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的制度,是经过长期酝酿、艰难探索才确立下来的。而这一制度一经确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0年的实践表明,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现阶段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大措施,对推进地方人大的工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祥君 《人大建设》2009,(11):50-5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恢复和设立已经三十年,工作不断规范,制度逐步完善,职能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像一个人的成长,三十而立,地方人大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承担起应承受的责任,在社会上和人们的心目中有自己的良好形象。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7):12-15
一、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有效地加强了地方人大的各项工作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政权建设的重大改革.也是完善我国政权体系的一项创举。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市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30年的实践证明,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30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组织开展代表活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对于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骏  曹子洪 《人大研究》2005,(12):14-18
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机构的设立及演变过程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底,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相继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为了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正常运转,根据地方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实际需要,人大及其常委会需设立内设机构,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服务,为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服务。地方人大机构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为创立探索阶段。随着地方各级人大常…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建立30周年。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地方组织法,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被正式确立下来。同年12月,我区作为试点,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区人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郭林茂 《人大研究》2000,(11):20-23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监督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2 0年来 ,监督工作不断成熟 ,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监督渠道不断扩展 ,监督效果不断增强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稳步前进 ,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中 ,监督权的行使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对人大监督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2 0年来 ,人们对人大监督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更是完善我国政权体系的一项创举。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30  相似文献   

9.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2):36-37
有一些记忆,曾经被翻阅后尘封;有一些故事,曾经被流传后遗忘。30年并不久远,回忆30年前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台前幕后的故事,这位被称为中国立法工作“活字典”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顾昂然记忆仍然清晰。他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1979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规定的,宪法对此作了肯定。这是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的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立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全国各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诞生。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人大》2009,(11):I0003-I0005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相似文献   

12.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9,(24):17-20
30年前的1979年7月1日是一人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修订的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人大设立常委会。  相似文献   

13.
自 1979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 ,其工作办事机构从无到有 ,不断发展健全。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务方面 ,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办事机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发挥了职能作用 ,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毋庸讳言 ,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办事机构的建设 ,还存在不少亟须正视的问题。1.工作办事机构的设置有待通过立法达到规范化。1979年县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后 ,各地曾多次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机构编制作出统一规定 ,但因种种原因 ,中央一直没有对此作出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4.
李庚 《公民导刊》2013,(6):42-42
笔者在县级人大工作多年,从与一些地方人大交往了解的情况看,多数地方人大是按照集体行权这一原则开展人事任免工作的。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的议案,不管是人事议案还是其他方面的议案,落款是主任会议,而不是常委会主任。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宜以个人名义行使提名权。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15.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常委会”)设立20年来,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如果严重失职,谁来追究常委会的失职?笔者认为,常委会的失职不仅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而且有机制方面的原因,缺乏预防和追究机制,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失职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制约人大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立一个崭新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个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群众在地方人大闭会期间,可以通过人大常委会来管理国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监督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胡锦涛同志指出“,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一定要把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些论述精辟地阐释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监督与支持是相辅相成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有机结合。地方各级人大…  相似文献   

18.
《人大研究》2005,(9):14-14
宁县人大常委会米占红撰文说,按照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来衡量,从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的职责来看,在自身建设方面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加以改进。第一,必须进一步完善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机构。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一般设有“四委一办”,各工委没有工作人员;常委会机关没有专门的研究咨询机构,难以开展深层次的调研和高质量的监督活动;没有专门的信访机构,使信访案件处理无序化、形式化,不能适应新形势对人大工作的需要。建议本着精简、统一、效…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记忆     
在我国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之际,回忆起我在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近二十年岁月,一幕幕难忘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1990年7月27日,我成了一名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人大论坛》2014,(8):34-35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决策过程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第四次“酝酿”的顺利实现,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会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地方人大建设也走上逐步健全的道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的问题再次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