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模糊语言学从理论的视角解释了语言的模糊性,为第二语言教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其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二语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真正内涵的思索,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材料的选择。介绍模糊语言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以分析模糊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革命性启发,提出: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要具有一定的模糊思想意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在模糊的语言中寻找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应基于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中(Stephen D.Krashen).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核心部分.我们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读的教学实践,找出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敏  尉亮 《前沿》2014,(1):195-196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情感因素会对于学习者的习得效果产生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影响学习者的主要情感因素着手分析,进而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怎样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关第二语言习得、认知法方面的研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可行性的重新思考。交际教学法理论的兴起,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的衰败,相反,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语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葛厚伟 《求索》2013,(5):268-268,198
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彭增安著述的《跨文化的语言传通》,2007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彭增安先生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化与语用、课堂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书中广泛吸取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对语言教学的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细致的探索,为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周洁 《桂海论丛》2005,21(3):95-97
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都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对课堂环境下的二语词汇的习得的过程和特点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过多依赖母语,造成了第二语言词汇能力僵化,从而使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学得和习得是两种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习得基础上,分析它们对外语教学法的改变产生的巨大影响,并详细叙述如何在外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得和习得。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华 《理论月刊》2007,(4):132-135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目的是发掘第二语言习得内在的规律,而教材的选择,内容难易的顺序,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应遵从这个基本规律,所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是必要的,如何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它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以及外语教师如何在课堂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进行充分有效地教学,促进新的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韩芸 《思想战线》2013,(Z1):268-269
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很强的干扰,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可以提出应对母语干扰的策略,最佳模态组合将有效抑制母语迁移的负效应,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本质上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二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内在和外在的诸多不同。从发展状况上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系统、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和考评体系,学科性较强。反观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推广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在对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拥有许多相同要素,但各自阅读过程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两种类似的认知过程在起作用,或是否有既适用于母语阅读又适用于第二语言阅读的处理策略。文章对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引起文化差异的因素,诸如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双语读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词汇量大小是学习者所学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表现。如何获取更多的词汇,扩大英语词汇量并有效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词汇?这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和第二语言研究者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附带词汇习得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阐述附带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证明附带词汇习得确实能帮助学习者增加词汇量,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免会形成文化上的冲突,具体到民族学生母语基础上的汉语学习而言,文化冲突源于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及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等方面,因此民族学生第二语言教育中文化冲突的化解可以从多元文化观念建立、寻求文化共性、学生的汉语兴趣培养、教师跨文化素养提高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纪学征  楼捷 《青年论坛》2007,(6):142-146
本文主要研究重述在交际型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中介语发展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重述的比较,本文阐述了重述根据其特点而隐/显性不同的观点并提出显性重述具有更好的语言纠正效果的观点.本文最后就显性重述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朱红梅 《理论月刊》2003,(12):92-93
多媒体辅助大学外语教学,是在缜密研究教学活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对大学外语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储存、加工、传播,从而达到大学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最优化。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基本规律,必将成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锦 《前沿》2013,(3):151-153
引经据典是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常用的方式,但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中华经典名句并没有成为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关注的重点。要想让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使用汉语引经据典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笔者以为可以在古代文学课上来完成这个任务。通过降低教材难度,突出经典名句教学,同时加以适当的表达训练,加强语用,一定能够让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更有收获,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谈经济法课的案例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既通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探讨如何把握和解决经济法教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案例教学成为经济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出既熟悉掌握财经知识又熟悉掌握经济法律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华 《青年论坛》2010,(1):149-151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应该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开发利用。文章提出电子题库建设的构想,讨论了对汉语教学与测试用电子题库的建设原则和未来电子试题库的基本功能,有助于今后在第二语言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测试和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具有深化和活化教材知识的作用,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其缺陷在于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操作和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提高。案例操作教学则是在案例教学基础上摸索的集案例分析、讨论、模拟、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其中动手操作和实践训练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京华 《青年论坛》2007,(2):123-12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传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英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促进语言的内化。英语课堂教学要服务于实践,为社会培养既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又通晓西方文化的涉外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