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鹏 《当代建设》2002,(4):32-32
中国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市场经济氛围已在祖国大地上初步形成。建筑设计创作亦从计划经济时代纯象牙塔走进了市场。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建筑师职能的理解,并对建筑师提出了更新的需求。这在建筑师的设计创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影响,反映在建筑师的创作、创收、责任等诸多方面。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一个称职的建筑师在完成建筑设计项目时都要经历过反复分析的创作性思维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建筑设计创作过程。经过建筑师们独具匠心的劳动,建筑设计方案才能既满足一切条件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2.
彭瞾 《小康》2012,(8):43
建筑界中有人认为,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央视新大楼和王澍的象山校区是城市建筑的两个极端,分别代表了现代与传统两种发展方向。在巴黎卢浮宫举行的本届"中欧跨文化高峰论坛"上,王澍与库哈斯展开了精彩对话王澍:您设计的央视大楼产生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背后隐含的问题是:中国的城市应该如何建造,城市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怎样?作为建筑师,您设计这个建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是想把北京建成像纽约那  相似文献   

3.
巴黎的魅力     
在巴黎我呆的时间并不长,头尾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可是无论在宽阔而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上静静地漫步,还是在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下仰首翘望;无论是在巴黎圣母院那震撼灵魂的钟声中驻足,还是在一碧如洗的塞纳河游览船上远眺,我的心灵始终都被一种东西所感动着。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是文化?是教养?还是理性精神?正是这样一种我一时无法准确回答的东西,构成了巴黎的魅力,并给我短暂的巴黎之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厦门很美。但当我的几位到过厦门的外地友人,以他们的视角、感受,把对厦门的赞誉从过去的自然风光美转向现在凸显的城市美、马路美、环境美、人也美……的时候,让我不由心动。我能否以记者的职业目光,撷取一些片断,对他们所言之“美”,再作一些填空补漏的解读呢?这就是5月我作厦门行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美国印象     
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出来,高速公路上各式各样汽车川流不息,路边偶见一些汽车旅馆式的小平房,却不见什么高楼大厦,难道这就是纽约?正疑惑之时,陪同告诉我,这只是纽约的郊区。果真,不多久一座座摩天大楼渐渐映入眼帘,一幅现代化大都市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纽约市的摩天大楼形态各异,楼的密度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6.
广州塔给广州带来了什么?荷兰KOW建筑公司的建筑师迪克·贝克林的看法是,"它会变成一个城市象征,一个简单、有力,容易辨识的形象"。而这种荣耀不仅属于静态的城市,从塔顶俯瞰广州已成为欣赏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个视角。巍然的高塔、绚丽的灯光,映照着脚下流淌的珠江,夜间广州塔点亮的,除了这座城市的雄心,还串起了关于城市历史和未来的骄傲。  相似文献   

7.
缪长青 《当代广西》2005,(10):27-27
没有人能否认,民工的确属于城市中的弱者,尽管这一庞大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中,相比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我是民工怎么了……我真的有点不服气……我们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一位年轻民工留在倾诉热线中的话,我  相似文献   

8.
问题大家谈     
我是驻小区的保安员,主要负责门卫执勤。任务就是清除一些小商小贩。我目睹着路边一溜小商贩,我怕了。这么多小商贩,可叫我如何清走?但是,我想,既然端起了这碗饭,就一定得把它吃下去。于是,我就以礼相劝:“同志,您好!按我们小区规定,你们是不可以在小区里路边摆摊设点的。您能不能往外挪点呢?“去你妈的?搬到你家啊!老子没空!要搬自己搬。”当头一棒,打得我头晕脑胀。我耐下性子继续相劝:“大婶,您也是得挪走,小区的一些制度您应该知道的比我多,我也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但出于我们的职责,您就做个让步,好吗?”没想那人…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有幸赴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既开了眼界也受了启发,有一种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觉。我们主要是在德国进行交流活动,走访了一些重要城市和若干大型现代企业。一个月的行程让我对德国有了一些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朱奕 《新东方》2000,(5):53-55
城市的雷同化是一种亟待纠正的不良趋 势。造成这一种状况的原因,是规划建设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 建筑师们想象力的贫弱。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它的建设 应当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条件,形成各自的个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事业上为何有那么多的勤奋的男男女女一蹶不振?那往日的美好希望一如昔日黄花呢?为何有一些员工贡献特大,而另一些员工的贡献又是如此之少呢?在当公司总裁的二十年间,我发现了员工们的成功具有相同方式,并且都具有共同的态度,这里是一些您需要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建筑行业是能耗与排放的"大户",对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据测算,全球每年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消耗的能源占总能耗的50%,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和水泥分别占全球使用量的60%和87%.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兴起,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也开始起步.上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率先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生态建筑是人和自然协调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工程理论正式形成.此后,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注重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广泛应用.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13.
快过年了,我所在的城市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线的便是贫困户,将在年前获得一些帮助。 我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食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我们看到露出棉絮的被褥,我们看到补了还漏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乎我们的想象。可是当我们循着地址推开又一户时,一时我以为,我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春节刚过,哈尔滨市沿街的一些低矮建筑的墙上,比往常显然多了点儿东西。是什么呢?一个个用白灰写的大大的“拆”字。或许是为了醒目,或是要提醒房屋主人的注意.有的还在“拆”字的后面写下一个粗粗的“!”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这是我国建筑业改革的一件大事,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师在国内外的社会地位,明确建筑师的法律义务和权力,提高建筑师的设计素质,发挥建筑师的社会作用,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已经和势将起到重大作用。注册...  相似文献   

16.
当沉睡了数百年的中国巨龙正展翅腾飞的时候,人口老龄化问题却悄然而至,似乎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记得14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出国旅游。那天,我和妹妹在奥地利一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色彩缤纷的建筑前拍照,当地一对老年夫妇静静地站在一旁,慈祥地看着我们,就像欣赏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7.
孟福贵 《前进》2002,(8):30-32
目前,在一些地方,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较为普遍,也较为突出。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两委”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到张小民同志生前所在的临猗县孙吉镇蔡村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师的社会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中国建筑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境外建筑师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要想尽快缩短这个差距,必须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用中国文化成就自我,用创新开创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春节前去了趟广州,在现代化的水泥建筑丛林的褶皱中,我发现了一些老广州遗留下来的“原生态”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寂寞的芬芳     
有一种芬芳只和寂寞有关。脉脉的,涓涓的,在我们的怀念里萦绕着黑夜的无眠。一个人远去了,他的灵魂在水上漂泊,他的传说年年让我们在一个叫“端午”的特殊日子里沿河而下,举着烛光,把饕餮的鱼儿呼唤。我们说:让他的生命安息,别惊扰他的梦,让他在我们的祈祷里漂得远一些,再远一些……我在一首诗里写下:没有人能认出我,因为我蓬头垢面。我走过一座座城市和村庄,和每一双被艾草熏染得星星般清纯的眼睛交谈,你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你凄楚的呼唤让我热泪潸然。故国何在?道路何其修远!人们啊,我爱你们。我的热爱更多源于帝王对我的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