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载,春秋战国时期执掌晋国刑狱的大法官李离,因不慎误听下属不实之辞而错杀了人。于是,他把自己拘禁起来,请求死罪。晋文公说:“官职有贵有贱,所处的刑罚也有轻有重,下属官吏有罪,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没有让位给下属,我领取的俸禄多,也没有给下属分享利益。现在我误听失察,错杀了人,却把责任推给下属,我没听说过  相似文献   

2.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典狱长官,一向秉公不阿,执法如山。据《史记·循吏列传》载:有一次,他在审阅过去的案件中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便立刻脱下官袍拿着绶印,让卫兵把自己捆绑起来,到晋文公处请判死刑。晋文公见了,慌忙下座为他松绑,说:“官职既然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再说这件案子是下面官吏弄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责。”李离长跪不起,说:“臣下占据的官职最大,从来也不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的俸禄最多,也从没有分给下属一点利。今天我有了过错,难道就可以推卸给下属了吗?请判处死刑吧!”晋文公听了,不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法官错判了案件,是要受到刑罚处罚的。如果将无罪判为有罪、轻罪判为重罪,叫作“入人罪”;将有罪判为无罪、重罪判为轻罪,叫作“出人罪”。根据其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又可分为故入人罪、故出人罪和失入人罪、失出人罪。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一位叫李离的法官,秉公执法,善于审理疑难案件。但有一次却将案件判错,枉杀了无辜。之后,他将自己拘禁于狱中,并请求晋文公判处他死刑。晋文公非常爱惜这位难得的人才,有意为他开脱,将责任推给下属官吏。但李离没有领受晋文公的宽恕之意,认为自己错杀无辜,“失刑…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秉公执法公正断案的例子不胜枚举.“理有法,先刑则刑,先死则死”(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说的是古代司法部门有自己的律令,错判刑就抵罪,错判死刑就应抵命.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错判了犯人的死刑,李把自己捆绑起来,以抵死罪.文公说:“官有大小,职责不同,罪有轻重,这是下属人员处理错了,不是你的错.”李离仍不肯原谅自己,说:“司法部门有自己的法令,错判刑就应  相似文献   

5.
为“李离自刎”叫好戴兵《史记·循吏列传》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司法长官李离在审理一宗案子时,不便错判,误杀罪不该杀者一人。按晋律“狱吏失刑则刑,失死当死”的规定,李犯的是死罪。李懊悔不迭,他一面令手下将自己关进狱中,一面请求主公对他秉公执法。可是晋文公...  相似文献   

6.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7.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  相似文献   

9.
钟芳 《政府法制》2012,(17):49-49
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他发现有小偷光顾他的茅屋。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他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禅师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自己的屋门口,他非常高兴,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10.
律师幽默     
战争已经结束律师幽默一位先生找到神父:——您听我说,神父,我想向您仟悔,因为……——说吧,我的孩子,我以一个神父应有的慈爱听你的仟悔。——那好吧,神父。在战争期间,我……掩护过一个被纳粹追捕的人。——这是好事,不是罪过。——我是说……我把他藏在我的地窖里,每天让他付我11500法郎的租金。——你为了这件事……——是的,……而且……你明白吗?问题是现在我很后悔。我……一直没有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猪肉涨价了律师幽默两位太太闹到法院。甲要求法官对乙罚款200法郎,因为乙骂她是猪。“法官先生,上一次我同样骂人家…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12.
作案工具     
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歹徒。 歹徒:“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 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 歹徒:“是的!” 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 歹徒:“为什么?我没有罪!” 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 经脸只能为我们指点一个方向,却无法为我们指点一个出路。 口阿呆作案工具~~  相似文献   

13.
要命的钱袋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一张床都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突然,在穷人的旁边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好吧,我让你发财。我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相似文献   

14.
害怕送礼     
晓敏 《公民与法治》2013,(13):48-48
王青刚分到乡里当干事员的时候,某天回老家探亲,看到堂屋门口拴着两只大红公鸡。他那七十来岁的老母亲指着这两只公鸡对王青说:这是前院你三叔送来的,让你掂回城里吃呢!我不要,他非留,推搡了半天,也没能让他掂走。你三叔送来两只鸡,是有事求你呀,他是残疾人,应该能吃上低保的,可是村委会主任把低保指标都给了他本门人了,真正的残疾人没有份儿。他听说你来乡里工作了,应该能和村主任说上话,看能不能活动活动,帮他说句话……  相似文献   

15.
潍河  崔亮 《政府法制》2009,(9):26-27
2009年3月16日,当看到风尘仆仆的老父亲再一次来到监狱看望自己时,昔日的台球名将李峥禁不住泪如雨下,他懊悔地说:“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我不该那么刚愎自用死不认罪,是我自作自受!”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8,(2):40-40
问:春节期间,我虽然发出了3000多元的“红包”,但我儿子(12周岁)也有不少进帐,收到了4000多元的压岁钱。我动员儿子把这笔钱上交,但他只同意交出一半,另一半由他自己支配管理。我认为.2000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小孩子自制力不强,管这么多钱会出事的,于是坚持要他全部交出来。儿子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没有权利收走。”请问: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  相似文献   

17.
幽默     
《政府法制》2013,(21):33-33
知足 孙悟空找玉帝去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说:“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18.
邻居被骗15万元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冯义飞近半年来一直“很闹心”,他到现在都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而且是被曾经接受过自己帮助的人骗了。“我很不愿意相信他在骗我,因为我曾经帮助过他,谁骗我他都不能骗我!”冯义飞说。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月15日,农民吴庆水怀揣着2000元钱,来到县城购买结婚用品。当他行至一偏僻处,突然一年约60岁的老框跪在他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J\兄弟,我是从四JI陈这里做银元生意的、没想到刚下车,皮包便被人偷了,现在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请你行行好,多少给点钱吧。”吴庆水转身欲走,却被老人拉住:“小兄弟.我这里有30枚银元是60元一枚买来的,为了回家,就算是我破财,按每枚30元卖给你,同情同情我一个老太婆吧厂一听有如此好的买卖,吴庆水动心了。但他怕很元是假的,忙说:给我看看。”老姐站起身,颤抖着双手,好不…  相似文献   

20.
近读《史记·循吏列传》,其中“李离自罚”的史实颇令人深思。春秋时,晋国狱吏李离审理一案子不慎误判,杀无辜一人。按晋法中“不当死者被杀,狱吏要抵以性命”之规定,李犯的是死罪,他懊悔不迭,为谢罪天下,他一面令手下人将自己关进狱中,一面请求主公对他秉公执法。可晋文公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