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少武 《人民检察》2012,(15):63-65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公诉、审判被视为三个基本环节,作为检察机关重要职能之一,公诉工作则是侦查活动与审判活动的重要联结点。为此,有必要以修改后刑诉法为切入点,充分理解修改后刑诉法视野下公诉工作的新特点和对公诉工作的新要求,探讨公诉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既革故鼎新,又秉鉴持衡。一、修改后刑诉法视野下公诉工作的特点修改后刑诉法对公诉工作规定了新内容,相应地,未来的公诉工作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对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都作了修改完善,还新规定了四个特别程序,这些都对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它既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更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试就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如何应对修改后刑诉法带来的挑战,实施好该部法律作些探讨。一、修改后刑诉法给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修改后刑诉法给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一)细化了逮捕条件修改后刑诉法第 79 条将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条件细化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  相似文献   

3.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整个审判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之一,是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和判处刑罚的关键阶段。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公诉而言,修改后的刑诉法恢复了卷宗移送制度,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增设了庭前预备会议,设立了关键证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大修改。公诉工作将面对法条修改后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本文试从公诉角度浅议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公诉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胡亮 《法制与社会》2012,(30):123-124
2012年刑诉法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对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刑诉法的修改既给出庭公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所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制度进行修改,对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程序予以完善,还新规定了四个特别程序,涉及十余项公诉工作.这为公诉工作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周红 《法制与社会》2012,(34):248-249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修改给公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应对新刑诉法,构建简易程序案件新的公诉模式,需了解简易程序发展演变历程,结合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以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建立认罪答辩协商机制、采用集中办案制度、科学简化程序公诉模式,依法行使公诉职能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7.
袁丹君 《法制与经济》2013,(8):20-21,23
为了解决当前司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大,影响司法效率的问题,新刑诉法专门针对简易程序作出了几处修改,这一举措,有效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提高司法效率,优化了司法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试从新刑诉法的修改要点分析,辩证地看待修改前后给公诉实务带来的挑战,积极探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改后刑诉法对简易程序做出了两点重要修改,一是扩大了简易程序的范围,二是规定对简易程序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海淀院)以简易程序(全部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案件)提起公诉的案件约占60%.对这部分案件检察机关过去一般不派员出庭.刑诉法修改使出庭工作乃至整个公诉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成功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当前公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一、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诉讼监督带来的机遇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同时也对与简易程序相关的诉讼监督制度作了相应的修改,对检察机关来说,这既是重要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它对公诉工作和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程序自觉是对法定程序的自我觉悟和觉醒,程序自信是对法定程序的本质和价值功能的深度认同,并积极追求其实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面对修改后刑诉法带给公诉的新挑战和公诉实践中存在的理念滞后、定位欠缺、思维单向等问题,公诉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需要通过把握程序价值,调整公诉模式,完善公诉机制等路径树立和增强程序自觉与程序自信,进而积极将新的挑战转化为在新的法律制度要求下提升公诉水平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张乐芸 《法制与社会》2013,(31):157-157,161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进一步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公诉部门在将来的工作中势必面对大量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如何更好的履行职能,让公诉工作及时的与修改后刑诉法相衔接,保证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和诉讼监督工作顺利开展,是各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胡玉 《检察纵横》2012,(9):30-31
这次刑诉法修改,就检察工作而言,涉及到公诉的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影响广泛而深刻。这既给公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公诉部门的执法观念、执法能力、执法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全省公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修改一大变化就是将简易程序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修改为"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随着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应对简易程序修改对公诉工作带来的挑战成为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刑诉法17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新刑诉法第210条将原刑诉法175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检察员出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其刑事立法依据是基于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三机关相互关系、司法公正等因素的考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通知》,要求新刑诉法正式实施前,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配合法院,增加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出庭率。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其存在争议的真正原因是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协调与矛盾,应对基层司法处境现状保持应有的关注;在该刑事法条在司法适用中,要对司法公正和效率之间存在问题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又能提高司法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的修改为公诉庭前准备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检察机关面临着量刑建议、非法证据排除、庭前预备会议和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的挑战,传统的公诉庭前准备工作不足以满足新刑诉法的要求。从我国的司法现状来看,重定罪、轻量刑的理念依然存在,非法取证现象虽然大为减少,但证据瑕疵现象较为普遍,庭前预备会议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显现,证人出庭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公诉庭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重视量刑公诉准备,坚决排除非法证据,认真补正瑕疵证据,灵活应对庭前会议,积极建构证人出庭的配套机制等方面工作,以达到新刑诉法对公诉人出庭履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6):294+298
2012年新刑诉法规定了卷宗移送制度和轻微刑事和解制度,新设立了审判庭前预备会议和关键证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同时对简易程序进行了较大修改,这些改变涉及到公诉工作的诸多方面.然而,权力的本质即是责任,立法上的每一次进步,对执法机关而言即是一次全新挑战.作为行使国家追诉权的公诉机关,在新刑诉法颁布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每一名公诉人员当前应当关注并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撰写本文之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刘卉 《人民检察》2012,(14):38-40
如何应对以刑讯逼供为由的当庭翻供?如何解决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派员出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如何从公诉环节防止各地出现量刑差异?为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有效解决公诉实践中的上述问题与困惑,2012年5月27日,在湖南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公诉论坛将主题确定为"刑诉法再修改与公诉工作",来自理论和实务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从"证据制度完善与公诉工作"、"简易程序与出  相似文献   

18.
正刑事和解是刑诉法修改后新增设的制度。在西方刑事和解也被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一、新《刑诉法》中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在《刑诉法》修订之前,对自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已有相关法律规定,新《刑诉法》增设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从立法上明确了刑事和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侦查、公诉职能的立法完善陈国庆,张建伟,王振勇刑诉法颁布、施行十几年来,对于惩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证公安、司法机关行使职权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现行刑诉法中有些规定亟须修改。我们认为,修改刑诉法应当着眼于更有效地保证实体法任...  相似文献   

20.
公诉审查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原公诉审查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其他国家有关公诉审查的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刑诉法实施以来产生的有关问题,提出有必要保留和完善公诉审查制度,以实现公正审判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