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股市信用历来为投资者所关注,其中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尤其令中国的股民牵肠挂肚。 国泰君安兰州证券营业部证券分析师张晓认为,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主要出现在四个环节,一是上市之时即首次发行环节。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前,严重亏损已濒临破产,为了解救这一部分企业,他们往往采取“包装上市”的做法,想通过股市解救企业,甚至有个别企业领导人通过“公关上市”,以掩盖其经营劣迹。此类企业是典型的在“娘胎时就不诚信”。如股票代码为666709现为生态农业原为蓝田股份的上市公司,上市前虚增利润,  相似文献   

2.
桃源  于多 《瞭望》2007,(22)
股市沪指已经突破4100点,部分股民像飘红的股市一样搏杀得双眼通红:有的业主放下主业不干,携资金进了股市;有的白领将自己的全部家当作抵押,借高利贷进了股市;有人将住房典当后,拿着现金进了股市;有的老年人将自己的积蓄投进了股市……为数众多的股民天天啃馒头为炒股筹资。  相似文献   

3.
时下股票市场相当火爆,据权威资料统计,全国股民已达三千余万人,流入股市的资金数以亿万计。入股市,当然是为发财致富,但股市的吸引力似乎又不止于此——一位朋友跟我讲,作股民,可以真正找到当家作主的感受。 初闻此言,觉得他把“当家作主”、“主人翁”这类闪光的字眼与“股票”、“股市”这些不那么闪光的事物扯在一起,别别扭扭的。但别扭归别扭,又不能不承认其观点有合理成分。平心而论,股市的盈利  相似文献   

4.
黄勇 《瞭望》1999,(18)
中国股市在度过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后,再次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给管理部门、投资机构和广大股民提供了反思的时间。有人用“疯狂”二字形容中国股市走过的最初十年,而《证券法》的即将实施被多数人认为是股市理性回归的重要契机。毕竟,股市与经济增长一样,需要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用央企集中上市的“方子”给中国股市“下药”,有可能加剧市场结构失衡。一个健康的股市“生态系统”,必须与中国日益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11月3日,占沪市大盘权重近20%的超级航母工商银行收盘于3.36元,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央企大盘股带领沪综指又创出了1866点的五年新高。但站在财富证券阜城门营业厅里的股民刘萍,叹息着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全是大  相似文献   

6.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7.
潘燕 《瞭望》2001,(52)
对中国股市来说,2001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要说股民,就是不炒股的百姓也多少能感受到这一年中国股市的起伏跌宕、唇枪舌剑和大喜大悲。 这是股市大起大伏的一年,是评价十年股市、探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年,也是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制度设计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一年。B股的对内开放,退市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创业板市场的搁置、开放式基金的登场以及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出台与暂停等等,共同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丰富跌宕的2001年。  相似文献   

8.
<正>据网易数读8月18日报道,两个月之前,中国股市还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大牛市,但自6月12日以后的短短17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暴跌32.1%,总市值缩水30%,创20年来最大跌幅纪录。令人措手不及的股指暴跌让股民的身家财富也迅速蒸发。中国结算的数据显示,6月末持有A股市值在50万以上的投资者数量减少了24万人,其中拥有市值在千万以上的富人数量在一个月之内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在股市相关知识、操作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方面,学生股民都不占优进入2008年,尽管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m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0.
应从法律、政策、体制、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促使我国股市健康、稳定、有序、平稳和长远发展,从机制上保护低收入股民群体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潘燕 《瞭望》2003,(43)
本月22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各大媒体一刊播,清淡已久的股市立即刮起一阵不小的旋风,沪市综指当天上冲38个点,股民的笑脸亦绽放在各大交易台前。 西方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因为股市发展晚,在反应通道上多少存在一些阻隔。即便如此,对于《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民意向背还是如此迅速地翻红在股票交易板上。股市如此,网上更是热闹,因为看到  相似文献   

12.
潘燕 《瞭望》2002,(27)
对不少被深度套牢的中小股民来说,6·23是个难眠之夜。当日晚饭时分,“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消息开始在股民中漫延,至此,很多人才悟出上一个交易日近50点的大盘上涨所为何来。长期的股市征战使人们知道,如此重大的利好,纵有“先知先觉”者,也不是50个点能挡住的。一个朋友兴奋地说“这还不得涨上个把星期”。  相似文献   

13.
1994年,股票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惊心动魄的一页。这一年,中国股市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从持续低迷,到大势反转,然后进入牛皮盘整。其迈出每一个步伐,均留下了胜利者的阵阵欢呼,失败者的串串呻吟。中国股市向何处而去?中国股市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怎样规范发展中国的股票市场?当前,这一系列难题无不成为千百万股民和经济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4.
股市“七连阴”,很多人将板子打在“国有股减持”上。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研究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他认为这种说法既不负责任,也是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不了解。陈淮说:第一,国有股减持完全不影响股民的利益。7月13日发布的暂行办法,含有十分之一的国有股减持和不含有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赵彬 《民主》2007,(9):10-11
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巨幅震荡,许多上半年入市的新股民,不但没有实现发财梦。反而出现了亏损。随着理财意识的复苏,天文数字的居民储蓄正在“搬家”涌向股市。这就有必要由政府向投资者进行投资风险的警示教育,同时投资者本身也应学习一些股市投资的成功经验,以便在个人投资理财中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6.
进入8月前的一周,中国股民的神经又被结结实实地“考验”了一番。先是一周内连跌五个交易日,在跌幅已达6%的情况下,又再跌两天,至31日,不仅拉出了股市少有的“七连阴”,还击破了两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下挫263点和586.5点。此后虽有反弹但大势不稳,至8月2日记者发稿时止,市场仍在震荡中,这一天的上证综指依然下挫了26点。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中国股市,几经沉浮,时热时冷。中国股民们因此初尝“市态炎凉”:5月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一路上扬,升到1150多点;8月后,却又直线惨跌到380多点;11月份,3天内突兀徒升200多点,后又突破800点大关。许多行家称之为“投机牲反弹”。他们并预料,上海股市也可能很快网落,在进入1993年后会回复到早先出现的态势。也就是说,回到与现阶段中国股份经济、分配和消费、市畅水平相对应的位子上去。在这以后,中国股市将进入一个较为漫长的盘整期。  相似文献   

18.
危机在越南空气中飘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经济遇到了空前困难,出现了金融危机的某些前兆去年还是牛气冲天的越南股市,仿佛在不经意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价值。那些怀揣数以亿计越南盾的股民们似乎一觉醒来,又是两手空空。6月9日,当地股价综合指数已从去年最高的1170点,急挫至379.12点,跌幅高达64.76%。  相似文献   

19.
言理 《瞭望》1992,(40)
上海股市走势起起伏伏,由此带来的“无处不说股,无人不知股”的“股票现象”,令人喜忧参半。 据称在上海1300万人口中,正式股民约有30万,而参与股海弄潮的不下100万。16种上市股票外加炙手可热的股票认购证,就如“台风眼”,围绕它们的是席卷一切的狂风暴雨。有人说这是“初级阶段”,也有人说这是“现代神话”。但股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逼迫着人们从狂热走向理智。如此而言,“股票现象”给开放后的上海人带来的不啻是一出人间悲喜剧,更是一堂社会启蒙课!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的复苏,正以其不可抗拒的神奇魅力撩拨着众多中国人的心.尤其是有关深圳、上海一些股民骤然大发的消息不胫而走,越发使得不少人跃跃欲试,一心想在股市上大展致富宏图.现在,已不单单是那些腰缠万贯的私营企业主,更有难以数计的公薪界人士也在兑取存款,筹措资金,默默而努力地做着物质上的准备,以便随时投入股票投资的热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