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15日,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分会"暴雨、洪水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旨在纪念"75·8"大洪水三十周年,总结这些年来气象、水文的预报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的进展,进一步提高暴雨、洪水的预报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暴雨、洪水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李利 《中国减灾》1994,4(3):52-54
台风、暴雨减灾对策研究(85-906-09)重要阶段性技术成果介绍“八五”攻关课题台风、暴雨减灾对策研究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昂生教授。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所属的业务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20多个单位的200多人参加了本课...  相似文献   

3.
1949-2012年的64年间,辽宁省发生暴雨洪水的年份有33年,而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连续性。2010-2012年已连续3年发生了致灾暴雨。暴雨致灾的主要原因是:引发山洪(局部地区伴有泥石流)、堤防决口以及洪水漫堤等。可以说,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804"暴雨洪水分析受台风"达维"影响,2012年8月3日0时至2012年8月4日17时,辽宁省平均降水量103毫米。其中西部(朝阳、锦州、阜新、葫芦岛市)平均降水量62毫米;中部和北部(沈阳、鞍山、辽阳、铁岭、抚顺市)平  相似文献   

4.
马鹤年 《中国减灾》1993,3(4):19-20
气象是为发展经济,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高、危害面广、灾情严重的灾害,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变异,不仅直接形成气象灾害,而且常常引发洪水、泥石流、风暴潮以及一些生物灾害,因此气象工作在减灾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事业是我国减灾和发展经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自80年代以来,加强了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现代化建设,积极拓宽服务面,建立健全减灾服务系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气象工作为增强  相似文献   

5.
1949—2012年的64年问,辽宁省发生暴雨洪水的年份有33年,而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连续性。2010-2012年己连续3年发生了致灾暴雨。暴雨致灾的主要原因是:引发山洪(局部地区伴有泥石流)、堤防决口以及洪水漫堤等。可以说,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交流及工作会议在密云召开“八五”攻关项目“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85—906)进展交流及工作会议于1994年5月20一24日在北京密云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检查本项目近两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8.
陈静 《中国减灾》2013,(7):44-45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城市的发展使城区局部暴雨频次增多,雨量加大;洪水径流量增加,汇流加快,洪峰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如采用完全防御外部洪水侵入的传统防洪战略,防御同样量级的外部洪水堤防的高度要成倍增加.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提高防洪标准,即便维持原有的防洪标准也很困难.我国的城市发展状况,决定了城市防洪不可能完全消除洪水灾难.所以无论从经济、技术或风险的角度,都需改变传统的防洪战略,主动适应洪水,与洪水和谐相处,实现城市的防洪减灾及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上游暴雨频繁,洪涝灾害严重,为防汛抗洪决策提供有力的预警报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必须研制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先进、经济和有效的天气警报服务系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减灾对策建议,防患于未然,达到减轻暴雨洪水灾害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社会用户和基层台站对暴雨天气预警报服务的特殊需求。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设计和研制成功我  相似文献   

10.
会议简讯     
由国家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学会等联合组织筹办的“国际暴雨学术会议”,将于1992年10月初在中国召开,其中1991年“中国长江、淮湖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预报、服务和防灾对策”将是其主要内容。各方面专家学者正在积极研究和准备,其中参加国家台风、暴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各单位正集中研究,以优异成果参加会议。“北京国际热带气旋灾害研讨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气象台预报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气象台预报水平综合评价宋英杰,李晓东(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大陆受季风气候和热带风暴的影响,全国1/3的耕地、2/5的人口和3/5的工农业产值处于暴雨洪水或风暴潮的威胁之下。自然灾害有其不可抗拒的一面,只有通过准确的预报和合理的决...  相似文献   

12.
2021年3月,澳大利亚遭遇60年来最大洪水;7月,西欧突降“千年一遇”大暴雨;8月,美国田纳西州遭遇特大暴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强降雨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全球各国的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城市安全等都将面临更大挑战。各国应规划设计新方法、新策略,未雨绸缪、加强预警,从健全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出发,重点补好本地区的防灾短板、建设“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13.
2021年3月,澳大利亚遭遇60年来最大洪水;7月,西欧突降“千年一遇”大暴雨;8月,美国田纳西州遭遇特大暴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强降雨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全球各国的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城市安全等都将面临更大挑战。各国应规划设计新方法、新策略,未雨绸缪、加强预警,从健全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出发,重点补好本地区的防灾短板、建设“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减灾》2013,(13):44-45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城市的发展使城区局部暴雨频次增多,雨量加大;洪水径流量增加,汇流加快,洪峰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如采用完全防御外部洪水侵入的传统防洪战略,防御同样量级的外部洪水堤防的高度要成倍增加。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提高防洪标准,即便维持原有的防洪标准也很困难。我国的城市发展状况,决定了城市防洪不可能完全消除洪水灾难。所以无论从经济、技术或风险的角度,都需改变传统的防洪战略,主动适应洪水,与洪水和谐相处,实现城市的防洪减灾及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的天气变幻莫测,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家要随时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此时正是暴雨泥石流的多发期.气象部门为做好暴雨分析和服务,规定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100毫米(含50毫米)及以上为暴雨,100-200毫米(含100毫米)以上为大暴雨,200毫米及以上为特大暴雨.在一个地区,如果短时间降了大暴雨,河水会上涨特别快,很容易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和房屋,造成电力、交通、通讯中断,使许多人无家可归.这就是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中国减灾》2008,(5):38-38
一直以来,我国减灾工作的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监测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不能完全满足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鉴于此,为提高我国环境与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评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陈芳允院士提出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挑战,全球变暖触发更多暴雨事件以及城市建设未遵循自然景观地理格局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制定、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建设、精细化研究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气象巨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等提高应对城市暴雨内涝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肖湘 《中国减灾》2012,(8):12-15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1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鲜圣 《中国减灾》2012,(11):4-5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防洪减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代鑫 《中国减灾》1994,4(4):18-24,26
中国的防洪减灾李代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本文简略介绍中国暴雨洪水灾害情况,着重概述中国防洪减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在防汛斗争中发挥的作用,并在总结以往防洪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防治洪灾的展望。一、中国的暴雨洪水和洪涝灾害1.中国是一个多暴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