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某鸡场的鸡群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病变特征的传染病,从送检的鸡腺胃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S96,经电镜观察、直接血凝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S96符合冠状病毒的特征.ELISA检测结果表明,S96能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克隆抗体及多抗血清发生反应,腺胃组织切片在鼠抗S96血清、鼠抗IBV M41株血清及IBV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染色中表现阳性反应,阳性抗原主要存在于腺胃粘膜上皮细胞,上述结果提示S96在血清学上与I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省安阳等地传染性支气管炎 (IB)典型发病鸡群中分离出 1株该病毒野毒株 ,经鸡胚接种、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毒株鉴定后制成灭活疫苗 ,通过实验室检测及田间试验 ,该疫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推广试验其保护率在 94%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结构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前胃3个腺囊区的组织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每个腺囊区都可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较厚,含较多的黏液腺,腺细胞主要为黏液细胞,另有少量的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牛、羊真胃贲门腺中的同类细胞相似。无腺部的构造与非腺囊区类似,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明显;固有层薄、无腺体分布;黏膜肌层薄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双峰驼心脏组织结构的特点为:心内、外膜中含有较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心肌膜厚,心室与心房的肌束间均有数量不等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心室内膜中的浦肯野纤维间以闰盘连接,纤维里的原纤维较粗但松散,它们在闰盘处数量较多,并与闰盘垂直分布;心肌纤维粗大,其肌丝区间有丰富的成行排列的线粒体,线粒体嵴较长,甚至构成典型的同心板层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观察 2只雄性海南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 ,其消化管具一般的 4层结构 ,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 ,肌层发达 ,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 ,肌胃退化 ,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 ,有分支现象 ,未见中央乳糜管结构。肠腺的黏液细胞为圆形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无十二指肠腺。肝、胰的结构与其他鸟类相似。海南消化器官的特点可能与其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宠物犬犬瘟热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未治愈的8例犬瘟热病犬的肺、肝、脾、脑等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然后对切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浆包涵体,胃腺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胞浆溶解呈空泡状,在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浆包涵体,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肺泡壁结构几乎消失,少数变性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脊髓灰质中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溶解,神经细胞周围水肿,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淋巴小结不明显,有明显的萎缩,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豫北地区一些鸡场的鸡群发生了以腺胃肿胀为特征的传染病.采集腺胃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鸡胚传至8代以上时出现典型侏儒化和规律性死亡;鸡胚尿囊液经磷钨酸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有囊膜和纤突,圆形,直径90-160 nm的病毒粒子;未经处理的分离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此凝集能特异的被抗分离株超免疫血清所抑制.用分离毒株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保护率达100%.建议预防IB时用本地区分离株制成多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GIB) ,并分离出IBV JB9702 株,HA 效价为212,EID50 为10 -6.81/0 .2 m 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JB9702 + NDV LaSota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4~6 ,LaSota 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10~11 ;用IBV JB9702 病毒液1∶10 稀释后感染经IBV H120 弱毒疫苗免疫雏鸡,发病8/10 ,死亡3/10 。  相似文献   

11.
对 3只健康试验犬静脉滴注盐酸阿霉素 (按每千克体重 2mg的剂量 ,将盐酸阿霉素加入到 2 5 0mL 5 0 g/L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 ) ,每 4d注射 1次 ,连续 3次。静脉注射后 ,3只试验犬都出现心律不齐、血便症状。在试验进展到第 9、12和 13d时 ,3只试验犬相继死亡 ,剖检可见肠道出血严重 ,十二指肠尤为严重。用药后第 5和 10d试验组犬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同工酶、乳酸脱氢酶 1活性都升高 ,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不大。试验结果表明 ,在使用盐酸阿霉素的早期 ,盐酸阿霉素对心脏已经有一定的损害 ;从死亡时间上看 ,盐酸阿霉素对年龄偏大的犬毒副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孵化至 12~ 2 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 ,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 ,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 ,自 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 ;虽然脾在 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 ,但脾直到 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 ;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 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 ,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养鸡场分离到的85株大肠埃希氏菌,从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52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为61.1%;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均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能被D-甘露糖所抑制;对人、猪、山羊、乳牛、兔、犬、豚鼠、鸽和鱼的红细胞表现为不同的血凝(HA)和D-甘露糖血凝抑制特性;24株强致病菌中有79.2%的表现为盐凝集试验(SAT)阳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AKN)和菌必治敏感,对氯霉素(CMP)、先锋霉素(CTN)、卡那霉素(KAN)、呋喃妥因(NI)、氟嗪酸(OFL)、壮观霉素(SPT)、妥布霉素(TOB)、新霉素(NEO)、氟哌酸(NOR)、复合磺胺(SXT)和强力霉素(DOX)有较高敏感性,而对红霉素(ERY)、链霉素(STR)和磺胺异恶唑(SIZ)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肺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支气管动脉分布于支气管、胸膜、淋巴结、小叶间隔、肺动脉与肺静脉外膜、迷走神经鞘膜及气管腺周围,其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率MT(%)的均值为(33.30±11.03)%。肺外支气管动脉内皮下层无纵行平滑肌束,但进入支气管壁后其内弹性膜分叉并包绕纵行平滑肌束;中膜平滑肌结构较致密,外膜中含纵向螺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小支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的支气管小动脉,数量可达(120±51)条/mm2。虽然黏膜固有层与外膜中的支气管动脉管径相差较大,但中膜平滑肌的厚度却很相近。可见,成年牦牛肺内支气管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表明低氧对牦牛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牦牛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妊娠期牦牛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牦牛输卵管壁具有3层结构,分别为黏膜、肌层和外膜.黏膜上皮主要由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及少量基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妊娠期牦牛输卵管漏斗部和壶腹部分泌细胞顶部有突起,漏斗部分泌细胞的突起呈现2种类型:一种突起中不含核,细胞胞浆的核上区和突起中可见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PAS)反应阳性颗粒;另一种突起中含核,但无PAS反应阳性颗粒.壶腹部分泌细胞的突起均属第一种类型,峡部分泌细胞顶部无突起.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峡部固有层中含有浆液性腺.黏膜形成纵行的初级皱襞.漏斗部和壶腹部皱襞高而窄,分支多;峡部皱襞矮而宽,分支少.肌层主要由环形肌组成,从漏斗部向后,肌层逐渐增厚,峡部达到最厚.外膜为浆膜,在输卵管系膜处为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6.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脉灌注法观察了 1例初生东北虎胃和肠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胃、肠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的分支 ;胃十二指肠动脉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两支 ;回结肠动脉的结肠支分布于升结肠。  相似文献   

18.
用光栅光谱仪对健康双峰驼胃的腺体区和非腺体区粘膜层中K、Na、Ca、Mg、Fe、Zn、Cu、P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腺体区与非腺体区在元素含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皱胃贲门腺粘膜中的多数元素含量都和瘤胃3个腺囊区接近;皱胃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的相应元素含量较接近,而皱胃贲门腺区的元素含量较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