新一代",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引导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