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苹果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 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 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 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 们的影响。信发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收 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 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 苹果。 这两封信,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 名人士写来的,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 刑的犯人写来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涉及PAE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以发明专利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业界关注,世界范围内诞生了众多专利运营公司(NPE)。2013年6月4日,美国白宫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专利投机活动【1】。同一天,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了名为"专利主张与美国创新"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专利主张  相似文献   

3.
总统之梦     
亦明 《政府法制》2013,(8):29-29
难以想象,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的巨型办公桌后面,高大的转椅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不是总统的儿子或其他什么亲人,他是美国“新一任总统”,正等着处理事关美国甚至全球的重要事务。  相似文献   

4.
2017年4月10日,美国白宫玫瑰园,49岁的尼尔·戈萨奇宣誓就任美国历史上第101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已故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至此,空缺近一年的大法官职位再次补齐,特朗普时代的“九人”诞生了. “九人”的叫法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翻译的一本人物传记.2010年,他翻译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杰弗里·图宾写的一本介绍1990 ~ 2007年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人事更替、判决内幕等故事的非虚构图书中文书名,将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称为“九人”.  相似文献   

5.
1962年春的一天,美国白宫邀请《麦用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参加一个由总统肯尼迪为美国著名作家举行的宴会,凡是受邀者都可以偕家人前去. 能到白宫参加总统宴,这是一份极大的荣耀,但塞林格并没有当即给出同意前往的答复. 两天后,肯尼迪总统的夫人杰奎琳直接将电话打到塞林格的家里,再次邀请.当时,塞林格的女儿皮基正好坐在电话机旁,当她得知对方是美国第一夫人,代丈夫来邀请塞林格出席宴会时,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赶紧把正在房间里写稿子的父亲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成功者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25倍。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做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表示,奥巴马总统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保证,美国现在没有监听默克尔的电话,以后也不会。 在被 问及美国间谍机构以前是否无意间窃听过默克尔的通信时,卡尼没有否认。  相似文献   

8.
南黎明 《政府法制》2013,(17):21-21
据英国《大都会》网站报道,美国马里兰州创立了一项全新的税收:“雨水管理费”。单从字面解读,这绝对是一项可以让人抓狂的税收,几乎可以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头税比肩了。  相似文献   

9.
2015年3月中旬,曾在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主政期间担任美国特勤局总统保护组特工的美国白宫保镖艾米特出版其回忆录《一臂之遥》,披露自己的保镖生涯。1955年,艾米特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盖恩斯维尔市。他将特工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目标的原因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事件。那一年,艾米特只有8岁。"在敞篷车后座上,特勤局特工克林特·希尔竭力保护肯尼迪夫妇,  相似文献   

10.
孙建勇 《政府法制》2014,(27):46-46
2013年4月1日上午,美国白宫副高级顾问大卫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当天下午,奥巴马总统将发表重要讲话,届时请大家关注白宫官方微博. 下午,很多人打开白宫官方微博上的视频链接,出人意料的是,出现在讲台旁的人并不是总统奥巴马,而是一个脑袋圆圆的黑人小男孩.只见他从讲台后探出头来,面带微笑,镇定地对着麦克风说:“看来你们等待的是其他人.祝大家愚人节快乐!我是孩子总统,希望所有人有愉快的一天.”随后,他高举双臂,高声说:“我入住白宫了,我在这里,和平万岁!”说完,他熟练地走下讲台,快步朝着门口走去,那神态俨然总统模样.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48-48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相似文献   

12.
6月4日,为提升高新技术专利创新水平,美国白宫宣布了一系列行为和举措来限制专利海盗或专利非经营实体(PAEs)继续蔓延的态势,共包括五项行政措施和七项立法建议。同一天,国家经济委员会与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PAEs与美国创新"的报告。报告发现了这类公司给国家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域外法治     
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特色爹妈,难为美国法律》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事情是这样的,关国爱荷华州21岁的中国留学生唐鹏被控于3月29日以租房为借口强奸女房主被捕。其父母随后赶赴美国。试图用金钱贿赂受害人让其改变口供,不料却把自己也卷进了官司,爱荷华州警方据此拘传唐鹏父母准备提起诉讼。我马上查看了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果然此事在美国引起舆论一片大哗,更有媒体将其解读为“拿钱摆平一切的中国人的那一套,在美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14.
在2013年我刊的年度盘点中,华为诉美国IDC公司垄断案是一个热点问题.2014年,让我们来看看IDC与中国国家发改委之间的较量. 这场较量可以追溯到2013年夏天,在前两年那个炎热的夏季里,国家发改委接到了关于美国IDC公司的举报信息,举报信息反映出IDC公司涉嫌对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收取歧视性高价的专利许可费,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6月对IDC公司立案,正式启动反垄断调查.  相似文献   

15.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5):51-51
2011年7月3日,美国国庆日的前一天,我与张骐教授相约,去波士顿市政厅游览。之前,我们听说市政厅周围有一个露天的大屠杀纪念馆,是为了缅怀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而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如果说,这样的纪念馆设在以色列,是顺理成章;就算设在德国,也是理有同然。设在与屠杀犹太人毫不相干的美国,就难免让人觉得奇怪了。  相似文献   

16.
亦明 《政府法制》2014,(23):8-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我和34岁的美国人戈尔德新婚不久,就从中国回到他在美国圣地亚哥的家。稍加安顿,我们赶到底特律,接回了戈尔德与他的前妻萨里生的儿子、被祖父母带了一年多的小海曼。"我一定要让他懂得什么叫限制" 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我和戈尔德见到了他的儿子小海曼。果然,和小海曼刚见面,他就奇怪地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妈妈。"他说:"NO,你没有生我,你不可能是我的妈妈。"我只好说:"我叫邵虹。"他立刻很认真很礼貌地伸手和我握手:  相似文献   

18.
总裁书架     
《法人》2014,(11)
正《资本主义大变形》作者:(美)戴维·斯托克曼译者:张建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98.00元内容简介:美国白宫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前主任斯托克曼谱写了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盛世危言: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发生深刻蜕变,蜕变成为权贵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蜕变成为投机赌博资本主义,蜕变成为贫富两极分化的"拼爹资本主义"。如果没有全局性的深刻变革,美国资本主义必然深陷泥潭甚至完全衰落。  相似文献   

19.
人有的时候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是谁?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反思,或者也可以说,是人在给自己进行一个定位。答案可以非常丰富,但是我想,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和他的职业有关联,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一个人一生在干什么。我,是一个律师。我是杨仲凯律师,这个概念模糊而又具体。我心目中的律师是怎样的,其实也可以归纳为,我,对自己怎样去要求,自己的人生怎样延展,怎样活下去。在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本真的我和作为一个律师的我,撕裂成为两个人,一个是思考者,一个是游走在时光里的践行者,这种自我的要求,让两个我互相成为镜子,相互对照,试图达成一种完美的统一。我想,完成“我心目中的律师”的命题,叙事可能远比论说生动,不如就写一段往事吧——  相似文献   

20.
<正> 首先指出的是,我这里使用的统计和美国的统计存在着无法比较的地方,我用的关于苏联的犯罪统计,是有罪判决的统计,而美国的统计则是根据警察掌握的犯罪数,其中通过判决的仅仅是一部分。只是刑事杀人的被害者数字的统计,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较的。1976年在苏联被犯罪者杀害的人达15,878人,美国是18,780人。按人口每10万人平均数来看,二者相差不大,即苏联是6人,美国是8.8人。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刑事犯罪方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