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惑侦查"是一块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其实中国的政治家,很早就发现了这块臭豆腐的妙用,并作出了不同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6):46-46
床前明月光,鸭血粉丝汤。人比黄花瘦,犹记红烧肉。朱门豆腐臭,胜似吃排骨。——臭豆腐 清水出芙蓉,玉米也开花。——爆米花  相似文献   

3.
金文 《政府法制》2013,(32):14-15
毛泽东和张文秋是双重亲家,张文秋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在中共高层,像毛张这样的亲家,还有几对。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形成,一方面与时代紧密相联,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直接有关。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民族自信心在内容和实践上有新的发展。毛泽东民族自信心具有继承性、科学性、人民性等主要特点。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学习毛泽东民族自信心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毛泽东政权建设思想的几点体会鲁士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的政权建设思想,倍感亲切,教益甚深。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更好结合,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死刑思想高格关于刑罚的论述,是毛泽东刑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死刑的论述又是毛泽东关于刑罚论述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刑法学史上,对于死刑制度存废与适用范围大小问题,存在着各种争议。在我国尚未公开产生死刑存废之争,但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是存在...  相似文献   

7.
冯锡刚 《政府法制》2014,(32):37-37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商标抢注:中国名牌走向世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法  晓言  明文 《法庭内外》2007,(11):4-8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的“王致和”臭豆腐产自德国、喝的五粮液来自韩国、打着正宗赖汤圆的包装上标着“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你会是什么感觉?这样的假设并非耸人听闻。近期,国内知名老字号商标连连爆出在海外遭遇抢注.而按照国际贸易规则,抢注者可以打上我们的商标行销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马勇 《政府法制》2010,(5):40-41
梁漱溟与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毛泽东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是有关工人和农民的待遇差别,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就是梁漱溟所说的“农民生活在九天之下,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也就是毛泽东批评他以农民运动专家的身份教训中共进城后忘记了农民兄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世界性的伟人,如今世界上很少有不知道毛泽东其人的。但在1930年之前,国外没人知道中国有个毛泽东。那么,是谁最早向世界介绍了毛泽东?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很少。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党史资料,发现最早向世界介绍毛泽东的人是瞿秋白。  相似文献   

11.
陈益南 《法治纵横》2014,(10):53-57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的《延安日记》记录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而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39-39
1945年8月,毛泽东决定去重庆谈判时,李克农非常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在护送毛泽东上飞机时,李克农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毛泽东笑着对李克农说:“克农啊,男儿眼泪不轻弹嘛!你怎么用成豆豆送我呀?”一席话说得李克农不好意思,赶快抹去了脸上的泪花。李克农派出最强干的警卫陈龙担任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并指示重庆的秘密党组织和情报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毛泽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1):12-12
众所周知,在毛泽东时代,我国廉洁状况之优,有口皆碑。条规简约,却令行禁止;杀人不多,却警钟长呜。毛泽东反腐败为啥游刃有余?笔者以为,毛泽东反腐败如同研习中国书法,讲究“字外功”。以笔者之见,毛泽东反腐败主要有五大“字外功”:  相似文献   

14.
他在危难中指挥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曾两任国共谈判的国民党首席代表;他曾多次以口头或书面意见的形式,对蒋介石作逆耳之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四次向毛泽东直谏,一谏毛泽东,国名沿用至今;二谏毛泽东,国旗沿用至今;三谏毛泽东,人大代表视察制度沿用至今;四谏毛泽东,使宪法更完善了。他就是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  相似文献   

15.
张全仁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5期上著文《一部科学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的理论专著——读辛国恩等同志的专著(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说,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新产生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的思想,但一直没人对之研究、整理,使之上升为系统的改造罪犯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界才开始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研究。2003年由辛国恩牵头,成立课题组,开始了部级重点科研课题“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的研究,其最终成果是2006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16.
王香平 《政府法制》2011,(23):14-15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7.
著名律师史良(1900-1985)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她从三十年代起,从事律师职务,为搭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史良曾两次与中国妇女联谊会理事们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此外,她还单独由邓颖超指间去求精中学会见了宅泽东和周恩来。在会见中,史良向毛泽东讲了重庆方面的一些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很仔细聆听,并不时插话。史良说,蒋介石这个人是不可靠的,我们在谈判上不能上他的当。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表示对此早有准备,请朋友们放心。这次会见,给7史良以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8.
孔令铜 《中国监察》2010,(10):60-60
报载,毛泽东曾与时任湖北省委秘书长的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高广瑞在毛泽东整个思想体系中,毛泽东的法律思想虽然不象他在政治学、军事学中那样著述丰厚、博大精深,但他的法学思想与其政治学思想密切联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研究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理论成就,继承它的精华,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20.
透过毛泽东的自述性文字,我们发现,毛泽东最强烈的人生体验莫过于沉重的压抑感。作为其独特人生体验的心理投射,毛泽东在执政时期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始终渗透着扶弱抑强的治国理念。毛泽东扶弱抑强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给后来的政策制定者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