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严帅 《当代世界》2013,(9):54-57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基本上继承并发扬了小布什时期的反恐战略。2011年5月,“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后,奥巴马政府关于结束反恐战争的论调扬起,并以切实行动大幅收缩美国反恐战线:2011年7月1日正式启动阿富汗撤军进程;同年12月又完成伊拉克的撤军进程。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延续并加快了第一任期后期开启的反恐收缩态势。2013年5月23日,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了被视为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反恐政策演讲,阐述了美国新时期的反恐战略,并提出要结束“无休止的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3.
<正>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日在西点军校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进入了新一轮打打谈谈的循环。奥巴马就任前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正在逐渐演变为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阿富汗战争已沦为美国陷入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花了不少篇幅辩论阿富汗之所以不同于越南的理由,现在看来,他并不需要这么做,阿富汗当然不是越南,只是其有可能比越南更困难。  相似文献   

4.
梁志杰 《南风窗》2010,(15):85-85
<正>或许奥巴马意识到面前的正是苏俄的覆辙,他想在这覆辙上做的,相比苏俄的狼狈撤退,将是美国如何体面地离开阿富汗。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在人事上作出非常高调的动作,把美军驻阿富汗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撤换。传媒归纳事件源头为麦帅在一向反军方的美国杂志《滚石》的访问中,把美国总统、副总统到驻阿大使的军事政策骂得体无完肤,是一场政治公关灾难。有阴谋论更断言这是麦帅"金蝉脱壳"的奇招,目的在于从没完没了的阿富汗战场退下火线,以保自己作为"长胜将军"、生擒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反恐英雄"。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打响以来,俄罗斯与美国就一直如同拳击手一样,针锋相对。 这是怎么回事?莫斯科的外交政策中存在分歧,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俄罗斯的鹰派来说,西方使他们蒙受的屈辱强烈地激怒了他们,感觉伊拉克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了,这迫使总统不能不采取强硬路线以使那些人支持他。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国际展望》2010,(4):25-27
<正>自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美国调整了亚太战略。2009年11月14日,奥巴马在东京发表演讲时声称,他是美国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美国作为太平洋国家,要增强并继续保持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2010年1月12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就美国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政策发表演讲,与奥巴马总统的东京演讲相比,希拉里的演讲将范围从亚洲扩展到亚太,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美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两国虽是同盟,但常龃龉而不和。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曾使法美关系陷入危机,2003年两国又因伊拉克战争交恶,可谓是"麻烦的伙伴关系"。但近年来法美关系逆转走强,合作日渐升温,2014年2月1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文,称两国紧密合作同盟获新生。法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说,法国现在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而不仅仅是伙  相似文献   

8.
袁征 《当代世界》2010,(10):30-33
2010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军结束长达七年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表示美国尽到了责任,而"现在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这表明奥巴马政府正着手清点布什的"遗产",以便扔掉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包袱。虽然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告一段落,但给人们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以极为夸张的方式乘飞机登上刚刚从海湾地区返回的林肯航空母舰,宣告了伊拉克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本月之最     
最强烈的谴责 12月7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播放的事先录制好的长篇领奖演讲中,较少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要求他们对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成千上万人负责,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入侵伊拉克是强盗行径,是无耻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蔑视。”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段时间以来的单边主义做派、并非某位总统的心血来潮,而是实力落差形成后的一次集中倾泻。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有关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影响的争论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并因此断言美国正在衰落。那么,美国正在像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一样踏上一条因为过度扩张而衰落的旅程吗?应该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帝国行为呢?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后海湾的安全局势每况愈下,伊朗核问题、恐怖主义、格局失衡、宗派战争和革命隐患成为困扰海湾主导国美国的重大挑战。严峻的形势迫使美国推出奥巴马主义,以接触伊朗作为解决核扩散和海湾安全的重要政策和手段。2015年7月签署的伊朗核问题最终协定证明奥巴马主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美伊能否完全和解,伊朗能否成为美国的地区帮手仍存在变数。"跷跷板效应"的存在也加大了美国同海合会国家的分歧。海湾地区的权力转移让海湾地区格局从美国主导型向域内大国参与—域外大国主导型演变。  相似文献   

13.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伊拉克大举入侵科威特,随后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从而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最终转变成一场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678号决议的旗帜下对伊拉克开战。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伊拉克不得不在1991年2月2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的所有决议,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并与多国部队谈判。美国总统布什也于同一天宣布中止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14.
阮直 《法制博览》2010,(2):58-58
美国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他那位于芝加哥的老宅就空了下来。这所老宅是幢有3层楼的别墅,环境优美,气候怡人,面朝大海,是一处很适合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奥巴马对这幛房崖也情有独钟,他早就表示,自己总统任期届满后,将回到芝加哥老宅继续居住。  相似文献   

15.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9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奥巴马和平奖是为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对奥巴马在世界范围内消除核武器的远见和努力表示了十足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又回到了头条的位置,不过,这一次不再是荣耀与英勇,而是鲜血和牺牲。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媒体圈中,关于伊拉克的问号,越打越大,越打越多了。 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事结束以后,美国的媒体对于伊拉克的讨论消停了一阵子。人们曾经一度以为,经济问题将会成为大选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不仅仅是媒体圈内的想法,而且整个美国的政治界,共和、民主两党以及参众两院的辩论焦点都在经济问  相似文献   

17.
董娟  孙津 《当代世界》2008,(6):44-46
2000年,乔治·沃克·布什以“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理念,独树一帜,赢得了美国总统选举的胜利。2004年,在伊拉克战争及国内外诸多问题的一片争议声中,他戏剧性地再度连任。而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因为和小布什的执政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成为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天然的同盟,对美国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卫·爱德华2003年3月18日在Z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无情的和致命的》,从媒体的角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的公众并没有充分了解伊拉克战争的规模和恐怖性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导的倒萨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分析家们认为,战争可能在1月27日后的某个时间突然打响。这种紧迫感体现在美国白宫官员的讲话中,体现在伊拉克国内的战争动员上,也体现在全球各地的反战游行示威方面。总之,支持战争的人和反对战争的人,都对战争的到来有了明确的预感。这是一场已经无法回避的战争,除非萨达姆总统突然宣布无条件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英联军先后占领了首都巴格达等大城市,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被颠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宣告终结。同年5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美英占领当局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始重建伊拉克,其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是对伊拉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