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然而正是人性的迷失,使得人与自然从同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进而尊重自然规律。《太平经》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太平经》的自然观对于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就使进一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必要。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生态和谐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原始的内在和谐统一、外在的尖锐对立再到今天重构生态的和谐。正确认识这一变化,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宇 《检察风云》2010,(9):8-10
过去200年,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50多年里,人类的城市化进程犹如夜空中的灯火在原野中蔓延。目前,全球城市面积占地球总面积尚不到1%,但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球总人口数量的50%。预计再过20年,全球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循环经济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少华 《法学》2007,(3):29-32
中国的经济法究竟是干什么的?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和社会法等法律部门是如何分工调整诸多社会经济关系的?我们组织发表的这组文稿,结合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任务,从经济法理论到经济法的社会实践,作了比较透彻地阐述,有一定的说服力。特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5,27(6):54-6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落实和实现程度对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效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能够正确的反映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基本特征,它的正确实施能够有力的保证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本文试着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为切入点,对现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略和现实要求作一简短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法两大司法主体间的和谐是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司法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司法不和谐的状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司法解释的不和谐、司法政策的不和谐、司法裁判的不和谐、司法监督的不和谐四方面,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立法等因素。要实现和谐司法,需要从司法理念培育、立法完善、司法保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针对新时期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伟大建设战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基本方略.文章基于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和意义,分析了两者和谐共生的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生态的途径,以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绿色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而建立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最小限度地利用天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环境负荷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价值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循环经济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制度,能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持续有效地解决循环经济运行中的冲突,保障循环经济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12.
孔晓明  巩固 《法学论坛》2008,23(2):98-101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法制目标是人的环境利益平衡.以个人私益为出发点的公民环境权不能实现环境利益的平衡,环境利益平衡只能通过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来加以实现.环境法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与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应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军旗,现担任玉山镇副镇长、党委会委员,玉山奶粉厂董事长、厂长。近两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14.
陈莺 《法制与经济》2008,(20):100-100
本文从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其自身的形象塑造、发展和建设等入手,论述了构建图书馆和谐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要提高馆员素质,营造和谐馆风,最终提高服务水平,共享公共图书资源,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其自身的形象塑造、发展和建设等入手,论述了构建图书馆和谐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要提高馆员素质,营造和谐馆风,最终提高服务水平,共享公共图书资源,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旅游的实现与旅游法制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旅游法制环境能为和谐旅游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秩序和保障。本文从构建湖南和谐旅游法制环境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湖南旅游法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湖南和谐旅游法制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谈起,到论述了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及了立足现实,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建设要注意从培养校园人的人文情怀,人际关系的和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大学就是要建设大学和谐校园、创造高等学校全面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和校园环境。文章从大学和谐校园内涵入手,分析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并对如何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利用改造自然思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系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程中的系列思想成果,呈现出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体现着我们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历史性跃升,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