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球虫疫苗1号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鸡球虫1号苗(LCV-1)以1头份/只和5头份/只剂量分别免疫10日龄伊莎褐公雏,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个免疫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死亡,其相对增重率分别达96.27%和95.17%,而攻虫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为91.21%,与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2个免疫组攻虫期间平均OPG值分别为1.001×105和1.63×105,而攻虫对照组为2.118×105,2个免疫组与攻虫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个免疫组间比较,免疫1组比免疫2组的平均增重高1.1%,差异不显著;免疫期间平均OPG值免疫1组比免疫2组小53.08%,差异极显著,攻虫期间前者比后者小38.59%,差异显著。从总体看,免疫1组的剂量比免疫2组的安全可靠,免疫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IBD MB43弱毒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rFPV-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γ)及r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第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早1周.用IBDV Gx株攻击后,MB43+rFPV-IFN-γ组和MB43+rIFN-γ组免疫鸡的脾只有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核崩解,少数滤泡萎缩变性坏死;胸腺损伤程度轻于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1周,3个免疫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不明显;攻毒后第2周,3个疫苗免疫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证实,rFPV-IFN-γ和rIFN-γ可加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 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 头,分为4 组。A 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B 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 m L/ 头,30 头;C 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D 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 头。免疫后30 d 测定血凝( HA) 效价,结果显示,A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B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5) ;A 组与B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试验结果还表明,后海穴穴位注射安全可靠,免疫猪无不良反应,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鸡毒霉形体F株新鲜培养物经点眼途径分别感染1、3和20日龄北京白鸡,以测定其对鸡的致病性。其中有部分鸡在感染F株的同时,感染前或感染后接种新城疫Ⅱ系苗或LaSota株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_(120)株疫苗。试验结果表明:F株对各日龄鸡感染都不引起气囊病理损伤,不影响体增重;从感染鸡至少在感染后30日仍能分离到霉形体;接种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增强F株的致病作用。而感染鸡毒霉形体NB_(72)株的部分鸡出现气囊损伤。结果显示F株对鸡不致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JXA1-R)对仔猪超前免疫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给3头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弱毒疫苗JXA1-R 1头份/头,以3头同窝仔猪为对照组,接种等量疫苗稀释液,观察疫苗免疫后的临床表现,测定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动态变化及排毒情况;免疫后第35天,采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XA1)攻毒,测定攻毒后的抗体变化、排毒情况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后第14天发生抗体阳转,鼻拭子样品、肛门拭子样品和血清样品中均检测到病毒核酸,同居的阴性对照组中有1头仔猪发生抗体阳转,提示该疫苗存在排毒现象。攻毒前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和1/3;攻毒后免疫组和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3和1/3,表明该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初生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后表现生长缓慢,被毛粗乱,提示该疫苗对仔猪具有一定的毒力,不适合用作超前免疫。  相似文献   

6.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生产中,通过改用尿囊腔接种种毒,减少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的含量,加入适量尿囊液,制备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型弱毒疫苗。这一改进简化了生产工艺,可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用此法生产3 批共1350 万羽份疫苗,经在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应用,其免疫效果与单纯性CAM 弱毒疫苗一样。  相似文献   

7.
鸡IB弱毒疫苗对鸡ND弱毒疫苗免疫干扰的试验观察郑厚旌邓纪英1)张健林陈桂霞(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据报道,应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与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先后接种SPF鸡胚,两种病毒之间存在干扰现象,被干扰的NDV毒...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城疫V_4株弱毒苗的最小口服免疫剂量小于10 ̄(-5)×0.5ml,V_4株弱毒冻干苗在室温(18~30℃)避光可保存19个月以上;V_4株弱毒湿苗在室温(18~30℃)避光可保存51天对鸡胚感染性不变;V_4株弱毒苗1次口服免疫的免疫期可达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乳牛体温、产奶量的影响和局部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乳牛流行热弱毒疫苗免疫后 12个月仍有 77.8%可获得坚强保护 ,而灭活疫苗有 66.7%可获得保护 ;弱毒疫苗注射后局部皮肤肿块比灭活疫苗小 ,对产奶量的影响也小于灭活疫苗。总体来看 ,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分离的鸡传染性腔上囊超强毒(vvIBDV)G株的致弱株Gt为种毒研制疫苗,实验室免疫效力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表明,该疫苗对雏鸡的最适免疫剂量为50万PFU/只,免疫后7 d开始产生抗体,14 d时抗体阳转率为100%,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100%以500万PFU/只的剂量免疫雏鸡,不引起腔上囊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雏鸡安全可靠;现地应用证明,对肉用鸡免疫一次可保护至其出栏.  相似文献   

11.
手工乳化制备含 2 0 g/L人参皂甙、4 0g/L海藻多糖、4 0 g/L黄芪多糖、4 0 g/L芦荟多糖的鸡新城疫灭活油乳剂疫苗 ,注射免疫 2 1日龄粤黄鸡 ,即日起连续 3d按体重胸肌注射环磷酰胺 4 0mg/kg ,每日 1次 ;免疫后第 7、14、2 1、2 8、4 2d采血检测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 ,免疫后第 14、2 8d采血检测红细胞CR1受体 (RBC CR1)花环率、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表明 ,人参皂甙、海藻多糖在免疫后期能提高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 ,而黄芪多糖、芦荟多糖作用不明显 ;人参皂甙、黄芪多糖、芦荟多糖能显著提高鸡RBC CR1花环率 (P <0 .0 5 ) ,海藻多糖作用不显著 (P >0 .0 5 ) ;海藻多糖、芦荟多糖能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 (P <0 .0 5 ) ,人参皂甙、黄芪多糖作用不显著 (P >0 .0 5 ) ;人参皂甙、海藻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 (P <0 .0 5 ) ,黄芪多糖、芦荟多糖作用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应用BALB/c小鼠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3组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免疫后每7 d采血一次,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第28 d用800LD50同源强毒攻击,攻毒后36 h,每组随机选取3只BALB/c小鼠,采全血,分别用每只BALB/c小鼠全血注射12只乳鼠,每组共注射36只乳鼠,以乳鼠试验判定BALB/c小鼠的病毒血症和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BALB/c小鼠均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保护率分别为75.0%、63.9%、36.1%;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为阴性。提示,BALB/c小鼠可以用来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3.
将从重组质粒pVAX1-HA中扩增的HA基因和从pVAX1-HA-CpG中切出的HA-CpG基因分别克隆入pcDNA3.1(+)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HA和pcDNA3.1-HA-CpG。将上述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发现HA基因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构建成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菌SL7207(pcDNA3.1-HA)和SL7207(pcDNA3.1-HA-CpG)。将重组菌分别以5×109CFU口服免疫1日龄鸡2次,重组菌免疫组产生的小肠黏膜抗体效价与空载体组及油乳剂灭活疫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攻毒免疫保护结果表明,SL7207(pcDNA3.1-HA-CpG)免疫组与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SL7207(pcDNA3.1-HA)免疫组则与空载体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CpG可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株的安全性及其免疫保护效果,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驯化培养,接种MDBK细胞,优化病毒增殖条件,并将其免疫牛,评价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病毒效价可达109.0 TCID50/mL。动物试验结果显示,3月龄牛接种该弱毒株后,体温正常,无任何临床异常表现。对免疫牛进行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此弱毒株对牛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上述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作为研制弱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将其体外转染SP2/0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同时以弱毒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鸡,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经强毒攻击后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与弱毒活疫苗相当,明显高于单价DNA疫苗(P<0.05);pOMPHA组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价DNA疫苗组略高于弱毒活疫苗组;强毒攻击后各DNA疫苗均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融合DNA疫苗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6.7%,其次为弱毒活疫苗,为73.3%,而单价DNA疫苗则低于弱毒活疫苗,仅为60%和66.7%。结果表明,DNA疫苗尤其是融合DNA疫苗在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分别表达了rApxⅠr、ApxⅡr、ApxⅢ、rApxⅣr、Apfa和rOMP 6种重组蛋白,以不同组合分组免疫小鼠,分别以APP1型菌(5×109CFU)和APP7型菌(1×1011CFU)进行攻毒。结果显示,试验Ⅱ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OMP)的APXⅠ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及对APP1和APP7型菌的保护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Ⅰ组(灭活疫苗)、Ⅲ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ApxⅣ)、Ⅳ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Apfa)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APXⅠ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与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证实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OMP组免疫效果最好,可对2个血清型APP的攻击提供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 (AIV)H5HA和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rFPV HA NA)以不同剂量分别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及滴鼻途径接种于 4周龄SPF鸡。结果 ,该疫苗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的SPF鸡 ,能够诱导其产生血凝抑制 (HI)抗体 ;用10 0LD50 的HPAIVA/Goose/Guangdong/ 1/ 96 (H5N1)毒株攻击后 ,免疫鸡无一发病和死亡 ,免疫保护率为 10 0 %。以点眼和滴鼻途径免疫的SPF鸡 ,大剂量接种能够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 ,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 83.3%、6 6 .7% ;而小剂量接种则不产生免疫反应 ,保护率为 0。表明rFPV HA NA疫苗只有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 ,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猪2型圆环病毒(PCV2)新型核酸疫苗,以pcDNA3为载体,与PCV2的ORF2及其高变区V1、V2、V3、V1-V2连接,分别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ORF2、pcDNA3-V1、pcDNA3-V2、pcDNA3-V3和pcDNA3-V1-V2。对阳性真核表达质粒大量生产并纯化后,以每只小白鼠0.2 mg免疫5周龄左右的雌性小白鼠,然后用ELISA检测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这5种真核表达质粒均能刺激小白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但相比之下,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1-V2诱导小白鼠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维持的时间更久。表明质粒pcDNA3-V1-V2的免疫效果较好,有望成为防制猪2型圆环病毒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株能在Marc-145细胞上正常增殖,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41TCID50/mL.克隆株对乳鼠、低日龄乳猪和妊娠母猪具有很高的安全性;3日龄乳猪用10-1、10-2稀释的病毒液接种后,能抵御105.8TCID50/mL的PRRS强毒攻击;后备母猪在接种克隆株病毒后于妊娠85 d用PRRS强毒攻击,结果不发生流产;妊娠母猪接种克隆株病毒原液后,足月产仔时其后代无死产、弱仔、干尸化现象.临床应用PRRS弱毒苗12万头份,证明克隆株弱毒苗在控制仔猪呼吸道症状和母猪繁殖障碍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