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1,(4):4-4
据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庄严而隆重地宣布: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不可没、不可或缺。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树立新的立法理  相似文献   

6.
历程简述: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任务的提出、建  相似文献   

7.
立法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基础。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立法工作总目标。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屑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立法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地方立法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如何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邹捷 《楚天主人》2011,(4):40-41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  相似文献   

10.
我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视角,谈谈对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 回顾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立法工作提出的任务和目标,都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时光荏苒,又是一春。2011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程、重大意义和  相似文献   

14.
法律监督是维护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统顺利进行的强有力的保证。要健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律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主体,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普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律知识,促进各界的了解和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法制的荒芜中,重获新生的立法者满怀献身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神圣使命,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法制恢复重建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扎实推进文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于,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太高 《群众》2014,(12):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反映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和手段的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超越和突破。如果说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的话,那么法治体系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统一的体系,体现了法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庄严的宣告。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这是郑重的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若干立法层面构成,要解决立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应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