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明 《政府法制》2012,(14):15-15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除了洪武皇帝的头衔之外,民间还给他封了不少头衔,“植树皇帝”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年秋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眼睛发蓝,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2.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3,(11):18-18
在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籍贯考尤岩,吉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随着这首凄怨的凤阳花鼓在全国的广泛流传,安徽凤阳便被看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比如《辞海》便说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人”。...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5.
相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有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长治久安。 小葱豆腐一青二白, 太祖康政万岁千秋。 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由于长年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灾荒连连。可那些借起义当上了大官的人,忘掉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贪如狼、凶似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原是个出生贫苦的人,他了解民间疾苦,下决心治一治腐败之风。这一天,恰逢皇后生日,文武百官备足贺礼齐来争完贺寿。宴席上,当百官们面对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萝卜、韭菜、豆腐时,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新的王朝,需要发行新的货币,朱元璋计划在国库里把元朝的钱币溶化重新铸造。无奈,元朝撤退的时候,搬空了国库的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朝将军、宰相、一帮老臣都接到皇帝的命令:想办法,找银子。  相似文献   

7.
伊名 《政府法制》2010,(20):54-54
"四菜一汤"相传为名太祖朱元璋首倡。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天灾,各地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仍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际,有意摆出粗茶淡饭宴客,以此提醒文武百官当节俭度日。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  相似文献   

8.
亦铭 《政府法制》2011,(2):13-13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个饱读诗书的风雅皇帝。在《元诗选》中就选有他的名诗《自建康之京都途中偶吟》,诗日:“穿了毯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两三点露滴如雨,五六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这首诗流畅明快,意境清新,吸引了后来在南京当皇帝的洪武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2005年。伴着新年的钟声,我代表本刊编辑部向为国秉公执法的检察官和所有关注检察事业的人们送上绵绵祝福!2005年,《人民检察》杂志改为半月刊,徐建波主编要我为之撰写新年寄语。我想了好久记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大臣讲的“水井”的故事。朱元璋出身农人,靠农民的力量征服天下,当了皇帝,面对贪官横行,他用农民的思维算了一笔账。他告诉大大小小的官吏,老老实实地为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农民守着自己的“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如果一个官员守不住自己的“井”,天天嫌“水井”不满,…  相似文献   

1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是由于出身寒门,故上台后对廉政很是重视。史载马皇后寿辰时,朱元璋把盛大国宴搞成“四菜一汤”请百官品尝。“朕请众卿先尝萝卜,多吃萝卜宛如多吃人参,可防腐治病,延年益寿;二尝韭菜,韭菜又青又长,吃了多想百姓得人心;三尝青菜,一青二白,两袖清风好为臣相;四尝豆腐,豆腐清白,公正廉明如日月,永保吾朝江山不变”。在劝廉的同时,又毫不手软地惩贪。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被处以极刑;驸马欧阳伦私贩茶叶被赐死;将军蓝玉骄横跋扈被砍头示众。笔者才疏学浅,对“忆苦饭”始于何时,起于何人无从考证。但…  相似文献   

11.
戏迷朱元璋     
邓小秋 《政府法制》2013,(17):38-38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沦落街头,乞讨度日,因而对于“草根艺术”的民间戏曲非常熟悉,也相当喜欢。在他登基以后.仍常以看戏作消遣。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推行用严刑峻法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典治国”政策,是朱元璋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朱元璋用重典治乱世不仅表现为扩大了惩治反叛、大逆等罪的范围和加重对“贼盗”等财产性犯罪的量刑,而且表现为严厉制裁贪赃枉法的官吏以及刑罚手段的极端残酷。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典治吏”与惩治贪污贿赂就  相似文献   

13.
<正>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开国皇帝,传奇的经历让他对基层治理有着独到见解。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基层治理既需要法律规制,也需要礼乐教化。朱元璋赞同这种刚柔并济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礼乐教化深入基层以后,非常容易沦为形式主义,甚至被束之高阁。为此,朱元璋在“礼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恢复了传统的乡饮酒礼制度,并对其进行了转化和创新。这一探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15.
白羽 《政府法制》2014,(2):25-25
《明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 1376年,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长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万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赵玉环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目睹了元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大厦倾覆的过程。他创建大明以后,针对官吏贪污受贿的严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制定了惩治贪官污吏的法律。洪武初期,朱元璋进行了大量健全法...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电视台8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的朱元璋是个多侧面、个性鲜明的人物。他有能力,有心机,善用人,在意民心,又是个有极端权欲、残暴而心狠手辣的君王。笔者且不去评说他的功过是非,仅就《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朱元璋反腐反贪作一番评说。或许因为朱元璋是贫苦出身,他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骨子里有一种仇恨贪官污吏的心理,对大富豪胡××不仅让他破财伤筋,还要戏弄他一番,差点就要摘掉他的人头。在坐上龙椅之后,他对腐败、对贪官的处置,不可谓不狠,反腐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不管高…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拱桥和钓鱼一次,解缙伴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皇帝走在前面,登上一座石拱桥时,问道:“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立即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皇上颔首而笑。走至拱桥中点,马上要下坡了。这时皇帝又问:“现在怎么个说法?”解缙趋前答:“皇上,这是后边比前边高。”  相似文献   

19.
孙渝 《中国律师》2010,(2):62-62
刀尔登先生有言:历史爱好者喜欢的一个题目,是“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自己想像中的身份。要是想当皇帝,清朝最适合你;要是做农民,哪个朝代都差不多。文人喜欢宋朝,士兵怀念晚唐或五代。如果想当宦官呢?这不太像个好志愿,不过,万一真有人心怀这样的抱负,我建议他回到明朝。  相似文献   

20.
说起“警示教育”,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这位出身贫贱的君主,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为严惩腐败,以儆效尤,他挖空心思,发明了一种名叫“剥皮实草”的酷刑,规定凡犯赃银60两以上者,都将其皮剥下填充谷草,然后摆放在府衙大堂之上,使后任者见之心惊胆寒,不敢再贪。依笔者所见,这种“警示教育”之惨烈可谓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然而,即便这样收效又如何呢?不妨借用朱皇帝本人的话来说明。史载,在其晚年,面对贪污肆虐,贿赂横行的局面,他无计可施,唯有叹息:“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如此看来,“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