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和儿童权利保护工作是儿童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将“儿童与福利”作为儿童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进由弱势儿童群体的补缺型福利体系向更多儿童群体的普惠型福利体系转变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1,(21):37-37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表示,目前中国儿童保护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儿童保护的机构还不完善,没有一个专门做儿童保护的机构。现在的公安部下面的打拐办公室,还不是一个专门的机构,特别是不是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而且它的级别、层次、协调能力还有限。”他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6,(7):26-27
为认真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批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健康成长,结合遂宁实际,市妇联决定认真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现将工作方案制订如下:一、目标任务今年试点建立10个村(社区)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立和完善10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建立10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培养1000名巾帼志愿者,对1000名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解决1000件实事。二、具体任务一是建立示范点“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各级妇联要建立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4,(12):F0003-F0003
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儿童安全保护工作,将每年6月份定为儿章保护月,将6月15日确定为儿童保护日,努力构建关爱儿童健康安全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广泛宣传保护儿童理念,发起“保护我们的孩子一绿丝带行动”,增强父母的监护意识、教育机构的保护意识、公共企业的优先意识和社会成员的关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瑞典素有“儿童天堂”的美誉。长期以来,瑞典在未成年人服务和保护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理念、保护机构、保护立法和未成年人教育及行为矫正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研究和借鉴瑞典未成年人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对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9,(1):48-48
2008年11月28日,以“儿童安全、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为主题,由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儿工委办主办,四川省妇儿工委办、省妇联协办,雅安市妇儿工委办、芦山县妇儿工委办、芦山县妇联、芦山县教育局承办的“灾后儿童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芦山县举行。该项目旨在有效促进社会各界提高对儿童保护工作的认识,探寻灾区儿童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动灾区重建过程中建设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儿童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帮助家长、儿童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在5.12震灾后进一步树立儿童保护知识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9,(6):46-47
11月20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儿童日。设立该纪念日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为更广泛地引起国际社会对儿童生存环境的关注,今年,新华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8.
谢琼 《中国民政》2007,(2):39-40
流浪儿童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人们同情的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流浪儿童所做的一个特征概括,旨在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与社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4月30日,深陷困境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商克莱斯勒(Chrysler,香港译名“佳士拿”)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走过85载、曾经辉煌无比的克莱斯勒如今“美人迟暮”,只落得寻求破产保护的悲凉命运,折射出美国汽车业由盛及衰的变迁。克莱斯勒率先破产,其标本意义更是可圈可点可鉴,行业老三的今天也许就是老大或老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洪丰 《公民导刊》2012,(6):44-45
非物质文化溃产是一个群体的精神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历史瑰宝正面临后继无人、逐渐消亡的命运。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遗存,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目前一部有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法规正在酝酿并催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3,(10):F0002-F0002
为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百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守护童年”公益行动。“守护童年”公益行动以预防儿童被虐待和性侵为聚焦点,以母亲、家庭和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女童以及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搭建便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网络平台;通过调研、研讨,适时提出有关完善儿童保护及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利用多种方式,向家庭特别是母亲和儿童传播预防儿童受伤害相关知识;开通援助热线,重点为受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和其他救援服务;为受重大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紧急救助;培训心理援助人才,建立具有专业知识的儿童守护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1,(3):38-39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救助保护中心”)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主要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以及本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现有无法查清或暂时无法查清家庭地址的游泳儿童130多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2011年春天,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全部接回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项行动。新疆“接流浪儿童回家”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民政部多次在全国会议上推广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14.
钱晓 《民主与法制》2013,(23):30-32
儿童常被称为“双V资源”,既为人类最有价值的(vaIuabIe)、却也是最脆弱(vulnerable)的资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立法应当先行。执法应当可行。2013年6月26日,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公布了《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15.
说到留守儿童问题,人们都耳熟能详,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中国城镇化两拨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现实世界里还有一个目前仍被忽视的特殊群体——“都市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困难、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本文提出:要坚决贯彻“儿童优先”的原则;以“回归”取代“回家”作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目标;从制度上和机构上实现福利资源的整合;为流浪儿童提供专业化而不是简单化的服务;将救助中心的职能定位为转介机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2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针对普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话题,女童保护公益项目与团中央未来网联合主办了“女童保护两会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欧洋 《人权》2010,(1):46-49
2009年11月20日的“国际儿童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纪念日。这个由联合国发起成立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当天,为纪念儿童日,全世界先后举行了160场各种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新华社共同发起“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83个国家的927家媒体联合行动,进行连续24小时的环球文字和影像直播报道,通过讲述儿童的一个个生动故事,以及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新华社联合发布的《世界儿童状况》特别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9.
易谨 《青年探索》2013,(5):44-50
2009年,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推出了由中央政府发起的综合项目——儿童保护综合项目,该项目合并了现有的三个有关儿童保护的计划,大幅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培训和财政资助,并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儿童保护综合项目有助于中央政府/邦政府建立一个有效的儿童保护系统。在儿童保护方面,我国与印度同样存在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执行不力、资源贫乏、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印度经验成立妇女儿童部和推行儿童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多元化社会下,社会工作在介入儿童保护案件时经常面临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关于社会工作伦理问题的应对受到了学界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之争的深刻影响。文章聚焦以义务论视角下的绝对主义和目的论视角下的相对主义作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保护伦理研究的两种进路,从问题评估、干预实践和关系维护这三个服务过程的核心环节分析了当前儿童保护社会工作中的伦理挑战,即“儿童虐待”定义模糊、介入优先权抉择困难和专业关系界限难以裁量。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一,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确认虐待时应采取绝对主义的方法,以儿童的经历和对儿童的影响为重点,而不是以施虐者的意图;第二,在确定服务如何应对伤害事件或情况时,采取相对主义的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探索更为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之上制定儿童保护计划。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寻求不同理论取向的调和,将价值理念与实务更好融合,以此应对儿童保护中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