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一天,年轻的军医丹尼尔突然接到一项命令,让他立即赶到白宫,面见林肯总统,总统有重要的任务需要他来完成。丹尼尔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向白宫赶去。在林肯总统面前,丹尼尔庄重地敬礼并报告道:“报告总统,中士军医丹尼尔奉命赶到,请总统下达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26):30-30
总统对美国人而言可谓“昂贵”职位,即便是卸任总统,仍然需要纳税人为他们的大笔开销“埋单”。这笔“赡养费”去年将近37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2,(1):12-14
即便没有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也注定充满跌宕和变数——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将进行全民公决以及地方、议会和总统的选举,有25位国家总统将在这一年产生。 美国的驴象之争、俄罗斯的梅普“二人转”、法国的“三剑客”,这些重口味大戏的后面是硝烟弥漫的群雄逐鹿。  相似文献   

4.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2,(11):10-11
“拳击手”VS“柔道手” 北京时间2012年5月7日,大选年的又一答案揭晓:法国社会党领导人佛朗索瓦·奥朗德击败现任总统萨科奇,成为法国新一届总统。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笔者应邀参加深圳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楼盘开盘典礼,这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在致词时读到:“前不久,温家宝总统……”。台下聚集着深圳各大媒体的记者,但这位董事长还是把“总理”读成了“总统”。好在这些媒体记者都是东家花钱请来的,不会把这个小错误报道出去。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谁是当今世界最风光的人?”最有可能的答案之一是“总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总统这个职业是个风险很大的活计。  相似文献   

7.
李建珍 《政府法制》2011,(30):42-42
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任总统去解聘一位民营企业的CEO。经济危机下的奥巴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也相应地成了被美围总统解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裳 《政府法制》2014,(17):5-5
福特:摔跤断送总统路 杰拉尔德·福特,1973年10月被尼克松任命为副总统,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福特当任总统。这位当年大学时代的橄榄球健将就任总统期间两次在公众场合失足跌倒,为他的形象打了不少折扣。  相似文献   

10.
50年后,奥尔福德终于向世人敞开心扉——19岁时,她曾是肯尼迪总统甜美的实习生“莱温斯基”。她把与总统之间发生的一切,定义为“一个奇特的爱情故事”,她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总统之梦     
亦明 《政府法制》2013,(8):29-29
难以想象,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的巨型办公桌后面,高大的转椅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不是总统的儿子或其他什么亲人,他是美国“新一任总统”,正等着处理事关美国甚至全球的重要事务。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甚至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最显赫也最容易如坐针毡的职务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但万人艳羡的美国总统并非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他同样经历过坐“冷板凳”的尴尬境地。一、历史上国会与总统的权力之争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基于对“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一西方广泛流传的政治信念的信任,制宪者们提出采取以权制权的方式,在政府内部实行分权。著名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也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不仅要彼此分立,而且要相互制约与平衡。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处于…  相似文献   

13.
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中国西安邂逅一名七岁的中国小女孩。“你很想看见我,是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干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民的”。“唔,……应该说是美国人民管美国总统”。这段对话最先刊载于《女友》杂志1999年第1期,后又经许多传媒传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克林顿对这名七岁小女孩说“是美国人民管美国总统”之时,我看不象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在公众场合刻意说出些言不由衷的话来做“政治秀”,而应当或多或少是他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许就是不经意之间向一名中国小女孩吐吐苦水。…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4):24-25
在美国,当选总统要进行的程序是:宣誓就职、发表就职演说和举行庆祝总统就职的游行。然而,尽管美国历史上已经产生了55届总统,但就职仪式并不是总能够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翻开美国历史,回顾过去历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人们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的“经典”片断。  相似文献   

15.
亦明 《政府法制》2013,(29):42-43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擅长幽默、欢迎幽默的民族。政治家具有幽默感,往往被视为精力充沛、反应机敏的智者。大凡美国历史上的杰出总统,没有一个是呆瓜似的悲剧演员,更没有一个是表情一贯严肃的“铁面”,他们都能够在适时让人们感受到快乐与机智的存在。关于幽默,美国总统林肯曾现身说法:“幽默是一种润肤膏,使我免遭许多折磨和痛苦。”  相似文献   

16.
飘飘 《政府法制》2011,(32):25-25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7.
1973年,美国发生了当时的总统尼克松竞选期间窃听水门大厦对手竞选总部的丑闻。按照当时的惯例,一般政府高官腐败案件,由司法部任命的检察官(美国总检察长常由司法部部长兼任)进行调查。但这次涉及到总统本人,司法部由总统领导,检察官又由司法部任命,其公正信不能令人信服,所以,当时国会一致投票任命了一位“独立检察官”调查此事。当时甚至有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相似文献   

19.
吹牛     
每天翻翻休闲类报刊,有关吹牛的漫画和笑话,可谓比比皆是。凭着记忆,试举几例:一、都在吹牛。詹姆斯遇到一个爱吹牛的妇人,她说:“詹姆斯先生,久闻您的大名,我从总统那儿听到您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和政治家。”“不,”詹姆斯说,“我从来就不认识总统。”“那就怪了,前天总统请我  相似文献   

20.
柔桑 《检察风云》2010,(5):44-45
据说,在美国,有两个人为其写信可以不写详细地址就可以收到,一位是美国总统,另一位,你只要写上“华盛顿DC 拉尔夫·纳德”就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