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4月3日,湖南省会同县若水镇苗家女梁辉秀在全国造林绿化先进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受到朱镕基总理的亲切接见。梁辉秀是湘西南有名的造林“女状元”。她创办的大型林场所属山林遍布湘黔2省3县9乡31村,这里漫山遍野的幼林苍翠欲滴,一山连着一山,一岭连着一岭。由于场员以女子为主体,林杨取名为“三八“林场。“三八”林场,目前由28个分场组成,拥有358名场员,其中女场员225人,3万亩用材林和经济林,并发展了第一、二、三产业,年创产值1101万元。这个由其貌不扬的苗家女性梁辉秀和她的女伙伴们创办、…  相似文献   

2.
走进苗寨     
贵州多山.车出贵阳,尽管走的是高速,但穿隧道,钻山洞,车速难快,3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位于雷山县西江镇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1280多户苗家木质吊脚楼,自山脚铺到山顶,像是由一片吊脚楼组成的森林,气势恢弘.偌是夜晚住在吊脚楼上,凭栏远观,只见万家灯火漫山遍野,恍若满天星斗.据导游介绍,这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木楼建筑群. 进入寨门,只见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妇女打着花伞,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边舞边唱,夹道欢迎.几位年轻漂亮、满身银饰的苗家姑娘,按照古老的迎客习俗,举着牛角杯或黑窑碗,用苗家酿制的米酒笑容满面的为每位进入寨门的客人敬拦门酒,表达苗家的好客盛情.  相似文献   

3.
走近苗寨     
贵州多山。车出贵阳,尽管走的是高速。但穿隧道,钻山洞,车速难快,3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位于雷山县西江镇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1280多户苗家木质吊脚楼,自山脚铺到山顶,像是由一片吊脚楼组成的森林,气势恢弘。偌是夜晚住在吊脚楼上。凭栏远观,只见万家灯火漫山遍野,恍若满天星斗。据导游介绍。这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木楼建筑群。  相似文献   

4.
传说远古时代苗家有一位名叫仰欧桑的姑娘,心地善良,美丽动人,她心灵手巧,绣出的花纹没有人能比得上,多少小伙爱慕她,最后月亮娶了她。仰欧桑刺绣、纺纱,月光给人类带来祥和、光明。今天,落后的苗家山村女儿班安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开办了民族手绣工艺厂,...  相似文献   

5.
夜访苗寨     
司机好似在追赶西边的太阳,加大油门驶向苗岭雷公山。“好了,今晚我们可以住进这个苗寨了。”当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岭后,司机才松了一口气露出微笑。眼前出现了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群苗家独特的青瓦黄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其中间植着许多翠竹和枫树。山寨的四周是金色的稻谷梯田。寨前有一条弯弯的清溪。这就是贵州省东部苗族发源地之一的西江苗寨,也是国内  相似文献   

6.
盈励 《当代广西》2011,(4):10-11
回家过年!回到山明水秀的故土,回到风雨桥边的侗乡鼓楼,回到大苗山上的苗家村寨,换上五彩斑斓的民族盛装,戴上环佩叮当的华美银饰,在这个洒满阳光的兔年新春,我们以传统的民俗形式,祈福迎新!民俗活动是多民族聚居的广西过年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香大学生访苗家近日,香港大学学生会中国教育小组一行24人,千里迢迢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边远贫困的苗乡———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米塔小学,进行访问、考察。他们吃住在苗家,体验苗家生活;了解、考察苗族地区教育现状;救助失学儿童;考察、研究苗族文化及生存环境和现状。图为大学生与孩子们游戏后留影。(龙显仲摄影报道)图片报道1月22日下午,中央统战部举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老同志迎春团拜会。刘延东同志代表王兆国同志讲话并向各党派、工商联老同志拜早年。会后,刘延东、胡德平同志设晚宴招待老同志。部机关有关单…  相似文献   

8.
熊丽芬 《今日民族》2004,(12):41-42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  相似文献   

9.
周操  王星荣 《人大论坛》2011,(12):34-35
妥倮苗寨地处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境内,系古老的水西腹地,毗连恐龙谷。辖妥倮、石丫口、河边、电站4个村民组231户1315人,俗有上妥倮和下妥倮之分,距县城19公里、乡政府和织金洞驻地4公里,三(甲)官(寨)旅游公路穿景而过,是官寨乡一个极具文化典型和文化底蕴的全苗族聚居自然村寨。步入妥倮苗寨,古色古香的苗族木板房、苗家小女孩悠扬动听的歌声、步履蹁跹的苗家芦笙舞,还有边刺绣边闲侃的老人口里那一段段诱人的苗家往事,不经意问就把你带入一个神奇的人间美境,一股股新潮与古雅错综交汇的气息扑面而来,总让你看之沉醉、听之沉迷、思之沉寂。然而多年前,这里除了土贫瘠、村贫穷、民贫苦之外,无法再找到更适合的词语来概括了。  相似文献   

10.
跳花山     
传说中苗族是楚人的后裔,他们最早居住在五溪一带,后来因为战乱被迫离开了中原的腹地,来到西南山区安营扎寨。传说中五月初五是他们迁徙的启程之日,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他们最盛大的节日。跳的芦笙舞,唱的远古歌,全是为了纪念那失去的楚地家园。传说中苗家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只因为迁到了山上,只好改为跳花山了。我们终于有了一次身临其境的机会。那是1994年的端午节前夕,我们出差路过滇东北一个偏僻的苗家山寨,这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可这里的人们并不因为艰辛的生活减弱一丝节日气氛的浓烈。我们应邀参加了这个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1.
九头山苗族村是楚雄州禄丰县和平乡一个苗族聚居的办事处,这里山高箐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区位偏僻,受自然、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影响,至今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是禄丰县乃至整个楚雄州最贫困的办事处之一。时至今日,扶贫到了攻坚“啃硬骨头”的阶段,如何让苗家寨摆脱贫困,步入小康之路,让这里的苗族同胞与各族人民一起共同繁荣进步,是摆在当地县乡党委、政府面前必须直面的问题。一、苗寨的现状九头山办事处座落在离禄丰县城30多公里,离和平乡政府驻地13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偏僻山隅,全办事处7个自然村,10个生产合作社,192户农户,645…  相似文献   

12.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2,(24):M0001-M0001
风情融水,钟灵毓秀,民族融合历久弥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六十载奋发图强,从自然农耕迈向生态文明,苗族发展史诗波澜壮阔;“十二五”科学发展,幸福苗家祈望繁盛“中国梦”,团结和谐,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3.
易吕文  凤旅宜 《台声》2005,(9):78-81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到湘西,就不由我不惊叹湘西果如一位凝智与仁于一体的禅者。湘西的渔舟颇多,奇趣古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片片渔帆,作飘然之势。水光山色依着帆影的移动而变幻,情景也依着上光水色的变幻而层叠。船渡苗家河长长的水草摇曳着,款款地,从河底延伸到水面,如同风中摆动的柳枝。我们乘坐的小船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缓缓行进。一叶扁舟迎面荡来,从我们身边滑过。船头站着轻视粉黛的苗家姑娘,冲着我们唱着山歌。歌声婉转如莺啼,这使人想起了《边城》里的翠翠以及和翠翠有关的那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船上的几个小伙子便不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车轮滚滚,势不可挡,如何顺应潮流,而又独树一帜,黔西县有三点做法值得推广。一、山水相拥,舞活了一座城市。贵州多山,黔西也不例外,有山就有水,黔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8日,梨树管苗族村渴望已久的人畜饮水工程顺利竣工,从此,苗家儿女结束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历史。梨树箐位于安宁市最边远的禄裱乡密马龙办事处,全村居住着34户苗族群众,分布在大小3个寨子,总人口130人。这里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土地贫瘠,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元,比安宁市全市少854元,粮食总产量3550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73公斤,比全市少246公斤,有5户苗族群众至今仍住着茅草房,有5户住石棉瓦…  相似文献   

16.
龙凤碧 《人大论坛》2009,(11):47-48
以前周末闲暇的时候,总爱回老家住,穿行城乡之间,累并快乐着。苗家的小村子虽算不上俏美,却自有一种清秀的韵味,让我不堪久离。小河淌水,翠竹袅烟,人家的田畔,野菊初放的小径上,孩童两三恣情嬉戏。婷立在缕缕阳光里的小村子,恍恍惚惚,似真似幻。  相似文献   

17.
姐姐笑了     
张芳友 《半月谈》2005,(1):73-73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北盘江畔一个苗家山寨,1978年前因为家里贫穷,姐姐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在生产队里为家里挣“工分”,她18岁出嫁时.婆家生活仍然艰难。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圣灯     
春天,去登圣灯山。 沿着一坡石梯走进山门,一手莲花灯肃穆而柔媚。再往前,一汪湖水安静而清澈。湖对岸是一尊白色的弥勒佛,背坐山墙,拈花而笑。  相似文献   

19.
苗淑菊 《春秋》2009,(3):23-26
我们苗家是个大家庭,毹放后,我的父亲苗海南先生在党的培养下,作为山东省工商界的代表人士之一,他的事情知道的人还有一些。但是作为家族企业的创业人—我的二伯父苗星垣先生,他的事情人们却知之甚少。正是二伯父和我父亲兄弟联手引领苗氏企业取得了成功。并共同培养了我家后辈。二伯父同样是一位我永志不忘的长辈,  相似文献   

20.
张睿 《今日民族》2006,(1):F0003-F0003
适逢新年,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五松包苗族村的苗族小伙韩庭珠正张罗着迎娶新娘,家人为他俩操办了一个地道的苗家婚礼。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远在贵阳、昭通等地的亲戚们也远道前来,还带来了精彩的苗家歌舞节目,热闹的婚典整整延续了两天。我应邀参加了这个婚礼,大碗喝着醇美的喜酒,大口品着丰盛菜肴,看着欢快的表演,赏着艳丽的苗家盛装……心中涌现阵阵感慨;感慨苗家人生活水平在明显提高,感慨苗家人精神生活如此丰富,感慨苗家人浪漫、朴实的生活态度及和谐、超然的生活状态……苗寨新年喜迎新人@张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