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仓单交易与传统的货物交易方式相比,仓单交易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由于我国关于仓单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在仓单交易中对于仓单受让方而言存在较大风险。为保障和促进仓单交易的发展,有必要以仓单的法律属性为核心对于仓单交易中的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以减少仓单交易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霍冰 《行政与法》2012,(6):109-112
标准仓单是货主在期货交易所里拥有货物的物权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货主为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存在以标准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业务需求。而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仓单已明确纳入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凭证范畴。本文从标准仓单质押的合法性、现实需求、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该质押方式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燕 《政法论丛》2010,(3):34-39
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通常被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海外上市公司来说,最大的损失源自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向法律风险的转化。它显示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现代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规则、法律规则之间的碰撞。中航油事件与中信泰富事件所揭示出的这一风险转化过程,为观察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美国仓单法是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所谓仓单法是指调整仓储人与委托人之间货物储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于仓储人与委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通过仓储人签发的仓单反映出来,因而被称为仓单法。在美国,仓单作为和提单并列的物权凭证。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代表货物直接用于买卖,从而使大量商品不作现实的移动而转让。有关仓单的法律主要有《美国仓单法》和《统一商法典》中的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5.
高频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初露端倪,因其负外部性较大,亟需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予以克服。以金融法中的"三足定理"为理论指导,可以将对高频交易的法律监管分为风险监管、行为监管与竞争监管三大类别。这三类监管又以信息监管为基础,于是这四类监管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高频交易监管框架。对于高频交易,我国的监管政策选择应该是予以适当的限制或抑制。此外,对高频交易的法律监管还要树立"以快对快"的监管理念,因此,我国对高频交易的监管规则应不断及时修订,从而跟上市场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结合多年从事股权交易实践,对股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如何进行有效识别与控制进行了分析,以有效维护股权交易中转让与受让双方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际借贷交易中涉及的当事人地处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可能互不了解,尤其是贷款人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一般来说,国际借贷交易中的借款人通常处在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处在发展和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有关法律还不尽完善,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在这种条件下,贷款人是否愿意贷款将取决于其对有关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衡量及风险的分担是否满意。对于后者,律师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律师在整个借贷交易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对交易的基本架构做出计划和安排,起草有关的法律文件并就此代表当事人进行谈判;对交易的有关条件及法律后…  相似文献   

8.
法律分配交易风险的机制通过各种归责原则体现出来,商法则通过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的机制化解交易风险,而外观主义是商法中的一项特殊的交易风险分配机制,它进行风险分配所依据的基本思路是:其一,将交易风险分配给商人;其二,将风险分配给与外观的做出者或者与外观有关联者。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经营中,合同发挥着达成各项交易的载体作用,传统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方法往往狭义地集中在合同审查,且在审查过程中主要关注法律法规在合同中的具体应用,而从实践来看,这极大地缩小了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范畴。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当前存在着管理内容不够全面、方法单一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引入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合同法律风险区分为合同内容风险和合同流程风险,并建立结构化的风险清单,进行分析、评价,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核心成果,金融衍生交易比其他商业交易活动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风险包括品种风险、对手风险、交易风险和处置风险。各国的经济文化背景、立法背景的不同,导致各国金融衍生工具法律风险的表现各异,监管方法也有所区别。与美国主要对品种风险的进行监管的思路不同,英国侧重在对手风险的监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风险则主要通过国际机构的国际主协议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保护环境的手段,由于其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目前我国虽有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在排污权及排污权交易方面仍为法律的盲点,尤其对于环境容量的法律属性,未有相关法律予以确认和规定。通过对环境容量的概念、属性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通过单行立法使之财产化,以解决排朽权交易中的民法障碍。  相似文献   

12.
谢肇煌 《财经法学》2023,(1):134-150
作为市场力量影响重整程序、塑造重整制度的典型体现,公司重整中的债权交易从利益分配和公司治理两个层面撼动了公司重整原有的制度逻辑。债权交易同时为各方利害关系人带来收益与风险:一方面,债权交易能增进市场上资本分配的效率,促进重整的成功;另一方面,债权交易也可能会破坏公司重整中的分配秩序和治理机制,造成营运价值被侵蚀,损害利害关系人共同利益。由破产法和证券法组成的法律规制体系,能有效防范债权交易在利益分配和公司治理两个层面带来的风险。防范利益分配层面的风险,主要通过破产法和证券法上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防范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主要通过对法院的概括授权以及重整计划投票规则来实现。我国发展破产债权市场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当鼓励公司重整中的债权交易,推动破产债权市场的发展,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放市场,引入意向书这一源自英美的交易工具以方便人们固定交易机会,降低交易风险。但实践中因意向书签订于开始协商到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其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以及对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常常处于不明确状态,使得其纠纷处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因此本文试对意向书的法律效力及其法律责任进行探讨以期为该方面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论仓单质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它与其他质权形式在诸多方面都不相同。论文对仓单质押的标的物、仓单质押的性质、仓单质押的设立、效力、仓单质押的实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突出了仓单质押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李德成 《科技与法律》2008,(1):24-28,42
数字版权产业存在不确定的诸多因素部可能形成客观存在的风险。建立数字版权产业交易模式,要关注并分析这些引发风险产生的事实,并客观地评价这些政策与法律风险。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该等交易模式法律与政策风险的核心,是正确判断引发风险的相关事实是否会集中转化为法律事实。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律与政策风险控制的流程,并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核心成果,金融衍生品自问世以来,大大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杠杆性、虚拟性等特点,金融衍生交易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法律风险属于诸多风险之一,我们有必要了解金融衍生交易中法律风险的含义及成因,以达到对其进行防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交易特别是场外衍生交易规则与传统民商法之间的冲突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新的合同类型,与传统合同的显著区别在于"当前订约、未来履行",从中派生出特殊的履约风险、缔约风险等一系列新问题。对赌、显失公平等法律争议正是基于衍生合约本身的特性而产生;而通常被称为"衍生交易规则"的一整套制度实际上是市场自发创设的防范履约风险的安排。在此,场外衍生交易与场内衍生交易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需要应对同样的问题。通过还原衍生交易规则背后的法律逻辑,可以构筑一个以"合同"为中心的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的分析框架,容纳从合同效力、履行、缔约到信息披露、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以合同为主要处理对象的民商法应扩张自身的体系以容纳实践中产生的新合同类型,从而为整个金融衍生交易法律规则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合同解除是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在法律后果的溯及力以及具体赔偿问题方面明晰化对法律实务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务中遇到合同解除方面的法律争议性问题为切入点,对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财产责任作一梳理,以期能够完善相关不明晰的规定进而对交易活动中的合同解除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市场,比实物市场更渴求公平。内幕交易严重破坏证券市场的秩序,违背证券法"三公"原则,必须用法律加以规制。本文研究中外法律法规对于内幕交易的规制,分析了内幕交易的内涵、构成要件,认定与免责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虽然知识产权证券化在交易结构上都是以传统证券化技术为基础的,但是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提升了证券化交易难度和法律风险。本文试图从风险防范的视角入手,以期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